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艾灸施治中的几个问题

 雅文藏经阁 2016-02-10

浅谈艾灸施治中的几个问题

姜青松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绵阳 621000

 

时下,艾灸热潮兴起,各种艾灸工具极大方便了医生和患者的使用,但同时应当看到艾灸治疗,看似简单,实际上其理论之深邃,其操作之困难并不亚于针刺,笔者长期从事针灸临床及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对艾灸施治的若干细节问题有一点体会,虽事属枝末,然关乎义理,不可不辨,今报告如下:

一、关于艾灸的补泻

使用艾灸治疗,同针刺一样,遵循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但在具体操作上有其特点。

1、以艾灸补泻的基本法则

《灵枢·背腧》中有:“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其意在于用艾灸来进行补法,不要吹火,而使之能按自然燃烧过程自行熄灭,这样便于火力的缓缓深入,是为补,而如果在艾灸过程中,待火燃着后,不断吹火,使内热借外在之火而散达,迅速使艾火燃尽,则为泻法。笔者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到操作中的关键在于艾火的热力深入人体的一刻,此时道分两途,不加干涉令其缓缓入者为补,凡补法皆不宜速,速则无功,如倒茶入杯须缓缓而行,若汹涌激荡则不多反少;一入而能沟通内外,内外通则借疾吹使内热同行于外火,如开郁达闭必有引经之品,寒热过极需要反佐之药。此理能明,则在其他各种操作中,自然豁达圆融。

以下为几个具体操作问题,作为对上述原理的发挥应用。

2、温针灸中艾条的点燃方向有关补泻

一般来说我们在操作温针时,并不在意点燃艾条的方向是从上还是从下,实际操作中,很多同道习惯从下点燃,原因是由于火焰是向上的,自然从下点燃比较方便,但笔者认为,如果想达到温补的目的,还是应该令艾火从上向下烧才行,出发点在上,落脚点在下,使阳气归于内,仿天之阳气由上而下,引阳气入内的效果;反之,若想达到引热外行的目的,则可以令火从下向上而燃烧,出发点在内,落脚点在外,使火热有所去,仿地中之火,郁而达之的含义,可以起到以热引热的作用。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所说:“言虚与实,若有若无”,即当使虚者若有所得,使实者若有所失。此中一上一下,一来一去,关乎补泻,不可不辨;辨理不明,虚虚实实,由此生也。

3、回旋灸的方向有关补泻

笔者注意到,在使用回旋灸时,也因方向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补泻效果。由外而内渐渐缩小且由浅渐深,如漩涡之旋入,是为补法,体现天阳入地之意,动作类似螺丝钉之拧入;由内旋转而外渐渐扩大且由深渐浅,如泉水之涌出,是为泻法,亦取引内热而外达之意,也颇似螺丝钉之起出。具体说来,可以仿照针刺的捻转补泻方法,结合左右之区别,男女之差异等进行运用。

二、关于艾灸的顺序

世间万物皆有规则,能知其规则而行则有益,不知法则而乱行则无功甚则有害,灸法亦然。灸法操作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我们对这个顺序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有人如此说,因为仅当我们切实明确这个道理就是天地阴阳的道理,是自然之理时,才会在临床使用中始终不渝地去贯彻坚持。

1、先上后下的原则

先上后下就是在艾灸操作中,要以头为上,以足为下,先上后下地进行施灸。头为诸阳之会,人体一身之阳气,无不来自于天阳,天阳下降而及于地,地气上升而会于天,则天地之气交通而万物生,故云:“阴升阳降”,此自然法理不可违背;倘天气不降反升,地气不升反降,则天地之气隔塞而万物绝。故欲以艾灸温补阳气,温通经络者,定要遵循此先上而下的顺序,方能导天之阳气由上而下达,温透百骸,推陈出新,使浊阴得降,而无阳气夹阴邪之弊,虽见功稍缓,然步步为营,根基扎实而绝日后频发之因,岂能欲攻邪外出而不辨方向,竟引贼寇至京畿腹地,不仅不能祛病,反而可能导致病邪内功,而成坏证,为日后治疗造成很大困难。如宋代董汲《脚气治法总要》中记载了对艾灸治疗脚气的方法,是按照从上到下的原则,依次灸风市、伏兔、犊鼻、膝两眼、足三里、上廉、下廉、绝骨,又有之法,“凡脚气入足经留滞,淋煠蒸熨最为要,……不可先煠两足,须自膝煠至足,盖风气从足甲出,若先煠足即风毒上行入腹,切宜慎之”,对顺序施治的重要性及误用的后果做了阐述。笔者曾治一患者,足部肿痛,医者不明,由下推按而散而似愈,后发鹤膝之证,关节僵硬疼痛,纠正此误,竟从夏至冬,历时三月。顺序一事,关键所在,能不慎乎?

2、先少后多的原则

凡艾灸,要遵循循序渐进,先少后多的原则,不能一任热补,不知节制,但见阳虚便艾火频燃,而恐见效缓慢,须知阴阳互根,所谓阳虚者,若非急病导致,必损及阴,而成阴阳两虚之证,而因阳虚稍甚故名。不明就里者,每图痛快一时,见阳虚症状则动辄大剂量的灸法以补益,不仅不能起到补益作用,反而会造成他证丛生,先贤每有教诫如:“虚不受补”,“补阳不伤阴”,“助阴不伤阳”,“补虚宜缓不宜急”等说,如果以艾灸是绿色疗法为藉由,而错误地理解为多加艾火无所谓,实际上正如过量服用人参而导致中毒的道理一般,疗法本身无优劣之分,其关键在于使用者的善加运用,当然我们不能把运用的错误归结到疗法本身。故艾灸治疗须缓缓图功,不可孟浪鲁莽。对于某些患者因自身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医生在理解的同时更应加以纠正,不能一味投其所好,听之任之。笔者曾治一患者,因肾虚腰痛而施以针灸之法,自觉艾灸后好转明显而频频要求延长艾灸时间,无奈下加倍,次日来诊笔者主动询问其昨夜睡眠可好,答曰夜间烦躁不成眠,且小便黄晨起口干眼屎多等,告知为热盛伤阴所致,患者始信服。可见培元固本,原非一日之功,若贪功冒进,不伤根本而奈何?

以上为本人在工作中的一点总结体会,所以不避浅陋,一方面希望有补某些对灸法所含道理轻视之弊,另一方面更希望抛砖引玉,引明哲之真知灼见,斧正拙见之不足,还恳请诸同道不吝赐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