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老刘tdrhg 2016-02-11

邯郸游邯郸游,主要有丛台和广府古城,这些都是以前去过的地方,但是这次是陪同妹妹、外甥和女儿,所以专门选择了邯郸作为我们旅游的第一站。

 

武灵丛台是古城邯郸的象征,位于市中心丛台公园内。武灵丛台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公园前325年--299年),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古称\"武灵丛台\"。

 

丛台之名,源于当时有许多亭台 建筑连接垒列而成,《汉书》 颜师古释文:“。”。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武灵丛台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发生地。战国时期, 赵国本是一介小国, 武灵王即位后,决心使 国家强盛起来。当时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 胡人”,他们身着窄衣,以能征善战著称,武灵 王遂让赵国上下都改穿胡服,勤练兵马,终于使赵国成为 战国七雄之一。

 

台的最上一层,门额上题有“武灵丛台”几个大字,顶台呈圆型,直径19米,距地表13.5米,原是平台,俗称“武灵平台”。明嘉靖十三年始建亭于台上,取名“据胜亭”,其意是在防御上据此者胜。

 

据胜亭圆拱门门媚上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八个朱红大字,流传很广的“忠孝节义二度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公元8世纪末叶唐朝德宗年间,忠臣梅伯高被奸相 卢杞诬陷遇害。梅伯高之子梅良玉逃脱后,被陈东初招为家僮。陈与梅伯高结交甚密,终日寻梅子不见。后来梅花二度开放时,陈得知家僮即梅良玉,便将爱女杏元许配给他。卢杞又欲加害于陈,便奏明皇帝将杏元封为御妹嫁至外邦,并将陈东初夫妇下牢。到外邦和亲的陈杏元由梅良玉相送,一程泪一程血行至 邯郸,携手登上武灵丛台,由此哭别。这个宣扬忠孝节义的故事,为游人平添了一段了解中国封建传统的趣话。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二度梅 

 

广府古城

广府古城,位于邯郸市东北25公里广府县广府镇,距县城临洺关25公里。十一一早,我们乘车来到广府古城,这也是我第二次来这个古城。可惜古城内一直是没有恢复,里面街道破破烂烂,没有规划,没有什么古建筑。

 

 永年广府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曾在此创建大夏国,奖励农桑,拥兵坐镇,并基于战略考虑,对此城进行了修整,使它具备了城池的规模。原土城为六里十三步,元朝增为九里十三步,相当于4.5公里。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陈俎调集九县民工,历时十三年,将土城砌为砖城,城高12米、宽8米,四门筑有城楼,四角建有角楼,并有垛墙876个,殊具特别的是在四门之外尚建有瓮城相守,地道的关防深锁,固若金汤。城四周环水,自然景色十分壮观,远近闻名的平干八景便是这里景色的真实写照:

 

古城始筑于隋末,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永年县县城(1958年县政府迁往临洺关),因历史上曾为广平府治所,故称广府。

 

古城周长4.5公里,墙高10米,厚8米,城内面积1.5平方公里,分布30多条街道。广府古城原为土城,面积六里十三步,元朝增为九里十三步,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广平府知府陈俎调集九县民工,历时十三年,将土城砌为砖城,四门筑有城楼,四角建有角楼,并有垛墙876个,殊具特别的是在四门之外尚建有瓮城相守,地道的关防深锁,固若金汤。古城现存两瓮城、六城门,东有阳和门,西曰保和门,南称阳明门,北为贞元门,城外有护城河和永年洼环绕。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邯郸广府古城和丛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