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116:拼命工作是一种怎样的工作状态

 汕头能率 2016-02-06

1月21号到24号,我在北京呆了不到四天时间,接触了七八波创业者,已经深深感受到在北京很多人生活节奏非常非常快。


今天这篇文章,我一样一样给大家展示一下。


我是21号上午11点30分从重庆飞北京的。


北京跨考教育的小周知道我要来,主动约我来他们公司的年会,安排和他们销售总裁王总见面。


飞机14点准点到,小周和同事在机场已经等我,15点30分,我已经把宾馆房间开好(凑巧和他们年会会场很近),出现在他们在海淀区的年会会场。


王总一边参与年会节目,一边给我介绍同事,一边和我谈能否合作,最后我答应年会他们的跨考千人动员会,我去分享关于考研的一些看法,原则是我们首先要分享对学生有用的干货,不做没逼格的营销。


我们其实观点蛮一致——不是我们做营销需要逼格,不走心的推销现在的孩子都不认可。


17点整我告别王总,他安排车送我去北京奥体公园,我晚上约了北京的十个小伙伴聚餐。


北京路远,每次最晚到的总是在360工作的小伙伴。


聚餐主要是我讲,没有办法,难得见一次面,得说正事。我告诉小伙伴们请抓紧成长,我要向南尽快落实《新媒体运营宝典》的课程涨价工作,25号发布涨价微博一起推广,你们看到这篇随笔的时候,工作已经完成了。


我要求常子冠老师正式启动《和秋叶一起学Excel》图书写作,24号晚上常老师已经提交了第一稿大纲。


我要求在北京实习的胡敏和在武汉的诗人一起配合,要求多思考未来的趋势,定位移动OFFICE办公专家方向,加速成长,一起合作维护秋叶PPT团队在WPS学院的专栏合作。


我还口头示范了如何从0到1开发一门内训课程大纲,我用的案例是《如何写有传播力的网络文案》,我希望向南,武超尽快出活。


我对他们说:十年以后,才知道谁是时间的朋友。


21点,我们在水立方门口合影,我赶回宾馆,写完第二天的微信推送,已经过了零点。


1月22号,必须得早起,我要推送微信。


然后出门去苏州街地铁站,要赶到望京站。


9点出门,刚好约定9点和人邮出版社教材处朋友会面。本来计划聊到10点,结果一口气聊到了10点30分。


但落实了两件事,我帮他们物色一名新媒体运营人才,他们要对我的新媒体专业教材体系非常认可,希望有机会系统出版,这下子给小伙伴们找到能量释放的一个出口了。


我给小伙伴们发了一条微信,我说:让一个人加速成长的方式,最好的激励不是鸡汤,而是市场的合同,我要安排你们和出版社签合同。


10点45分,我如约来到微软大厦,和微软市场部的朋友见面。和微软计划聊到11点30分,结果还是聊到12点才不得不分手,因为本来12点要和朋友约聚餐,只好边出门边给朋友发微信道歉,她说不要紧,告诉我现在打的反而最快。


不过在微软收获很多,我会努力为我的PPT学员争取福利,比如团购正版软件给一个优惠价,微软对我们未来的各种合作可能性也很有兴趣,我对微软说——1、相比什么互联网思维,我更喜欢抱大腿营销。2、合作这件事,关键是先创造条件合作,再创造条件收费。


出门时忍不住激励自己,秋叶啊,你还得好好努力做大团队的影响力,这样你才有资格坐在别人面前谈合作。


13点,我赶到国贸,在一个桂菜馆和我的朋友吃饭,谈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


15点30分,北京文华在线教育公司的朋友派人接我去他们公司和老总聊聊,这一聊又到了下午五点。


不过我提出的建议他们已经开始认真考虑了,为什么不合作一门关于创新创业的课程,面向高校的创业必修课呢?毕竟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在学校分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我们学校的学生也需要一门接地气的创业课程,我觉得在线学习+翻转课堂的模式会更好。


