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阳明中寒之成因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 ,阳明病多为胃实热之证。因病传至此 ,正盛邪实 ,故病在阳明多表现为热症 ,然由于病邪性质及患者体质的差别 ,阳明病亦可表现为寒症。纵观太阳篇及阳明篇 ,可知阳明病之成因可分为二 ,一者为由它经 ,主要是从太阳经之邪传来 ,此多从阳化热 ,而见阳明经症 ,腑实症 ,湿热症等胃热诸症。一者为本经直接受邪 ,或中风邪 ,或中寒邪。论中 190条言 :“阳明病 ,若能食 ,名中风 ;不能食 ,名中寒。”此条以“能食”与否区别中寒与中风 ,既是辨别其证 ,亦是推求病因。风为阳邪 ,变动不居 ,主动不主静 ,中风故能化谷 ,而能食。寒为阴邪 ,其性凝滞 ,主静不主动 ,中寒则谷难消化 ,故不能食 ,可知寒邪直中阳明为阳明中寒之因。然亦有注家着重从体质上探讨其成因 ,如柯琴认为“风寒一体 ,随人胃气而别。”即言胃气盛实者 ,中邪而从热化 ,即为中风 ;胃气虚寒者 ,邪入则从寒而化 ,成为中寒。2 阳明中寒之辨证前文已言 ,190条所示“能食”、“不能食”既是辨别其证 ,亦是推求病因。可见能食与否是辨别阳明中寒证之眼目。对此 ,仲景在 191条中更进一步阐述其(本文共计2页)......[继续阅读本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