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杯里的春节】七代春节七代茶,你属于哪一代?

 昵称30582600 2016-02-07


童年的记忆、少年的记忆、中年的记忆,每个年代的春节记忆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年代的茶也是不一样的。你可以经历很多年代,但充盈着你的理想和不可缺的记忆的年代可能只有一个。


50年代

    50年代,茶只是拿来解渴的。一小把茉莉花茶末子扔进充满乡土气息的青瓷茶壶中,泡出酽酽的茶,带着清新的茉莉花香。春节,喝着奶奶自己手做的茶,即便只能喝到一小口,那也是会甜到心里、香到心里去的。那个年代的春节好热闹,那个年代的人心也好透亮奥。





60年代

    60年代,茶必须是随身携带的,一把老茶叶,再灌满整整一个军用水壶,热火朝天地大干快上,农业大寨、工业大庆的一个个目标就在一口口茶中越来越近了。父亲说,小时候,他就斜挎着大大的与个头不相称的水壶,去寻找春节仍然奋战在工作岗位的爷爷。那个年代没有团圆,没有春节大假,人们心中装满的只有社会主义建设。




70年代

    70年代,茶就是办公桌上的那个搪瓷杯,随便泡点啥茶,喝的时候都不能忘了“为人民服务”,高音喇叭中的口号和语录时刻充斥在耳边。春节?那个年代还过春节吗?能吃几块现在不受各位待见的“腌熏腊肉”,喝口茶那就是令所有人都羡慕的春节了。那个年代也没有真正的团圆,没有真正所谓的除夕,人们心中装满的只有革命。





80年代

    80年代,茶已然是待客的必备,那时候的一杯白毫银针可是上等的好茶。除夕之夜,腊肉、茶统统都是配角,能够和一群小伙伴挤在黑白电视机前看大侠霍元甲,哼着“万里长城永不倒”那才是最大的乐趣。当然吃了稀少的油腻的腊肉,再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抢着喝父亲手里白瓷杯中的茶,心中也就满满地都是团圆了。




90年代

    90年代,骚动的心已经不需要茶了。改革开放的大潮已经掀起巨大的力量,下岗、下海纷沓而至,闪烁股市行情大屏幕上的红和绿已经亮瞎了每个人的双眼,失落和机会并存,每个角落都是希望。人们仿佛都来不及过春节,茶好像也被短暂地遗忘了。





2000年代

    2000年代,茶不只是拿来喝的了,而是和酒回归成为绝配礼品。送朋友、送亲人、送生意伙伴、送领导,碰到春节不送点茶和酒你都不好意思见人。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有吃不完的腊肉、香肠,小朋友们也从刚开始抢着吃,到后面的被强迫吃,茶也成了解腻利器。那个年代礼多了,可是情却变得有价了。





2010年代

     2010年代,茶不仅是茶了,是健康,是文化,又是一份思念。

这个年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离家乡,阖家团圆的除夕之夜,无法和父母团聚的人们越来越多。

和父亲同席而坐,两盏清茶阔论天下的画面再难得见。





时代越来越进步,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而我们离父母,却越来越远……



—【大勐海】—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邮箱702366607@qq.com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茶汇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