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人纸牌游戏

 天冷不下雪 2016-02-06

够级的起源[转](2006-10-10 14:37:46)

这是我的博客里面的第一篇非本人原创的作品,本来这应该是我个人的地方,但实在是因为太经典,所以不得不转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够级——这一青岛人发明并推广的休闲游戏。时至今日在青岛,如果你不会够级绝对枉做青岛人。

青岛“够级”

李生德

起源

“够级”起源于青岛市李沧区的沧口广场。大约1962年到1963年夏天,在广场南门内路东的几棵白杨树下,经常有数十名闲暇人聚在一起打扑克。他们多为业余时间前来消闲的工人,采用方法多为“打百分”或“争上游”,因后者简单易学,人数又不限,故逐渐推广。牌面级别高低即由此产生,即“大画”(司令,也称“大王”)、“小画”(副司令,也称“小王”)、“小二”、“帽”(a)、k、q、j、10、9、8、7、6、5、4、3。决定胜负的标准是以参赛者出完手中牌的先后论,先出完牌者为赢家,称之为“头科”,最后的落伍者被称之谓“落(la)科”。因为大家争相突围,所以这种扑克的打法起初名为“打落科”。为了出牌方便,使执局者手中的牌能够形成有效的集团优势,可以以同样的牌组合在一起进行拦截或攻击,这就为“够级”奠定了基础。后来,加入游戏的人员数量也从开始的不定约定为6个,所用的扑克也从一副增加到了4副,并以此固定下来,这就形成了目前“够级”基本的格局。人员的这种组合形式也叫“联邦”,于是这种打扑克方法也叫“打联邦”。在战术思想上,牌局以单纯的突围改为攻击自己的主要对手——“对门”,条件是执局者所拥有同样点数的扑克牌凑够一定的数量时才能向对门发起攻击或进行还击,也就是说只有手中的牌达到了一定的“级”才能够有效地投入战斗,于是就定名为“打‘够级’”了。

局式与打法

“够级”的局式为6人围坐,两两对局,相对者谓之“对门”,即主要攻击对象。执局者的左边谓之“上手”,右边谓之“下手”。隔山的三人分别为各自的“联邦”,“联邦”和各个主体有义务为自己“帮”的人提供攻击掩护和撤退保障,个人先出局者为赢家,“联邦”集体先出局为集体赢家。

决定“联邦”人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由组合,各自约三个合适的搭档或代表某个单位参赛;一种是从扑克牌中拣出黑、红各三张牌,供6个决定参与者每人猜摸一张,摸到相同牌者为“联邦”,然后隔山围坐下。

决定在第一局中首先摸牌者的方法4副扑克洗完后,任由一人随意从中抽出一张,以牌面上的点数来决定由谁先摸牌,以示公道。顺序是,抽牌者为一,逆时针计算,以此类推。

决定首先出牌者的方法在顺序摸牌过程中,摸到两个同样花色点数为“3”者,(因为3在位置中最小,它理所当然受到优待)如一对红桃3或一对梅花3,他就获得了首次发牌权。如果花色不同,即使摸足了4个也不能首先发牌。

出牌出牌顺序如同“争上游”,即逆时针;手中牌的牌序也是以“3”为最小,以次递升为“4、5、6、7、8、9、10、j、q、k、a、2、‘小画’(副司令)、‘大画’(正司令)。”可以以单枚出牌,也可以以同样数码牌的复数出牌,花色不论。以首发牌者出的数字为基数,下家顺势递增。如首发牌者出5个“3”,下家必须出5个“4”或“4”以上的牌方能压住上家,后边以次类推。以没人再压住者夺得下一轮发牌权。如果出牌者在出复数牌时凑不起牌来,也可以用自己的小“2”来顶替所要出的点数的牌,如上家出了5个“7”,而此时你手头只有4个“8”,这时可以用一个“2”来顶替那个欠缺的“8”,“2”的功能就此降低为“8”了。如果你用“小画”来代替那个“8”,这就算“够级”了,这时,只有对门可以进行还击,别人只能坐壁上观。如果被攻击者用4个“9”或更大的数再加上个“大画”,他就夺得了发牌权。如果是“10”,就算“够级”了,还击的权利就只限于他的“对门”了。

让牌依序出牌时,如果轮到该自己出牌时而手中没有合适的牌出,可以让牌,即由于下家依序出牌。这样,在此一轮中让牌者就失去出牌权了,但与自己对门的关系另当别论。

“够级”“够级”是这种扑克打法的核心部分。所谓“够级”的实质,就是限定于只有“对门”可以还击,其他“联邦者”处于休战状态。“够级”的标准是,5个“10”,4个“j”,3个“q”,一对“k”,一个“2”、一对“a”、一个“小画”、一个“大画”。难以凑成“够级”队伍的牌只能投入零星的战斗战斗力自然很弱,如果配以“2”、“小画”或“大画”,同样也可以发挥“够级”的作用。

