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文字学的各大门派(下)

 三姑书斋 2016-02-07
中国古文字学的各大门派(下)
文/戴先生【原创】

首先向大家致歉的是,本系列跳票太久,下篇姗姗来迟,还望大家见谅!顺祝诸位新春快乐!


前情提要:上篇主要介绍两个因重量级掌门人的主持而迅速崛起的重镇——清华与复旦,中篇则主要讲述这两位重量级掌门人的老东家——中国社科院与北大。


本篇则主要介绍两个相对单纯且平稳发展的门派——吉林大学与中山大学,并顺带提及其他门派(为了照顾篇幅和典型性,对不住了)。


江湖浮沉,舟来舟往,潮涨潮退,但总有人在坚守。


“浮沉”,是对“江湖”极好的描述。

吉林大学处东北边陲,而之所以能在建国以后成为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的重镇,主要在于有于省吾、张忠培、金景芳等先生坐镇。


他们三位于1983年筹划的吉大古籍所至今仍是吉大的金字招牌。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有了他们,于派、金派弟子遍布全国,其影响力已远不限于东北。


有了他们,中国现代学术的版图才得以完整。


有了他们,大家知道东北那旮旯不但出貂和狍子,还出古文字学、考古学家、历史学家。

众所周知,于省吾先生以考释甲骨文字见长,《甲骨文字释林》等书是他的名著。


他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古文字考释秘诀,按照这套秘诀,他说自己新释的文字“总共还不到三百”。


“总共还不到三百”……这让后辈情何以堪……


他还按照这套秘诀,对古代的秘笈进行新的解读,和王国维都是“新证派”的代表。


他还是个教育家,他的门下弟子个个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1957年,于老招收了姚孝遂与陈世辉两位研究生,他们后来留在了吉大工作。


1962年,于老顶着压力招收了张亚初与林沄两位研究生。张先生与林先生一道从北大投奔于老,毕业后经历了一番波折,一位去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张先生在考古所部分已有论及),一位回到吉大,成为于老的得力助手,也成为当今吉大古文字学与考古学的象征。

1978年,伴随着改革的春风,于老又招收了汤余惠、黄锡全、何琳仪、曹锦炎、吴振武五位研究生。


他们后来都卓然成家,个个身怀绝技。

上面这张图,是1979年于老给“于门五虎”授课时的照片。自左至右,分别为:何琳仪、黄锡全、吴振武、曹锦炎、汤余惠。


何先生先在吉大,后来去了安徽大学,是战国文字研究的代表人物,2007年病倒在了他钟爱的讲台上,享年64岁。


黄先生现任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


吴先生是江南才子,是于老的乘龙快婿,现任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副校长。


曹先生也是江南才子,曾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现任浙江大学历史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


汤先生任教吉大,于2001年病逝,享年58岁。

于老还在1980、1983年暑期开办了两届“高校古文字学师资进修班”,不少学者因此找到了解读古文字的门径。


而于老的再传弟子们,更是已达到三位数,人才济济,纵横江湖。


甚至可以说,有古文字学的地方,便有吉大人。


如姚孝遂先生有刘钊、王蕴智、董莲池、黄德宽、李守奎、周宝宏等弟子,成为当今复旦大学、郑州大学、华东师大、安徽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师大等高校的头面人物。


再如林沄先生有李天虹、白于蓝、张世超、蒋玉斌、周忠兵等高足,也是当下活跃于江湖的高手。


吴振武先生则带出了徐在国、冯胜君、吴良宝、何景成、单育辰一众弟子,如今的吉大古籍所便是紧密团结在以冯胜君等同志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周围的。


古籍所有些年头了,却又是极年轻的。

吴振武先生是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出自吉大。


黄德宽先生是中国文字学会会长,也出自吉大。


当今两大“武林盟主”,均出自吉大。


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发行系列秘笈《古文字研究》。


中国文字学会发行系列秘笈《中国文字学报》。


黄先生之前任安徽大学的校长,后来是书记,现在已经卸任。


安徽大学的何琳仪、黄德宽、徐在国等先生都是出自吉大,安大可谓吉大的分店。

与东北的吉大遥相相应,华南之地有容庚、商承祚两位先生传承下来的中山大学古文字学。


于老和容、商二老不但多才,还多金,他们都以收藏古器物、古书闻名于世。


那个年代的古文字学,几乎是被富二代垄断的事业。


虽然分处天南海北,于老当年在教授评级等事情上颇与容、商二老暗自较劲。


论师门的兴盛,于老应该是胜出的,这是后话。


容老于1983年逝世,享年89岁。


于老于1984年逝世,享年88岁。


商老于1991年逝世,享年89岁。

容老与商老是广东老乡,都受罗振玉、王国维提携,是“罗王之学”的正印传人。商老与罗振玉更近,容老与王国维更近。


他们于风华正茂的年纪一同求学北京大学研究所,此后长期共事于中山大学,可谓一辈子的好基(战)友。


两人朝夕相处,因为性格差异,时常“拌嘴”。


他们一同创立了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室。这是中国高等学校第一所古文字研究室,1955年筹建,1963年正式成立。高教部之所以批准,正在于中大同时有容、商二老。

