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竟会披上温柔“外衣”

 尤里蒙提 2016-02-10

糖尿病是一种高发病,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会有各种并发症,很多情况下糖尿病会和其他疾病一起而来,如果不注意控制自己很有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为了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控制糖分,减少身体矿物质的流失,避免其他疾病的接踵而来。

当“杀手”披上“温柔”外衣

糖尿病是一种以人体内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疾病。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和尿液中糖含量会异常升高,而这些“甜蜜蜜”的液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所以,人们把糖尿病比喻为“甜蜜杀手”。

骨质疏松是一种因骨代谢异常,导致人体骨骼结构和质量发生改变,以易发生脆性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由于骨质疏松症发病缓慢,危害严重,被称之为“隐匿杀手”。当“杀手”披上“温柔”外衣时,对人的威胁更大。由于糖尿病患者具有“骨脆脆”的特点,所以脆性骨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性别,同年龄组的人群,给公众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也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脆性骨折

首先,糖尿病患者血糖处于高水平,会造成体内钙、磷代谢的异常。具体的说,糖尿病患者高渗透的利尿状况,使大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血中的钙、磷、镁等矿物质元素也会随之排出。长此以往,会使人体处于缺钙少磷的状态。而钙、磷、镁等矿物元素是人体骨骼形成的基石,是建筑人体“骨骼大厦”的“原材料”。

缺少钙磷的人体所打造的“骨骼大厦”必然是“豆腐渣工程”。而“豆腐渣工程”所构筑的“骨骼大厦”质量堪忧,容易损坏,这就是“脆性骨折”发生的原因。同时,血液中低钙、低磷状态会刺激位于人颈部的甲状旁腺,刺激甲状旁腺的腺体产生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如同稀硫酸,对骨骼具有慢性的分解和腐蚀的作用,长此下去,骨骼就会在产生大小不等的“溶洞”,强度明显降低。

当人们发生行走摔倒、肢体扭伤等情况时,这些异常的“外力”就会作用于“溶洞”,使得“溶顶”下沉,“洞壁”堪塌,产生脆性骨折。所以,与车祸、撞击、高处坠落等高能量导致的骨折不同,脆性骨折具有低能量、隐匿性的特点,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特有的骨折类型。

其次,糖尿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全身血管损害,而肾脏是人体血管最为丰富和集中的器官之一,所以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肾脏功能损害。正常情况下,维持骨骼新陈代谢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否则,血液中的钙不能有效的沉积于骨骼。而维生素D需要肾脏中一种叫做羟化酶的化学物质来“激活”。如果患者肾脏功能受损,其羟化酶的活性就会降低,使得维生素D不能充分被机体利用,从而影响人体钙的吸收和利用。而缺钙的骨骼如同大厦缺少钢筋水泥,强度大减,不堪一击,很容易发生脆性骨折。

人的骨骼能够起到支撑身体,完成运动和生理功能,与其一种称之为“成骨细胞”的细胞有密切关系。成骨细胞负责骨骼的“再生”和“强化”过程。成骨细胞表面存在一种肝胰岛素受体的蛋白质,参与完成骨骼构建过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较少,影响了胰岛素受体的功能,如同束缚了建筑工人之手,影响了“骨骼大厦”的建筑,这也是糖尿病患者脆性骨折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职业,饮食习惯等因素也与脆性骨折的发生有关。统计表明,高龄、女性、素食者、脑力劳动者以及嗜酒、吸烟的糖尿病患者,脆性骨折发生率要高于其他人群。

人们观察到,亚洲人群糖尿病导致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欧美人群。专家们得出的结论是,“吃草(以谷物为主食)”是亚洲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及脆性骨折的发生率高于“吃肉(以动物蛋白为主食)”的西方人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糖尿病患者骨折发生率升高是不争的事实,“甜蜜蜜”导致“骨脆脆”,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预防脆性骨折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会发生哪些部位的脆性骨折

1、脊椎骨折

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骶尾椎,是人体的“主心骨”,是人体运动和各器官脏器发挥正常功能的基础,为此脊柱承受了人体的大部分重力和负荷。脊柱受力的主要结构是椎体,当糖尿病导致骨质疏松症后,受力最大的椎体就会发生脱钙,骨强度降低等“骨脆脆”的病理改变。此时如果再受到外力的作用,不堪重负的椎体就会被“压扁”变形,临床称之为“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压缩骨折常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导致椎体压缩骨折的“暴力”有时并不大,甚至患者自己还不曾察觉,但骨折已悄然而至。

2、髋关节骨折

髋关节骨折又分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二大类。人的髋关节具有承受力大(几乎承担人类运动时的全部重力)和局部结构薄弱的特点,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的解剖结构。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骨骼脆性增加,强度减弱,负重能力下降,如果此时再有外力的作用(如摔倒、下肢扭伤等),很容易造成髋关节的骨折。

3、肩关节骨折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量、运动幅度最大的关节,因而也最容易受到伤害。糖尿病患者由于骨骼处于疏松状态,此时如果摔倒,肩关节受到直接外力作用,容易造成骨折。

4、腕关节骨折

典型的、常见的腕关节骨折发生于桡骨远端,也称为“桡骨远端骨折”或“克列氏骨折”。由于腕关节的骨质相对疏松,骨骼强度差,此时如果患者摔倒(老年人更容易摔倒),用手支撑地面,暴力经手传导至手腕部,可造成腕关节骨折。

上述四种骨折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见的骨折类型,但人体其它部位也可因骨质疏松的存在发生骨折,只是发生率较低而已。所以,糖尿病患者除要积极治疗糖尿病以外,还要重视治疗骨质疏松症,更要注重预防因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