进贡一局下来,表示“够级”的胜败方式是“进贡”和“收礼”,大“落科”(第一输家)要向“头科”(第一赢家)贡自己在下一局中所摸到最高点数的牌两张,小“落科”(第二输家)要向“二科”(第二赢家)贡自己在下一局中所摸的最高点数的牌一张。如果被打了“点”,还要加一张;如果“联邦”的三个执局者都被对方打了“点”,这叫“串三户”,则不管个人的名次如何,一律给自己的“对门”只进贡一张牌;如果形成“联邦”的团体连续三次被对立的“联邦”团体“串”了“三户”,则重新开牌,既往不咎。

记分团体记分方法比较简单,获得一张进贡牌就是赢得二分,为对方“联邦”进贡一张牌就是输掉二分,此分数只以当局为限,以后不累计。赢了自己对门的分数可以单独计算,以自己历局所赢的总数累计。上世纪70年代曾流行输家向对门报所输掉分数的仪式,具体做法是在下一局赢家摸首张牌时向对门提出要求,输家必须作答,否则赢家将以不摸牌相要挟,以示称雄的尊严。

“够级”的特定术语

上手即出牌者的顺时针上家,也称上家。

下手即出牌者的逆时针下家,也称下家。

无二重摸首局牌摸齐后,其中有一人的手中的牌没有大于“2”的,可以亮牌,宣布这次摸牌无效,大家洗牌重摸。

头科即手中的牌先脱手者,即最早出局的人,他可以获得“落科”在下一局中进贡两张最好牌为战利品。

二科即第二个出局者,他可以获得小落科(即倒数第二名)在下一局中进贡一张最好牌的待遇。

三科、四科是不进贡也不受益者。

顺牌即下手以最佳的顺序得以出牌,如上手出了三个“3”,下手正好有三个“4”,不必花费额外的代价。

放科有意识地让“头科”、“二科”先出局,让他们赢得接受贡品和权利。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本“联邦”的伙伴为了团体的胜利,故意创造条件让自己人先抢出“头科”和“二科”;一是对手“联邦”的势力格外强大,其中有人的牌特别好,“够级”牌非常多。而他的对门的势力又很弱,若与之决战代价太高,于是决定让他不断地获得发牌权,对门有意识地避战让他先出局,以便集中兵力对付其它较弱的对手,人们俏皮地称此为“放鬼子出城”。这种战术上的让步往往可以保证战略上的优势,取得总分上的胜利。

捎牌即有能力将自己手中的牌全部脱手的人对正在“够级”的上家突然击倒,以此挽救自己的同伴。但是,如果捎牌失误,自己手中还有牌不能一下子脱手,则为“落科”论,俗称为“烧掉链子”。被“捎”的对象如果有能力,可以用更大的牌再“捎”回来。

四画赦免如果打了“落科”的输家在下一局摸牌中一连摸得四个“小画”(副司令),他自己将不再有向赢家进贡的义务。如果有谁一次摸得四个“大画”(正司令),自己联邦中所有的进贡义务将全部赦免。

“户”与“串户”户有两义。第一是牌的数量,一户就是一张牌。如“对门”问道:“还有几户?”就是问对方手中还剩余几张牌;第二是出牌人的数量,一人是一户。如果势力强大者将对方的“联邦”两人陷于困境,使其成为“大落科”和“小落科”,这就叫“串户”,也叫“串两户”,使其对方的“联邦”无一人幸免,统统被套牢,就叫“串三户”。

“点”与“解点”许多地方规定了这一规则,以未取得发牌权为“点”。在同一局中,只要取得一次发牌权,就算是“解点”了。为了提高参与“够级”者突围的难度,即使用大、小“画”夺回发牌权也不能视为“解点”,这叫“大小画不解点”。

“够级”的简单技巧与战术

估牌在第二局开始的时候,“落科”依例要向赢家进贡,如果同“联邦”者为赢家,一般是免贡,但对立方的“联邦”有权利要求“落科”出示手中所摸到的最大的牌,这样他就可以依照进贡者们最高牌的数量和自己手中牌的强弱来判断对方“联邦”的总体势力。

记牌记牌是打“够级”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级的智慧,每一个执局者都要记住自己和所有参与者在一局中的每一轮“够”了几次“级”,出了几套牌,最重要的是记住自己对门和下家的牌路,以此权衡利弊,根据自己的势力做出相应的对策。

