分享

新年分享2个“战拖”技巧,缺乏意志力的人也能战胜拖延症

 御风姑 2016-02-05

这是温言的自媒体平台分享的第94篇原创文章。如需转载,直接将以下文字一起带走,或后台留言申请加入白名单:

作者温言,毕业于北京大学、LSE。著有《第2份工作》、《你只是还未全力以赴》。本文首发公众号ID:wenyanhello。

许多人认为“拖延”是因为压力不够大、时间不够紧。


其实恰恰相反,很多时候压力越大越容易拖延,因为压力下你很容易陷入“天哪,怎么做得完!”的恐慌,于是突然就丧失了信心和动力。

比如你三天后要交一个英文报告、或者一个月后要完成某个项目,有时候盯着盯着deadline后突然就恐慌了,对着屏幕,明明内心无比焦急,大脑却一片空白。这时你就开始站起来东摸西摸,窸窸窣窣地吃东西,上网找思路,搜着搜着资料,又开始看娱乐短片、搞笑新闻,开始刷微博、微信……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拖延症犯了,但我更愿意管这个叫作重压之下的临场失语。这是强压扑面而来、自己又暂时处于一个低点时,一时不知从何下手的紧张症。有一年我做过自我统计,几乎每个月都要犯次这个毛病,而且基本跟着大项目的周期一起到来。


类似情况还有很多:

——濒临考试了,却天天蹲在屏幕前追美剧;

——论文题目被导师全盘推翻,身心受到重创,明明知道三天后要交新选题,到了第三天中午还没敲一个字;

——周五要交稿了,周四还在和朋友发微信:“怎么办?怎么办?一点灵感都没有好焦虑!”

——领导说下周一要培训计划,可自己却几乎没有整块时间用来思考,一直追在各种杂事的屁股后面收拾,在last minute随便胡诌了一个。


上述例子可以一直罗列下去,写上好几百页也写不完。

我也曾非常热衷于学习各种战胜拖延症的方法。但看得越多,我越发现许多所谓“战拖成功”的达人,其实本身就是拥有强大意志力和毅力的“牛人”。与其说是他们“战胜了“拖延,还不如说他们压根儿算不上是拖延的人。

他们所教授的方法虽然有普适意义,但我们这种意志极不坚定、缺乏毅力、容易在压力下不知所措的人,又该如何战胜拖延症呢?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总结出两个很好用的方法。它们的好处就在于,你不太需要战胜自我、痛下决心或者思考什么人生大道理,只需老老实实地照着方法一步步做,就能得到不错的结果。


先说说第一个方法。这个方法非常简单:

当你发现自己在荒废时间且完全没有思路的时候,只需要打开本子或一个空白文档,随心所欲地写一些和目标略微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并不通顺的话——无须追求有意义或者有逻辑,只需进行“写”这个动作即可。


比如你应邀交付一篇关于战胜拖延症的稿子,由于排版需要,这篇稿子需要在3500字左右,明晚交付,而你搜索资料就花了大半天,可还是一点儿感觉都没有,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中。更糟的是,一旦陷入恐慌,你不但继续焦急地拖延着,而且还会绝望无比。

这时你可以按我的方法,打开一个空白文档,随便打上一些相关词汇即可,不用是什么完整的句子,甚至不需要有意义。比如你可以敲在文档上一些记忆中与拖延相关的词汇:

GTD,拖延,拖累,压力……


词汇用完了,再试着敲一些和拖延相关的牢骚,或者你内心深处关于拖延症最真实的想法:

 “天哪!拖延症怎么可能被战胜?我觉得写出战拖文章的人其实也都是拖了n久才写出稿子来的。”

 “村上春树果然不是凡人,居然一个人这么多年都能高度自我克制,战拖,写东西,马拉松……”

 “哈哈,找我约稿的编辑也有拖延症,他上次说三月把小样给我,五月了都没做出来……”


写到这儿,你可能联想到了之前读过的某篇文章,反正现在是草稿阶段,你可以放任自己抒发真实的想法,把它敲下来:“某某作者写的战拖方法一点儿都不实用:第一,我不觉得一个拖延症的人可以一边拖延,一边剖析自我……第二,作者居然说……


一个小时以后,你发现自己完成了一篇绝佳的批驳“战拖鸡汤文”的檄文,外加一些颇有亮点的牢骚,但是它还不够3500字,也不太符合编辑的要求。但这时你的写作已经上道了,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接下来无非是怎么就着这锅菜弄出花样的问题,而且从1到10,比从0到1要容易多了。