我给文华唐总说:创业课程按教育部规定,必须成为高校必修课。有时候市场不是我们创造的,是政策创造的,谁动手快,谁有机会赢,我们这也是创业,围绕政策机会的创业。


17点出门,马上去国贸朗园的聚餐地点,北京的朋友组了一个饭局,十个人,都迁就我,就把地点放在国贸附近,这样他们跑,我就不用赶路了。


不过一上车,司机就说,你还真不如走过去快,不过还是打的吧,北京这几天冷得邪门。


是真冷,走个十分钟,马上感觉到耳朵生疼生疼的。


其实让北京的朋友请吃饭,还真不应该,应该是我请他们的。


《潜力量:GROW教练模型帮你激发潜能》翻译者王明伟老师

《透过结构看世界》作者李忠秋老师

《轻松学会独立思考》的于善伟编辑

多次网络合作过的笔记侠柯洲

帮我成立头条学院粉丝群的笑笑

邀请我去罗友霸王课分享的怡儿

北京林业大学的韩静华老师


这些都是帮助过我的朋友。


知道我要来北京,有很多喜欢我的朋友要和我见面,我直接拒绝了,我说,我来一趟时间紧张,必须要谈点正事,咱们能否在一起做点什么?而不是你专程来请教我,那样我太累,我不约你这一顿饭。


其实我对圈子聚会兴趣不大,我对人脉的态度是——要么见能互换能量的朋友,要么把时间花在真正帮助过你的人身上。


等王老师送我回到海淀区酒店,已经是11点,我开始去写微信“秋夜青语”里面的推送文章,就是这两天你们在微博微信上看到的《如何说服父母同意自己独自旅行》,虽然写完大脑有点兴奋,直到2点多才睡着,但是最后的阅读量和转发量让人欣慰。


1月23日,早上七点,准时起床,处理微信推送,修改小伙伴准备青语微信推送另外一篇文章,并反馈详细修改意见,要求她今晚务必准备好,等我回来推送。


9点半出门去3W咖啡馆,我答应参加ERP100信息化论坛年会,都退出这个行业9年了,还是被老朋友惦记着,11点40分我做主题发言,题目是《从IT人到IP人》


PPT很短,发言也就20分钟,我用的是小伙伴的微信力量的模板直接改,我的发言风格显然和强调结构化思考的IT人不一样,很多人说我的分享干货最多,其实我感觉我和老IT人之间,差了一代人的节操。


讲完是12点10分,曾经在网易云课堂也发布过优质课程的清华黄冠明老师和新浪校园的丰旭已经在3W咖啡馆等我,我们中午一起吃饭。


这顿饭吃得值,除了和黄老师互相聊在线教育,聊他在清华在线教育的工作,也通过丰旭就@微博校园 主题微博合作达成一致,还是互联网公司好,中午约好合作,晚上就帮忙转发,否则你们以为靠我一个人的能量,我现在哪里能创造一条不到24小时就转发破百的微博?


丰旭并不是微博里的重要人物,他只是微博团队一个小伙伴,但是我想说:除了顶层合作,也要重视这样的合作公司的小伙伴,他们才是真正驱动业务发展的人。


回到3W咖啡,继续听年会,15点,斧子演示的营销经理马艺源从建国门跑到3W咖啡约我。


谈话一开场就很直接,我说我知道你们,现在来谈谈你们想做什么?需要我帮你们做什么?是不是你们现在也很难谈付费推广?


