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春节8个趣味知识

 青梅煮茶 2016-02-09


这两天,每个人都在盼着早日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庆春节。但是,你知道关于春节的这些历史知识吗?

【春节起源于远古的祭祀活动】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比如有说源于腊祭的,有说源于巫术仪式的,也有说源于鬼节的,都跟祭祀活动有关。

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在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百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一年之首,逐渐演变成春节。

宋朝春节(新元)燃爆竹风俗。

【历代春节的日期不同】

夏朝以春季的第一个月为岁首,新年就是正月初一。商朝以腊月(十二月)为岁首,新年就是十二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以十月为岁首,新年就是十月初一。

公元前104年,在汉武帝推动下,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太初历》,将秦朝历法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定下春节就在正月初一这一天的常例,沿用至今。

【不同时代春节的叫法不同】

春节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做“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13年7月,袁世凯将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新中国成立后,又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春节”之名也仅使用103年的时间。

清朝的拜年。

【春节要过多长时间?】

现在提到春节,就是指农历正月初一那一天。实际上,人们“过春节”的时间要长得多,一般从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开始算起,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

当然,不同的地区开始、结束的日期都不一样。北京有一句很流行的传统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过了腊八就“过年”了。在炳哥的家乡鲁西南,农村通常过了二月初二才算过完年。

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顾也力建议春节长假延长至正月十五,炳哥认为不是没有道理的。

【南北方小年的日期不同】

“小年”是祭灶日。相传每到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玉皇大帝据此赏罚。为了让灶王爷不在玉帝面前讲坏话,人们送灶时要供奉祭品,甚至把粘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不过,全国各地“小年”在哪一天过却不一样,有过腊月二十三的,也有过二十四、二十五的。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即:官宦人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普通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过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中国历史上长期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反映传统春节的绘画。

【贴春联的由来】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大门由两个神人神荼和郁垒守卫。鬼域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干了伤天害理的事,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捆起来,送去喂虎。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到了汉代,形式简化,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的名字,称作“桃符”。《后汉书》记载:“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内容更为丰富的对联,既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又可以表达美好心愿。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或“春联”。

另一方面,神荼、郁垒的桃符也演化出贴门神的习俗。

【为什么要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最后一晚、新年第一个早晨不睡觉。

这个习俗源自一个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怪兽叫“年”,它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不仅捕食飞禽走兽,还吃人,民众谈“年”色变。

时间一长,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捕食,出没的时间是天黑以后鸡鸣之前。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便把这一夜视为难熬的关口,即“年关”。

每到这一晚,家家户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封门闭户,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吃饭前还要祭拜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基于上述传说,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此后流传下来。

【春节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春节已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无法剔除。历史上曾有政治强人禁止百姓过春节,全部以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曾禁止统治区内的百姓过农历春节,一切与春节有关的送灶神、贴春联、贴“福”字、请土地、祭祖等习俗,全部遭禁。违禁者将被施以杖刑,或者罚款。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私下里冒险欢庆。这一政策粗暴地切断人们与传统的联系,难免削弱民众对洪秀全的认同,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1928年11月,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法案,禁止人们过春节。1929年2月10日,为农历大年初一,若有人在街上喊“春节快乐”、“恭喜发财”,会被当做反革命抓起来。政府还规定,春节期间,机关、学校、国有企业必须照常上班,商店照常营业。

由于违背民意,各项禁令执行并不得力,舆论反对声浪不断高涨。1934年初,国民政府不得不承认:“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