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业4.0?呵呵

 洸河白兰鸽 2016-02-09




“工业4.0”是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最近各个展会上,只要德国有机会露面,都在猛推这个概念,推销方是德国西门子和德国SAP两大公司,被推销方基本就是全世界的制造业,中国已世界制造大国首当其冲。

工业4.0是个什么东东?

这是百度上对它的解析——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听起来好高大上,不少国内的制造业从业者也听到后,也大声呼喊中国制造就是差,就是要向德国学习。

虚心学习当然是必须的,但也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认清自身优点缺点,也认清对方优点缺点,那才可能取长补短,闷头否定自己学习别人,到头来,很可能是取了别人的短,补了自己的长。

笔者既是国内正统的工业院校工科出身,也一直多年从事工业制造行业从未间断,也一直与不同制造工厂进行交流参观,可能对此有所认识,有感而舒,欢迎拍砖。


德国,很多国人对日耳曼民族很向往,觉得他们什么都好,有时候说到好像是他们是优等民族,我们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差不多。这个关于民族信心的事,我在此不多说,但我非常相信,中华民族一点不比日耳曼民族差。

德国的工业参与者必须重新认识
开始说一下德国的工业,先说德国的工业从业者。
  • 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是比较高的,一线的生产人员当中,都有不少大学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基本都是最低标准了。

  • 如果有一些不是从事制造业的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以为这样的学历结构,会对工业的产量质量有非常大的提升。

错了,无论从管理学分析和实际情况,德国这样的制造业工人学历结构,对其工业的产量,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的,对其质量,也只有一点正面影响。

这个现象,待会再述,我们先说学历高的最大优势。大量高学历人员,从事制造业,让工作中不断产生的灵感,被这些经院校培训的系统思维人员有效的梳理,再转化成概念设计,后投放生产。德国曾经出过一本书,书名叫《德国发明了世界》,书中引经据典,阐述现代的基本所有工业、军事、生活用品,都是德国人发明的,包括大部分的机械原理,枪炮原型,电视机的原型机之类的东西,也真就是德国人发明的。

但很可惜,德国人的发明能力设计能力很强,把工业产品高端化的能力也很高,但把产品大规模化生产的能力,是非常低的。所以,的确是德国发明的世界,但真不是德国制造了世界。


细说案例
我们先从实际案例出发,说一下德国工业的这种发明设计能力高,产品高端化能力高,产品量产化能力低的现象。这里先说一下,德国工业的产品量产化能力低只是,在投入同样的资源的情况下,德国工业的产量,就是低,是其生产效率的低下而造成的,并不是指德国资源投入少而造成总产量低,特作解析,是以防有些哈德族偷换概念。前文说道,德国人基本发明了现今我们使用的所有产品的概念和原型,最出名的当然是爱恩斯坦,凭一己之力,从无到有创造了相对论和其应用方式,还有其他一大堆的机械原理和产品原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上网百度。

二战期间,德国的坦克,设计最优质量最优,虎式豹式坦克,德国沿用至今而且大量出口其他国家,质量最好AK47,是东德军械厂生产的,现代来说,德国的工业产品的质量,也是世界顶峰。但这设计和质量的优胜,伴随着德国式的产量低下。

二战期间,希特勒掠夺整个欧洲和北非的资源供德国工业使用,在其低下的生产效率之下,德军的武器装备,就从来没有跟上过战争的节奏。如果战争是打军事物资的话,德国工业这低下的把自然资源转化成军事物资的速度和效率,可以说是德国战败的主因。
德国的质检趣事
笔者跟各位分享一段趣事,笔者一位同学从事泵体生产,一次陪老板参观德国的同样产品的制造工厂,德国的制造工厂当然高大上,老板随口就向我同学说了句,应该学习一下,我同学应该是看得比较仔细,马上给老板算了盘账,以质量检查为例:
  • 国内的质量检查组,供6人,每月检查3000-5000个零件,每个零件70-100个检查点,基本完成检查任务;

  • 德国的人员,每天检查2-3个零件,每个零件检查点80-120个。


老板你选哪个?差这么远?