容老靠《金文編》年少成名,商老靠《殷虚文字类编》年少成名。


那时他们年少多金,还帅,好处都被他们占了。那时刻印《金文編》和《殷虚文字类编》,都不是寻常人家能承担得起的。


20年代商老便有一辆摩托车,从北京长安街的东面“飚”到西面。“文革”时抄家,红卫兵竟然从他家抄出了四部相机。


容、商二老数十年来走南闯北“淘宝”,他们后来把这些价值连城的青铜器等古器物都捐给了国家。

王国维在20年代曾说过这样的话,当今研究古文字学的,有四个年轻人是极好的,他们是唐兰、容庚、商承祚、柯昌济。这就是著名的“古文字四小鲜肉”。


唐兰出自商业家庭,但最终放弃了学习商科,转从古文字学。容、商、柯三人的共同点是,出自书香门第,从祖辈、父辈到自己的亲兄弟全是学问家。


唐兰奠定了现代古文字学的理论体系,容、商二老成为镇南天柱,唯柯氏稍逊。

1961年,商衍鎏(右,清朝最后一位探花)、商承祚(左)父子在家中

容老慈眉善目,似乎永远是乐呵呵地笑看人生。


他的传世名著《金文編》与《商周彝器通考》都是早年完成的,他自称解放后一个字也没写。在他看来,解放后关于书画的论著并不算“字”。


他略有口吃,善于人身攻击的鲁迅,讥讽顾颉刚口吃,也挖苦容老口吃。


就是这么一位不善言辞的人物,却在历次时代大潮中以能言善辩的面目出现。


在日军偷袭珍珠港后,原本受西方势力保护的燕京大学也被封掉。当时在燕京大学的容老并没有逃离,在失业数月之后,他接受了沦陷区政府所办北京大学的教授聘书,继续讲授古文字学。


在日本投降之后,傅斯年认为日本统治区北京大学的中国教职员都是汉奸,一律不得留任。


容老发表了公开信申辩,认为他和其他留在北平的中国教职员并未涉及所谓奴化教育,他所做的传道授业的本职。


事实上,容老向来是抗日的积极分子,不善言辞的他曾到学生救国会的大会演说,呼吁学生读书不忘救国。

但容老还是失业了,但也成就了他与中山大学的因缘。


在解放后的历次运动中,他不但为“右派”辩护,说出“我宁可去跳珠江,也不批判孔子”、“我就不相信马列主义能够指导文学”、大批判“有点像文字狱,这也反党,那也反党,反正大家都没有看出来”、“他们对胡适都没有研究,有什么资格批判胡适呢”、“现在批判胡适是为了他走到美国去了,假如他不逃亡,可能现在的科学院院长也是由他担任的”等“大逆不道”的话。


他的“大逆不道”,较之当时同在中大的陈寅恪有过之而无不及。其“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仍是当今学人的楷模。

容老精于青铜器与金文研究,商老则以甲骨文研究出道,此后则成为楚文化、楚帛书、楚简研究的重要奠基人。


其1939年发表《长沙古物闻见记》之后,“世人方知有楚文物”。


为了摹写不到千字的子弹库楚帛书,他花了整整七年时间。


其《战国楚简研究》则是早期研究战国楚简的论著,而今战国楚简研究已成显学。


其摹拓、辨伪、篆隶、印章均堪称精绝。


他同样性格鲜明,爱管一切不平事,自称“多事商”。

陈梦家是容老的早期学生,后来自成一家。


解放后,容、商二老相继招收了曾宪通、夏渌、张振林、孙稚雏、陈炜湛、刘雨、陈抗、张桂光、陈初生、唐钰明等人为徒。


作为最有情怀的古文字学家,他们招收弟子的一个标准是字必须得写得好看。所以中大的古文字学者往往身兼书法家的角色。


黄文杰、陈伟武、刘昭瑞、谭步云、杨泽生等人为容、商二老的再传弟子。


以上诸先生,大多数留在了中大,但绝大多数已经退休。


现在的中大古文字学研究室,以陈伟武先生为核心,还有陈斯鹏等青年才俊。

新世纪以来成立的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也是海内古文字学重镇,掌门人陈伟先生出自武大历史地理一系,副掌门李天虹女士则出自吉大、中国社科院。


但在这之前,武大古文字学的代表人物是夏渌(王先智)先生,他出自中山大学,杨逢彬、萧毅等是他的学生。


武大的罗运环先生则参加过于老开办的“高校古文字学师资进修班”。


如今的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以简帛研究为中心,发行系列秘笈《简帛》。

建国后海内古文字学的领军人物主要便是于省吾、容庚、商承祚、徐中舒、胡厚宣诸位先生,他们是率先培养古文字学接班人的学者。


徐中舒先生坐镇四川大学,带出了彭邦本、王辉、方述鑫等高足。


西南之地有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延续古文字学的传统。

徐中舒先生和他的弟子们

与徐中舒先生一样偏先秦史的王玉哲先生,他坐镇的南开大学出了朱凤瀚、朱彦民、陈絜、刘源等先生。朱凤瀚先生后来去了北大,他的学生刘源在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徐中舒先生和容、商二老都是“罗王”的传人。在“罗王之学”崛起的时代,以章太炎、黄侃为代表的“章黄之学”则对甲骨文等新材料颇有意见,他们更相信《说文》等传统文献。


陆宗达、王宁是“章黄”传人。王宁奶奶坐镇北京师范大学,以训诂学、汉字构形学为特色,也培养出了一批古文字学的研究者,如孟蓬生等先生。

最后介绍几家“吃饭”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以甲骨文见长,掌门人黄天树先生是裘先生的弟子。


陕西师范大学有李先生的弟子张懋镕先生,还有专长先秦史的王晖先生,最近成立了中国先秦史学会陕西师范大学金文研究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有出自中大的张桂光先生,有裘先生的弟子张玉金先生。


华东师范大学原有李圃(李玲璞)先生,他参加过1980年商承祚先生主持的“高等学校古文字教师进修班”。现在的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有臧克和、刘志基、董莲池等先生,强调古文字的数据化,发行系列秘笈《中国文字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原有“吉林才子”孙常叙先生,现在则有他的弟子张世超等先生。


最后,以一曲大气磅礴的《张世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作结,恭祝诸位猴年吉祥!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 - 双城记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文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