有效率的谈话往往很直接,我们都是有欲望的人,那么就不要遮遮掩掩。


一个小时的交流很快,最后我说创业做一个演示软件很不容易,AxeSlide在做教育市场的产品,我帮你们。


16点30分,罗辑思维的冯立娜也特意照顾我,从国贸跑到3W咖啡和我谈谈合作的可能性。其实那天在朗园吃饭,我们就在罗辑思维办公室楼下,不过她正好有事不在,否则就一起。


单独会面有单独交流的好处,好处是深入。


冯立娜真是很聪明,罗辑思维能发展得好,除了罗胖,还和找对了懂互联网的小伙伴有关系。


我们很深入探讨了知识付费的可能性,当然我们也约定,年后就尝试做一点事情,当然和图书和PPT有关。


18点,我们一起参加ERP100的饭局,交换名片,各种寒暄,我还是一句感叹,太多IT人想抓住互联网,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已经老了。


想起老炮儿一句台词:我们那时做事讲规矩。——现在也讲规矩,但是规矩变了。


20点,我和立娜先告辞,立娜是来海淀不容易,所以顺便约了另外一位老师见面,我呢,是答应去微信号思享空间的朋友,看看他们的创业办公室,他们就住在办公室里办公。


立娜是会利用时间的人,我当然也是,这一趟去得又有收获,首先思享空间和我约线上分享,其次我在他们这里看到很多新的H5设计,给我新的灵感,赶紧发给武汉的小伙伴研究去。


然后聊我做在线教育的坑,一聊就到了快10点多,我得滚回去发“秋夜青语”的微信了。


其实创业过程有太多坑,每个坑都是学费,都是成本,只是别人不知道。


出了大楼,要走一段才能打车,2016年1月23号的晚上,想说一句,北京真冷。


1月24日早上,我睡到7点半才起来,熬夜的代价就是不能早起。


8点20分,完成推送和一些回复,赶紧去笔记侠柯洲办公室,他的办公室凑巧和我住的地方很近,最近在北京碰撞,我感觉有必要和他再见一次,我们可以做更多的深入连接。


在笔记侠办公室,我还遇见了专门过来的新榜李朝锋,一起谈,我们谈的问题很简单,如何让手艺人的服务和知识收费的大趋势结合?


我说,我反对努力做大影响力再变现的提法——如果谈影响力,最好咱们别谈流量,别谈资源互换,咱们谈谈身价比较好。


要敢于谈钱,要勇于收钱,你们的劳动不主动谈钱,大部分人会装傻。个人不谈钱是情怀,但组织不谈钱是不负责任。


合理的价格=创意成本+技能工资+推广成本+组织成本,而不是干活的人认为拿多少钱他就值得。


建筑小工一天都能拿500元,知识工作者得一小时就要拿500元,这才是合理的。


把知识服务产品化、标准化,然后慢慢做好后续服务,慢慢涨价。


做知识服务的新榜朋友,对我这些看法深表认同,三观一致就好谈合作吗,所以我们就勾搭了。


10点,准时离开笔记侠办公室,赶向公主坟,和我的新书《互联网+:在线教育创业》机工社吕德齐编辑、《创业qian规则》磨铁社周亚菲编辑、还有我的女徒弟见面。


11点10分,我们在东来顺吃着火锅谈着事,这时离我离开北京的火车只有三个小时了。


最后剧透一个好消息,年后我们的微信在周五要启动一个新栏目,就是和出版界朋友合作,由周亚菲负责运营——周周送书走起,请期待!




1、为什么要这样拼?对不起,我觉得重要的不是拼命,重要的是要有结果。我很满意这次北京之行,所有见面的人和我都有约定,有新的合作想法,更会有后续的反馈和执行。


2、为什么我在北京安排这么多见面还不堵车?因为我让朋友尽量照顾我,迁就我,围着我的行程安排见面,才能创造这样的沟通节奏,我其实一开始就考虑了交通的行程和堵车的概率,也要感谢北京极寒,好多人都不出门了。


3、你一开始就把日程安排得这样紧凑吗?不是,时间好比一个容器,先放大的安排,看看有没有空隙,有就安排一个小的行程。比如我在ERP100年会一整天,那么年会我其实不需要每时每刻都在场,那么我的选择就是邀请朋友在年会会场和我见面,这样就实现了兼顾。


4、最重要的是要把你收获的事情,和团队小伙伴分享,让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可以后续对接什么,准备什么,真正的工作才开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