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德祯║怀念家乡的那片小竹林

 梅州文学网 2020-11-25

  今年的清明节,虽然细雨纷飞,但也阻挡不了我从大埔县城回老家祭墓缅怀先人的行动。当来到父亲的墓地时,给人的感觉是周边环境变美了。当初在墓地前沿左边光秃的黄土上随意种下的二棵小山竹,通过10多年的不断生长,而今变成了一片竹林生机勃勃,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瞬间令人触景生情,怀念因此而生,父亲的音容笑脸和举手投足一幕幕的记忆,无尽的哀思令人难以忘怀。

  2007年农历丁亥年三月初二,给您过完70大寿生日才54天,全家还都沉浸在您生日的喜庆氛围之中,您却病情不断加重,与死神进行了多次的较量,走得那样痛苦,那样依依不舍,本可以继续为乡亲做更多的好事实事,本可以尽享天伦之乐,可您却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您为之奋斗半个多世纪的事业。十三年来,您的亲人,您生前的同事、亲朋戚友,无时无刻在深深地思念着您。

  父亲出生于1938年,生前是一位“九品芝麻官”,村党支部书记。他从18岁起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58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汕头共建大军、大闹钢铁、大跃进、人民公社、农业学大寨等各个时期的教育运动,先后担任大队、管理区、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等职有40年之久,1993年光荣被当选了县、乡十届人大代表和县、乡九届党代表。他官职虽然不大,但光明磊落、刚毅坚强,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受到人们的尊重。

  在我记忆的印象中,父亲性格内向、待人诚恳、热心公益。在上世纪70年代,村中谢×章伯老人在大年三十过世,计划年初一上午出殡进行埋葬,但此时无人肯抬棺木,主家和理事人急得团团转时,您却带大队干部一行8人亲自扛棺,给逝者尊严体面送终。下村一个党员生产队长病逝,您带领大队干部组成治丧小组,亲自守灵并送葬。整个丧事过程隆重、节约,受到了人们的好评。从此,村中的白事您是常任理事,不请自到。村中谁家发生纠纷矛盾,都离不开您的调解处理,由于您的公平、公正受到了人们的信任和支持。

  “在1974年冬,我县发生了一起重大杀人案,公安部们进行全县通缉,当得到密报,犯罪嫌疑人钟××逃到本村其王姓亲戚家中,您同民兵营长吴少燊一起马上向上级汇报案情并快速反应带领基干民兵30多人全副武装、快速出击立即包围了犯人的藏身地点,通过周密部署将犯罪嫌疑人团团围住并捉拿归案,为民除害,受到上级的通报表彰”。(《大埔军事志》2010年版第128页刊载)。上世纪70年代原大队由于没有办公场所,您想尽千万百计与村干部、群众一道齐心协力建起了集会场、戏院、卫生站、办公楼功能齐全的大队部。原丰村小学由于年久失修需进行改造,在当地侨胞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进行改造修缮,您与其他村干部轮流现场办公,一边看管材料,一边监督工程质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赢得了乡亲们和侨胞的称赞。

  1996年您从村党支部书记退休后,本可以安享晚年,您却发挥余热,继续为乡亲做好事,积极动员华侨、乡贤捐资修路,带头将自己在松树坑的2分多水田让出来开路,从杉木凹到上村铺筑了1公里长、2米多宽的水泥路,上村300多名群众终于告别了有200多年的黄泥路。“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圆了几代人的梦想。与此同时,还带头商议兴建自来水,并进行选址、勘察。在马山岗半山腰大坪窠里引来了纯净的山泉水,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

  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在我记忆中要和您在一起吃一餐饭都很难。由于您对工作的高度负责,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到公社开会回来后,又要传达会议,连晚上都经常学习开会。特别是,在“文革”时代,“革联”、“红联”、“当权派”、“造反派”派性冲突中,“当权派”的您难免受到攻击,当时形势非常紧张,搞得您经常不敢晚上回家,先后在村里叫“龙满窠”的果园里的看管房过夜,杉木凹供销社隔离的信用社楼上也住过一段时间,经常是我中午读书时送吃、送换洗衣服等。有一次晚上开会回家路途中,不慎踩到路边水沟里,脚踝关节受伤肿得很厉害,第二天请人采青草药外敷止痛消肿,当时痛楚的表现情形,令我久久难忘。

