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包写法》

 nqj0108 2016-02-08

一、 封包书写 
    中国人喜欢送礼,礼金常用纸封起,谓之封包。除丧事封包皮用白纸外,其余均用红纸,以示吉利。别看封包皮多则四个字,少则两个字,但轮到用时不会写,人工钱却顶得一栏牛栏粪呢。 
据说某人有酒席须去,钱封好了,却不会写封包皮,便去请村里的一个读书人代为操刀。到了他家,那人却说没有空,要出牛栏粪,吃酒是有时间性的,那等得他出完牛栏粪,没法,只好主动提出与他背工,帮那人出牛栏粪。等到出了大半栏粪了,便去看那人写好了没有,只见那人正在慢悠悠地研墨呢,问写好了没有,那人却说,有那么容易写你还来找我干什么?这不,正在想呢。等到一栏牛粪出完了,那人才把封包皮写好,还直说煞费脑筋呢。 
其实,封包这东西就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不会者明知吃亏也无奈。为了免除半天苦力,我们确实应当懂得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当然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现成的封包可供我们选用,但有时先不到合用的或要本无法买的,如吃死人酒的封包,我就没见哪家店铺有卖,这时,我们还得写,故会总比不会好一些。 
    封包的题写要根据事由而定,以前每一类酒事的封包都有很多种写法,现在我们大多简化了,一般而言,喜事之类,可用“贺仪”,也可套用“某事之喜(庆)”的格式,如 
结婚为“新婚之喜 ”,或“新婚燕尔”嫁女也可用“妙选东床”、“于归之庆” 
    新居如自新建的可用“新居之喜”或“大厦落成之喜”,仑奂之喜    燕贺之喜 
迁居则用“乔迁之喜”; 
动工用“宏开基业”、“宏基创建”或“开基之庆”; 
开业用“开张之庆”, 
满月用“弥月之喜”,生男可用“弄璋之喜”,生女则用“弄瓦之喜”;   
如做三朝,则用“三洗之喜”或“汤饼流香”; 
对岁用“试周之喜”; 
葬祖用“牛眠之庆”等。 
谢媒人用“月老之敬”或“冰仪”; 
丧事现在多用“奠仪”。 
    其它如不好套用格式,也可选用一句有关此事的四字吉利话来题写封包,

 

如升学、升官可用“鹏程万里”、“前程似锦”等; 
开张亦可用“开张宏发”、“日新月异”等; 
男寿用“松柏长春”,女寿用“宴启瑶池”等。夫妻双寿用“椿萱并茂”、“日月齐辉”等 
    书写的格式一般应以直写为好,通常在正中用大字写名目即喜庆贺语,左下角题写落款,喜庆之事,多用“某某敬贺”或“某某、某某仝贺”,如是丧事则用“某某敬挽”或“某某、某某仝挽”,葬祖多用“某某具”就行了。 
    二、 喜屏书写 
    以前喜事都要送喜屏,现在多不用了,但仍有很多人爱用,包括一些单位大型活动时,仍有人送喜屏的。喜屏一般只要写上款和下款,无须题写祝语,除喜屏上本身就有的一般都不写,如果要写,可完全按封包的写法,题写四个字在中央。当然喜屏的种类有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带电子石英钟的,有的有各种图案画或立体构图的,这些大多有现成的祝语,什么酒事用什么样祝语,可参照封的写法去选择;也有的只是大型的穿衣镜的,上面没有任何祝语,也无须题写祝语。 
    虽然现在买喜屏完全可以叫店家代为书写,也可找装璜店代为书写,但格式我们还是应该懂些的。一般喜屏的书写都是用毛笔和红漆油书写的,直书,从右到左读。 
    上款的格式一般是“某某府某人(或单位)某某尊称某事之喜(或纪念)”,某人须要敬称,如: 
莫府须有公令郎新婚志喜       李府太白贤婿新居落成之喜 
罗府成公高堂八十晋一纪念    张府思恩世伯米寿纪念 
修仁中学建校六十五周年纪念       
上款写于喜屏的右边靠顶边写起,直书。 
下款写于喜屏的左边,起首稍低于上款第一个字几个字,以最后一靠低边还差三四个字为宜。 
    下款即落款,格式通常是:某地某人敬贺。某人因是送礼人自称,故须用谦称,如上款称贤婿,则下款应自称愚岳父,上款称世伯、仁兄,则下款必以世侄、愚弟应之。 
    三、 请柬(请帖)写作 
    在民间酒事中,除了白事即丧事不发请帖也不能发外,其余酒事一般都可发请帖。现在的请帖一般都可买到现成的,现成的请柬有填空式的,也有内芯空白的,因此无论是买现成的好,自作的也,都可能要写,而且可能人人都会碰上一两回。如你家新居或许还不用你写,等将来你结婚了,宝宝满月了,总不好请人来写吧,即便请到了枪手,大批量的人家帮你写了,发的过程中偶尔想起某人要再补一两张,你总不成再转头去找人写吧?所以还是那句话,会总比不会的强。 
    请帖的格式同写信的格式一样,有顶格起首的称呼,有落款和正文,一般也习惯沿用以前的直书格式,其格式一般为: 
某某(被请者姓名): 
    兹定于(结婚则用我俩定于)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农历某月某日)某时于某地为某事举行何种活动,届时敬请光临。 
                             某某鞠躬(如是以夫妻名义发出,则写二人姓名) 
(请柬一般可以不落时间) 
如:张三台鉴: 
兹定于2004年3月21日星期四(农历二月廿一日)中午11:30在荔浦宾馆为犬子弥月特备薄酌志庆,届时恭请光临,恕不介催。 
                                              李四虎 
                                              龙凤娇鞠躬 
    四、 对联书写 
    对联是中国所特有的民族文化形式,也一一种最富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对联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了。 
我们除过春节要张贴对联外,结婚、新居、寿辰、丧事都要贴,我将用一个完整的时间作一个专题讲述,我们在此只是给大家讲讲有关对联书写张贴应注意的事项。 
    酒事的对联用纸,一般丧事用白纸蓝字或黑字书,其它酒事用红纸黑字或金字书。酒事的对联多有长联,有些地方还兴撑梁对。长联多分双行或多行书写,上联从右读到左,下联从左读到右,或者说,两行以上的长联,无论上下联都是从门框外读进门框里,通常首字写顶格,末尾留几字空,故人们又习惯称为“门”字联。红事的长联上联多写事由及贺喜,下联多对亲朋捧场表示谢意及自谦。白事的上联多写死者生平及功德,下联则抒发孝子等的哀伤。

