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学说的核心就是中庸

 曦霖400 2016-02-06

中国传统文化儒学儒家最经典的代表,就是中庸。中庸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给《四书·中庸》加注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意思是:中就是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不上不下、不偏不倚,既无过之又无不及。庸就是平常和普通。可以说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础和最高的道德准则。中庸就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平常人们所说的:“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就形象说明了中庸的重要性。

  日本“企业之神”松下幸之助曾在其《关于中庸之道》一文中说,中庸之道的真谛是:“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适当”;中庸之道“不是模棱两可,而是真理之道,中正之道”。

  日常生活里,有人过于追逐物欲,有人过份刻苦自励;有人对金钱的使用浪费无度,有人则是一毛不拔,这都是非中庸思想。

  在日常生活里要实行中庸思想,如做事即不要怕苦也不要做的太苦:怕苦不思进取不可取;太辛苦了,身体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出现亚健康、过劳死,反而得不偿失。“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要太艰苦也不能享用过度:人不能没有物质生活,适度的物质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也不能享用过度,浪费资源。待人宽严适度:待人要厚道,要替人设想。要“待人如己”,甚至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但也不能无原则的迁就。德色不可偏废,要灵肉平衡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又主张:“食、色,性也!”孟子也不主张去除人的好货好色之私心。但色发乎情,合乎礼,合乎情理、顺其自然,在满足自己的时候不要伤害到他人,才不至于亵渎了那份真爱。 要如好色般好德,无德而好色,谓之兽。无色而好德,谓之佛。 

中庸,能让你对事物的看法合理,不偏于某一端,心态自然宁静,宁静可致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