糖尿病患者怎样预防脆性骨折

1、应积极治疗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初期,或仅存在糖耐量降低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调节、运动、减轻体重等方法控制血糖水平,必要时辅以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使用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糖尿病患者及血糖异常者要经常测定自己的血糖数值,做到心中有数,并以此指导自己的饮食、运动和治疗,以便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范围内,这是预防骨质疏松症,避免“骨脆脆”和减少骨折发生率最根本的方法。

2、正确补钙

补钙是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基本方法之一。补钙的方法主要有食物补钙(如食入鱼虾类、牛奶及富含钙的食品)和药物补钙(如口服钙剂或含钙营养品等)。

在选择钙剂时应咨询专科医生,选择合适的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绝不是钙剂含量越高越好,也不是越贵越好,更不是名声越大越好。要选择1-2种适合自己的药物或营养品,长期正确服用。在补钙同时,要同时应用维生素D制剂,因为只有在维生素D的参与下,钙离子才能沉积于骨骼,否则只会从尿及粪便中排出,达不到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和减少骨折发生率的目的。

维生素D的来源除了应用相应药物以外,患者多晒太阳,多做室外活动也是有效增加维生素D的供给和摄入的好方法。因为在人的皮肤内存在着大量维生素D的“原材料”,这些物质只有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才能转变为有活性的维生素D而被人体所利用。

3、药物治疗

使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对于减少骨折的发生有一定作用,但药物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常用的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性激素、双膦酸盐、破骨细胞抑制剂、钙剂等。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4、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又称运动疗法,是预防骨质疏松症和减少“脆性骨折”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机体运动,一方面可以消耗部分能量达到降血糖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预防“骨脆脆”,增加骨骼的强度。研究证明,当骨骼处于“负荷”状态时,骨钙的丢失最少,血液中的钙离子向骨骼聚集最快。所以运动可以强骨,也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从而减少脆性骨折的发生。

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的运动,总体钙增加。但是运动过度致闭经者,骨量丢失反而加快。运动还能提高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鼓励骨质疏松症患者尽可能的多活动。

5、营养

良好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从儿童时期起,日常饮食应有足够的钙摄入,钙影响骨峰值的获得。欧美学者们主张钙摄入量成人为800~1,000mg,绝经后妇女每天 1,000~1,500mg,65岁以后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钙的摄入量为1500mg/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400~800U/天。

6、预防摔跤

应尽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摔倒几率,以减少髋骨骨折以及Colles骨折。

几种简单易学的运动方法

走一走钙不丢

研究表明,骨骼所受到的纵向压力对于减少骨钙的丢失尤为重要,所以运动疗法要注重在纵轴方向上为骨骼施加压力。人腿部的骨骼一般与地面垂直,因此,运动产生的力量最好也与地面基本垂直,疗效最好。所以,步行运动方式是预防和治疗“骨脆脆”最好的方法之一。因为无论是踏步或步行,人体的受力一般与地面基本垂直,并且沿着下肢骨骼传导。由于下肢骨骼受到来自垂直方向压力的刺激,可以有效缓解骨钙的丢失。

跳一跳有疗效

跳跃时人体重产生的压力会沿着脊柱(颈椎、胸椎、腰椎)和双下肢向下传导,使骨骼纵向受力,有利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人们,做跳跃运动时要量力而行。跳跃时通过扶墙、扶树木、扶家具等措施,防治摔倒。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中老年人,学习和练习舞蹈,跳跳广场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踮踮脚脊柱好

踮足运动有利于增加脊柱和下肢骨骼上的压力,从而有利于减少骨钙的丢失。尤其对骨质疏松症造成的脊柱后凸畸形(俗称驼背畸形)者,通过踮足运动,可增加脊柱椎体骨组织的密度。人们稳定站立,深呼吸后,慢慢将足跟抬起,用足前掌支撑身体,维持3-5秒钟后放下足跟,反复练习,可逐步增加踮足的时间和频次。部分人还可双手提数公斤重物完成踮足运动,效果更佳。

蹬蹬腿病渐微

做蹬腿运动,借助下肢肌肉的力量,增加骨骼的运动和压力,达到预防和缓解“骨脆脆”的目的。患者仰卧位,一侧下肢屈髋屈膝,使大腿尽量贴近胸部。到位后用力向前方蹬腿,使该下肢快速伸直。双腿交替完成上述蹬腿运动,也可以双下肢同时做蹬腿运动。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每次蹬腿运动的数量,但要注意防止蹬腿运动过程中的肌肉损伤。

登高处要适度

登高运动的目的与上述其他运动的目的相同,都是增加脊柱和双下肢骨骼上的压力或负荷,减少骨钙的丢失。如果患者身体允许,可以逐步进行登高运动。登高运动包括登楼梯、登山,或在室内应用人工阶梯器械进行登高锻炼。完成登高运动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注意防止摔倒和踝关节损伤。

如果我们把“甜蜜蜜”比之为“皮”,“骨脆脆”则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为了身体健康,有效的控制血糖最重要;如果把糖尿病的治疗比之为“纲”,脆性骨折的预防则是“目”,“纲举”才能“目张”,所以有效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预防脆性骨折的“金钥匙”。

结语:糖尿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而患糖尿病的人骨质比较脆,当这两种病症相结合时,将会消化大量的医疗资源,因此在患糖尿病控制糖分和增加自身钙等其他营养,要在根本上预防骨质疏松的产生,控制“甜蜜蜜”,减轻“骨脆脆”;没了“甜蜜蜜”,少见“骨脆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