挡牌在上家出牌以后,为了不让下家带上小牌,故意用点数高的牌拦住,使下家沾不着便宜。

揽牌为了掌握主动,同“联邦”的人故意出高点数的牌夺过发牌权,以便于调整阵势,争取主动发起攻击。

抽筋所谓“联邦”,实际是一种邦联制,各执局方都有自己的独立性。“联邦”内的同志在同一局牌中有输有赢,也应进贡,如果赢者真的接收了,叫“抽筋”,这是一种很不光彩的自食同胞行为。有人为了能够在下一局中抢头科享受晋贡,硬是要接收这种战利品,为了粉饰自己,他往往称此为“抽筋教育”。有时,上一轮的输家在摸起牌来后一看仍然很弱,不足以对大局形成影响,为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同“联邦”的赢家也可以接收他的晋贡,使自己在此一局中先抢出“头科”,保障同“联邦”的同志打了“落科”后不再向对方晋贡,从而增强自己的整体势力,这是从战略上考虑的。

要“点”不进贡在对方势力强大的情况下,解“点”往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有的执局者为了使自己不当“落科”,甘愿让对方给自己打上“点”,保存下势力打击对方联邦的弱者,以求从侧翼突围。

烧(捎)个大“落科”即感觉到自己的牌势非常弱,在此局中注定要被打为“落科”了,当另外一对“对门”在进行“够级”时,他集中所有火力,突如其来“捎牌”。按牌规,这种行为应以“落科”论。此种战法是一种“自杀”行为,但也给敌人以重创,支援了自己的联邦。一般很少有人用。

“够级”的发展

“够级”形成后,首先传入沧口地区的工厂。沧口地区是青岛市的现代工业基地,人员在市内的流动性很大,在青岛素有“南宿北工”之称,“够级”扑克牌的打法随着产业工人传到市属各区。同时,在规则上也有了一些改进。先是在市北区一带形成“看牌”,即同“联邦”的人在剩余小数量的牌时可以互相看牌,以求得统一协调力量的信息,但此项没有被普遍认可。在现在的李沧区惯用的是报数,即要求对门为自己报说手中所存牌的数量,如果对方的牌在十张之外,可以拒绝报数。另一个重要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李村地区兴起的“打点”,就是在一局中不允许让对方获得一次发牌权。这样,在牌局终了时,对方将为自己进贡一张牌。如果对方获得了一次发牌权,就叫“解点”。

“够级”形成的时代背景

“够级”主体形式的形成主要是在“文革”十年动乱中。当时,工厂停工,学校停课,文化生活十分贫乏,人们只好寄托于打扑克消磨光阴。扑克因其价廉比较容易获得,“够级”牌也以它简单易学而发展,而丰富,而被传开。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各行各业都被人为地分为两派,这就是“联邦”得以形成的现实政治??础。两派之间的互相牵制、互相攻讦又提供了牌局效仿的基本理论基础。那种挂靠“大画”、“小画”与当时的一些组织和个人依附于某种权势是一致的,那种依靠“小二(儿)”打天下又与拉“红五类”入伙同出一辙。当然,人们也从群众造反和“红卫兵”大轰大闹中受到了启发,在牌局中一群“小瘪三”同时出手,别人也奈何不了它。

“够级”摸牌时的公道性,“联邦”组合的自愿合理性,打“够级”人的平等性,它所表现的规则的合理性和以道德为约束的团队精神也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平等民主思想,这是难能可贵的。

“够级”的传播

“够级”的传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青岛市内的市民中,时间是从上世纪的60年代到70年代,主要是在工人、市民和学生中,顺序是从前沧口区到市内各区,以至郊区县。

第二阶段是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青岛市的知青上山下乡,将其带到胶东半岛和鲁南、鲁北一带。到甘肃、青海、内蒙等地支边的知识青年又将其带到了这些地区。同时,到省内菏泽、北镇、济宁等地和外省宁夏、湖北等地支内的职工也将“够级”带去在当地传播,传给了当地的外省人和当地人。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的青少年走出国门到国外留学和谋求发展,同时也将这种扑克游戏带了出去。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法国乌克兰德国、俄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凡有青岛人(现在是凡有山东人)的地方就有“打够级”的人。目前,这种普及和传播正在继续中。

“够级”的活动与文化

“够级”作为一种智力型体育活动至今还没有被列为国家承认的体育比赛项目,虽然有人出版过《“够级”大纲》之类书籍,但没有得到体育权威部门的认可。因为其摸牌时得牌的偶然性和出牌的不稳定性,攻防协调的各自独立性,不可能形成强制性的游戏规则。但在李沧地区,“够级”成为一种世俗的游戏。也正因为它有以上的不足或特点,所以它从来都不是赌博的工具,这又保持了“够级”的纯洁性。

李沧区的工厂、机关将“够级”作为一种有益的文化活动来推广,多次举办专门的比赛,上世纪90年代,青岛市工人文化宫还举办过全市范围内的“够级大赛”,《青岛晚报》在1994年专门举办过关于“够级”的征文活动,投稿者十分踊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