婚联以结婚者的父母身份写,如“喜今朝为长子完婚----”,如有爹老奶健在,习惯上也把老人家也抬出来 ,如:“奉(父)母命为季子成婚----”。 
    寿联对在自家门上的通常以寿星本人口气写,中堂寿联则多由贺喜者题赠的。 
    丧事则用挽联,一般以孝子的身份写,如“痛吾母一生养育我兄妹四人----” 
    下面着重就挽联简单说说对联写作的一般知识。 
    挽联不能换用,也不能通用, 如果盲目照搬,就要闹出“死错了人”之类的笑话。 
    严格的挽联,不但要求字数相等、句法相同,还要求词性也一样,对仗非常工整。 
     例: 
           雨中竹叶含珠泪,雪里梅花戴素冠。 
  联中"雨"对"雪"、"竹叶"对"梅花"、"泪"对"冠"是名词相对;"珠"对"素"是形容词相对;"中"对"里"是方位词相对 
  现在撰写挽联,能做到字数相等、句法相同或相似就可以了,若进一步还能做到词性相对就更好了,做不到严格相反,做到大体相反也可以。但无论如何,平起仄收的原则还是要遵守的,即是上联的末字须是仄声,而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收尾。 
  一般的实用文体不要求有文学性,而挽联却不同,其文学性与实用性是合二为一的。古往今来,有不少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俱佳的挽联作品得以流传,其原因之一,就是十分讲究联语的修辞手法。 挽联的修辞或用铺陈或用嵌字或用典故或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悲情或颂扬。 
如挽叶圣陶 
             天地永留圣著 泉台亦复陶然 
        这是蜂腰格,将"圣"、"陶"分嵌在句中。 
    我县修仁街镌刻家盘恨生自挽联: 
恨天不忍,恨海难填,泪洒天涯含恨去; 
生我何堪,生命贱如,魂息黄泉拒生还。 
这是仙女散花格,联中将“恨”“生”三次分嵌于联中适当的地方。 
  挽周总理 
           心血操尽,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耸寰宇 
           骨灰撒遍,深海恩情如滴滴甘露润人心 
  此联以泰山之高耸寰宇来比喻领袖革命伟业的高大,功垂千秋,又以甘露滋润人心来比喻领袖的无产阶级革命感情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比喻恰当,读来震撼人心,久久不能忘怀。 
  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报纸上,也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现在殡仪馆又出现了一种比较高档的装裱成轴的空白联轴,供丧家选用。