接下来你可以根据已有的文字,提炼出连贯性更强的提纲,再把已有的文字打散,按照逻辑填充到提纲里,提纲中空缺的部分就是你需要再补充创作或者旁征博引的部分。

稿子已经完成了70%,接下来的30%已经不是什么大难题了。


---

不过以上这个方法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有时候我们一筹莫展的原因不是因为没的可写或大脑一片空白,而是面临一个经典的命题,我们被“吓”住了,或是可写的太多,从而觉得无从下笔。

在你的潜意识里,你认为这是一个已经被分析滥了的课题,无数前人学者已经用他们独到的见解、精辟的语言分析过了——而你已经预见到自己不可能超越前人,导致陷入悲观情绪,甚至不愿意开始。


这时可以用我的第二个方法——“庖丁解牛”大法。

这个方法也很简单,比第一个还要简单:

就是谁让你不自信,你就“评论”谁。


翻出某位学者写过的最令你难忘的一篇论文,打开电子文档,把自己的评注字体调成红色,开始给电子文档写批注。

注意只需要批注以下三个内容:


(1)提炼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

(2)标注出你认为特别好的观点或者句子,然后在旁边写下你自己的批注:认同还是反对,你想到了哪些佐证,你为什么有不同意见;

(3)重要篇章后,记下你自己读完后的收获。


好了,现在把文章里面所有红色的字拷贝到空白文档上,你就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大纲。

这时关掉那篇前人写过的经典文章,以红色的文字部分为骨架,把你手头上所有已有的素材、观点、评论都填入骨架相应的部分中,不必追求语句通顺、用词妥当。

当你把七七八八的肉填进骨架后,实际上你已经完成了大部分重要的工作。


这个方法的妙处在于:它能克服某项看似相关、其实却很低效的重复劳作,而把重点放在真正有价值的产出上。例如我们在写论文时,经常不停地翻阅、跳转文档,上网浏览粘贴,没完没了地讨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却忘记了衡量这些工作的有效产出。而“庖丁解牛”法,可以迫使你尽快地进入思考状态。

对于那些需要进一步加以佐证、找reference、寻求对立观点和你认为存疑的地方,根本不要深究,在阅读的时候,用绿色高光把它标出来即可。

此时你不需要在密林里找东西,而是要在平原上急行军。在行军过程中可能有战马跌倒,可能有行李遗失,也可能在草坑里崴了脚,可能错误地跑进了别的编制队伍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只需奔跑即可,在黎明前抵达那个桥头堡阵地。


庖丁解牛的过程,可以让你洞悉高手的素材组织方法、陈列观点的架构,以及他们怎么循序渐进地阐述自己的论点、铺陈论据,接着你就可以自信满满地站在巨人肩膀上完成一个更精彩的论文。因此,此法又被称为“3分钟山寨牛人”法。(但是记住,你要山寨的可是人家的精髓和分析方法,而不是原封不动地抄袭人家的内容!)


最后总结一下,压力山大战拖法的几个原则是:


(1)追求速度比追求质量更重要。

就像美国创意教母卡梅伦夫人说的:“造物主,我来负责创作数量,你来负责创作品质。”


(2)绝对不要苛求完美。

就像很多人分享过的,不妨从一开始就认定“我就是想要写一篇特别烂的论文,只写给自己看”。抱着这样的指导思想,进度完全不成问题,写完之后会发现其实不是特别烂,修改后交出去的论文质量,甚至比以往赶工完成的都要高。


(3)为自己选择最简单的方法,不要太过挑战自己。

战拖可以延伸到复杂深奥的心理学领域,大牛们也总结了形形色色、自成体系的方法论,市面上还有各种学习班,可以分二十个课时对你进行教学指导和学习.....但我想说这些都太复杂了!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内心强大到战胜自我,那么他根本就不会有拖延的毛病!

战胜拖延应该从小处着手、从简单的方法开始,比如本文分享两种方法,都不需要什么毅力和信心,你只需要掌握任意一种就够了。


方法论,简单易行比复杂深奥更重要。

战拖,动起来比坐着学更有效。


THE END






温言 ID:wenyanhello
趣味生活多面手
试试回复这些关键词:
精选|贵国|惹事|驻华|手帐|育儿|涂鸦|职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