  与此同时,在生活中您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多灾多难。七兄弟因解放前家庭生活环境所逼,各散西东。先后卖了两个,外出无归两个,自幼病亡两个,剩下您一人传承家业。但祸不单行,在您八岁时,您父亲因病与世长辞,母亲又改嫁到福建宁化。在您11岁、12岁时与您相伴的唯一亲人祖父、祖母也相继离开了人间。为了生存,年幼的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到兰田姑母家中放牛做家务。第二年又到茶阳太宁旗子客姑母家中放牛、养鸡、鸭一年多,通过长达两年多寄人篱下的生活,使您逐渐长大,懂得了只有学习文化知识才能够使自己跳出苦海,改变命运。机会终于来到了,1952年,也是您14岁那年回到了家中,如饥似渴地用两年时间读完了小学八册课本,初小毕业后,您在工作岗位中不断坚持自学,终于改变了命运,成为社会上用得着、用得上的人。

  令人终生难忘的是,1983年春节前夕,我从部队探家归至茶阳车站等车时,您坐大队的拖拉机到茶阳空下医院住院,那年春节您跟母亲在茶阳医院度过,而我们兄弟姐妹冷冷清清在家过年。还有一次,在您的颈后、毛发脚下长了一个叫“毛虎疮”又红又肿,痛得您几天几夜寝食不安,最后是洋门亲戚早伯用麻须伸进疮里面,用手转动时将“脓头”轻轻拔出,终于根治了您的疾苦。最后一次是在家中您病情严重,我从县人民医院叫“120”救护车,从家中载您到县人民医院抢救,当您看到乡亲们都纷纷到场为您送行时的场面,细心的我观察到了您内心深处的感激。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您的一生,我先后三次为您而上心。第一次,那是您生病在茶阳空下医院住院时,我刚好从部队探家回来,大年三十的晚上,我独自在房间里为您流下了辛酸的泪水;第二次,是在2005年11月份,当您身体不适在大埔县人民医院抽血化验检查中,医生诊断您患的是中晚期尿毒症时,我流下了伤心的泪水;第三次,是您在临终前与病魔抗争中的痛苦表情,我侍侯在您的床边双眼模糊,流下了悲痛的泪水。为了治好您的病,我们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到广州大医院给您针对治疗,到县人民医院和梅州市人民医院做腹膜透析治疗,但最后您还是不能战胜病痛,与世长辞。每当夜深人静之际,我经常回忆起陈旧的忧伤,思念的泪与痛苦在夜梦中游走,总是忘不了父亲哪沉重的脸容,心痛与思念因此油然而生。

  心有所信,心怀感恩,方得始终。伴随着时光的流逝,在父母亲的辛勤哺育下,我们先后健康成长,小时候您经常教育我们“世事洞明留学问,人情谏达即文章”,长大后有知识、有本领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其实您的言传身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活教材终生受益、难以忘怀。每当我自己回首往事时,其中最成功的选择就是在您的支持下,放弃代课教师的“三尺讲台”,报国从军到部队大熔炉,锻炼了四年,才有今天的工作机遇。可以告慰您的是,10多年来历经了风风雨雨和艰苦生活的磨练,我们后辈们正发奋工作,现全家20人4代同堂,相继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工作着,踏实地生活,必将完成您的心愿和嘱托。父亲,虽然您走了,但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白云飘缟素,河水带泪流。我们永远思念着您……

图文无关,文章配图来源:拍摄作者 授权发布。

编辑:李瑜;校对:林诗晴;

策划:周逸帆;责编:李瑜;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

延伸阅读

谢晓燕、谢德祯║新形势下开展国防教育任重道远

谢德祯║幸福生活要思源(诗二首)

谢德祯║圣地古田人杰地灵——参观"古田会议"纪念馆有感

谢德祯║狠牙山五壮士精神   时刻激励我战"疫"


作者简介

谢德祯,现任职于中共大埔县委办公室,县老促会通讯员,省老区《源流》杂志特约记者,从使新闻报道20多年。先后在《梅州日报》、《源流》杂志、广东老区网、中国老区网、《广东武装》、《民兵生活》等媒体发表过一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