    五、 挽幛挽幅的书写 
    挽幛和挽幅,是用以为悼念死者而撰写的一种区别于挽联的挽书,是一种哀悼的礼品,用来悬挂于死者的家庭、灵堂、追悼会或向遗体告别的场所等。 按我们荔浦的习俗,通常用白纸或直接写在亲友买来的物品上,出殡前张挂于灵堂四周,出殡时请人抬着或扛着跟在后面。一般长形物品如布匹、被单、毛毡之类竖写的称挽幛,而方形物品如被子、蚊帐之类通常横写,称挽幅。 
    题辞可不拘形式、不限字数,有只写一个"奠"字的,也有多字的,但是常以四字句为多。可用固定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撰写合适的词句,但应注意它属哀悼送礼之用,在文字措辞上,要直抒胸臆、真挚凝炼,颂扬而不过褒、哀痛而不凄惨,应具有褒扬悼念之意。 
  挽幛的制作没有一定的程式,可大可小,因地制宜;字体可楷可行可草,完全由送挽者自己决定。目前在我们荔浦一般都是由礼房根据送礼者与死者的关系来书写,通常是白字黑纸或蓝字,也可以布代纸,直接用粉笔写在布匹上。   
 例: 挽幛实例 挽幅实例 
  第一部分,面向挽幛右手边(挽幅上顶边)顶头写上死者的姓名加颂词(亦称上款);第二部分,正中间写上祭悼语,祭悼语一般不要超过上款和下款,且字距要一致。 第三部分,面向挽幛左手边(挽幅底边)顶尾写上送挽幛、挽幅人的姓名、身份称呼和时间。 
附通用挽幛: 
新逝叶府世伯好龙公大人千古 
驾返蓬莱 
阳居世侄赵钊王大李四仝挽

新逝王府世伯母老孺人仙游纪念 
懿范可风 
阳居世侄张三李四仝挽

一般挽男可用 
跨鹤仙游   梦收仙乡   典型尚在    痛失典型     忠厚留思    千古流芳 
挽女通用词有 
        驾返瑶池   瑶池赴宴   懿训难忘   宝婺星沉    淑德长昭     鸾影西归 
挽带 
挽带,也有叫"花圈挽联",是为了表达对死者的敬仰、哀思而敬献花圈、花篮时撰写的联语。挽带也由上半联和下半联组成。在实际应用中,挽带的写法和形式有一定的程式,书写时要慎重选择挽语的用词,尤其是上半联,对死者颂词称呼不能搞错,因人用词,恰如其分。上半联、下半联的写法因用词的不同而多种多样,常用的上半联有"悼念"、"哀悼"、"追悼"格,也有"千古"、"安息"格;下半联有"敬挽"、"泣挽"、"仝挽"格,"泣拜"、"哀献"格等。 
  挽带的长短、宽窄要视花圈、花篮的大小裁剪,挽带的下端要剪出二个尖角,挂在花圈、花篮上呈八字型。书写挽带的字体可以是行书,也可以是楷书,但必须是同一种字体,通常是白底黑字或蓝字。在书写格式上,一般下半联的第一个字要比上半联的第一个字低1-2个字的位置。 
  例:沉痛悼念 ××× 同志 
友××× 敬 挽 
    
  ×× 恩 师 千 古 
        学生 ××× 拜 挽 
       
    六、祭文书写 
    哀祭文是专门用于治丧过程中的应用类文体。虽然内容单一,形式也不多,但是,在写作上和形制上却有较高的要求,不能马虎敷衍。 祭文按农村习惯一般于出山登山前的追悼会上宣读的,追悼会一般有在室内的,称为堂祭,有在外面的,称为路祭。我们荔浦习惯路祭,即起棺出门走一段路程后,在离家不远处的路上某个空旷之地举行。主祭人宣布追悼会开始,孝子孝孙三叩首后,由主祭人指定某人宣读。 
    祭文多为孝子孝孙之外的人宣读,但却是以孝子身份叙述的,此与挽联差不多。其格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首,主要交待去世者辞世的时间、地点、原因、享年及孝子孝孙的情况况与祭品情况。第二部份为正文,主要追述辞世者的生平,多为歌功颂德。第三部份是结尾,主要表达后死者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并请死安息。具体写法与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相同。但农村的祭文多为老章,用四六骈偶句来写,有的还讲究押韵。

    七、 碑文书写 
    祭文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接触到,因为即便是自家死了人,要开追悼会也会有人写,毕竟主家不宜太牢神,但如果是碑文,则可能须自己写了,请人写或叫石匠写,也要你打草稿的,故不如自己写。 
    祭文一般以立碑者的身份写,因字数有限,必须是高度浓缩的精华。通常荔浦农村的习惯是中间大字为某某之墓,右边为碑文,左边为死者后人及社会关系。 
    中间的大字按荔浦人的习惯,要合大小黄道,大黄道为: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小黄道则是:生老病死苦。大小黄道都是按顺序依次数下去,循还往复,有“逢走必通,无走不利”与“逢病遇死,务须趋避”之说。通常用单字,如11字,17字等。 
右边正文格式通常是:某人(如是父母则称吾父吾母)乃某人之某子(女的则称某人的元配)也,原命生于某年月日(通常用农历),于某年月日在家寿终正寝(女的则称内寝)或因病去世,享阳(或享受春秋、享年)几十有几。某人一生如何如何(用几句话交待死者的生平,通常从为人处世持家养儿育女等方面介绍,多为歌功颂德,用四六骈偶句)某人某恩难报,特刊片石永为纪念(如是迁葬的,有的还写上由某地迁葬某地,墓地向某山兼某分针)。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