他老板开始不信,我同学把他老板拉倒德国的质检车间现场,看见有的工人在悠闲的喝咖啡,有的工人在研究图纸,有的在工作台边测量零件,这个车间更像一个设计室多过一个机械制造车间,工人先把零件用吊机吊到工作台上,再去工作台边的电脑调取相应图纸,打出,(对,就是打出,为了检查一个零件打印一张A1蓝图),挂到工作台边的设计板上,然后去喝咖啡,(对,就是喝咖啡,德国人认为喝咖啡舒缓心情是工作的一部分,这完全不是偷懒)再回去工作台,一个人更换不同的测量工具,把整个零件所有测量点测量完成。我同学老板看得呆了眼,在国内的质检车间,那是零件铺放在地面,工人各自拿着不同的工具,在不同零件相同部位,一个接一个的测试过去,从上班弯下腰到下班就没直过。


随便算了一下,质检车间的工人效率,国内的比国外的高整整十倍,撇除德国的检查点稍多(检查点可以很简单的增加),也最少相差7-8倍,完全不是在同一个数量级。所以,两年后的现在,我的同学连升两级了

上述的例子,把德国制造业的优势和劣势表露无遗:
  • 教育水平高的工人

  • 很低的工作量安排

  • 可利用的资源很多,还有咖啡去补充精力和灵感,让他们可以采用非流水线式的生产方法

所以,德国工业的质量,一百年来,质量世界领先,也较有效的把实际工作中的灵感转化成设计原型,所以德国人发明的这个世界绝大部分的原型机和原理。

但说到产量,那真完全落后于世界水平了,现在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中国,现在能做到质量产量双优的日本,甚至当年制造业曾经火红一时的美国,说到产量,或者说生产效率,都远远超越德国工业的生产效率。

SPA,所谓的德国4.0
SAP是德国最大的ERP软件生产商,可能,SAP会是全世界最差的ERP,其难以配合实际生产,差得难以想象的服务,已经成为行业笑话,唯一的优势就是,她是德国的。现在SAP还有脸来向中国推销所谓的“工业4.0”,还夸下海口,说20年之内,帮助中国产能提升30-40%。


我只能报以一声“呵呵!”

SAP可能其实并不差,只是其设计理念,就是配合德国工业那种情况的,大量的生产资源,低下的生产效率,很低的产量。所以,在中国的工厂,她完全适应不了。中国制造业工厂的物料运作速度,比SAP的信息录入速度还要快,导致SAP系统在中国完全推广不了。你德国人做不好的ERP系统,不代表中国人也做不好,中国的国产ERP系统里,又有几个很适应这样的超高生产效率和速度,用户反馈和ERP公司的经营,都很不错。(读者自己百度,免得我卖免费广告)

那么中国工业呢?
中国工业,虽然起步迟,但中国人凭着自身的聪明勤奋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在这短短时间中,一样打出了自己的特色优势,而且还会继续不断优化强化。

中国工业发展初期,少量的高知识水平人员,带领大量的劳工,以此人员结构发展出的工业,直接导致中国工业的独有特色。

中国工业如此的人员结构,一个工厂的运营情况,非常倚重这少量的高水平人员,如果这小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很高,那么这个工厂的质量和产量,都会很优秀,但当这小撮人员离职了退休了,那这工厂的质量产量马上下降。同时,因不同工厂之间那一小撮人员的水平差异,不同工厂之间水平也差异很大。但这是过去的事了,随着中国工业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这种差异不断快速的缩小。

这种人员结构,也导致了中国工业的组织管理能力,非常强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近年世界上的最大的活动和工程,全部是中国成功承办和建造的,而且,其规模大小是其他国家难以想象的,工程质量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当然,质量这方面,还未能达到世界巅峰,暂时可能只打到德国日本的八九成的样子,但相信,不久的将来,可能就20年的时间,中国工业制造的质量,就会跟德国日本持平,而且,在生产效率和总量上,是德国和日本望尘莫及的。

所以,德国忽悠我们的所谓“工业4.0”,简直就是拿她自己的短来想“弥补”我们的长处,她所谓的帮中国工业提升生产效率根本就是痴人说梦,完全没有认清两国间的工业的各自长短。中国的工业人才,完全可以在生产效率这方面,向德国输出技术和经验,应该是德国向中国学习“中国工业”,而且,只要中国工业再补充多一代高教育水平人员,“中国工业”绝对是生产效率、产量世界第一,质量跟德国日本持平!

中国工业人,虚心学习他国长处,但却无须妄自菲薄,今天我们的工业成就,绝对够让我们面对德国日本的时候骄傲,而且,20年后,我们中国工业,一定超过她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