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学校行动纲领(方案):学校事业正常运转的行动指南

 凌宗伟 2020-07-23

按:此文刊发于《教育视界》2016年第一期

   内容提要:所谓行动研究是对迫切问题的解决,难以采用全面研究的方式。是就已有资料提出改革措施,一边实施,一边观察分析结果,随时调整修改行为。“行动研究”,既然是“研究”,就不可能只是摸着石头过河,这行动不仅实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行动,也是在某种预设下的行动。在行动中有所调整,有所顺变。

   关键词:学校 纲领 行动

   学校哲学与学校文化、学校品牌所确定的理想与目标如何成文师生共同的认知与行为取向,不是靠那几句话,几条标语能解决的。理念与方向要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价值认知与行为取向,要落地生根,需要一个明确的行动纲领,或者行动方案。换句话说就是,学校哲学、办学理念要配之以符合学校实际“行动纲领”。

   “行动研究”不是盲目行动

   不少学校的管理者在长期的学校管理中,也有自己的教育哲学与办学理念,也确确实做了不少事情,但几年下来,就是找不到一点令人欣慰,让人怀念,可圈可点的东西。就如“熊瞎子掰玉米”那样,边走边掰,边掰变丢,一路走来辛辛苦苦,结果什么也没留下。问题在哪里?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没有认识到制定“学校发展纲要”、“学校发展实施方案”之类的“学校行动纲领”,靠的只是一腔热情,用的只是一股蛮力。或者是因为只有宏观思考,缺乏系统思维;或者是因为对某些理论的一知半解,比如“行动研究”,比如“摸着石头过河”。

 

   行动研究是对迫切问题的解决,难以采用全面研究的方式,先就已有资料提出改革措施,一边实施,一边观察分析结果,随时调整,修改行为。注意首先是已有资料,其次才是实施,在实施中观察、分析、修改。所谓已有资料,换个视角来说,就是已有的经验、成就、以及问题、缺憾等。可见所谓行动研究是在明晰的理念与方向上继承与彰显已有的经验与成就,规避行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缺憾。既然是研究,总得有一个具体的目标与走向这个目标的路径与方法的全面设计与规划,以便师生员工、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从某个角度看,行动研究是在挖掘自身潜在资源基础上,系统规划的关于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和教育质量的一整套策略。

   行动研究或许也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但须知所谓“摸着石头过河”,目的是“过河”,而不是“摸”。教育实践中,已经累积了不少“石头”在那里了,我们踩着它过去就是,为什么还要在“摸”上耗费时间与精力呢?须知许多今人为之黯然伤神的问题,前人早已经慨叹过,并且用他们的行动研究过,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的不是摸,而是在甑别、筛选的基础上传承与改善。至于那些被淹没的“石头”究竟有几块,怎么摸,就需要提前预设,否则难免呛水,难免淹死。教育改革与探索光靠一句“行动研究”或者“摸着石头过河”来搪塞,这样的行动难免盲目,这样模下去恐怕也模不出什么名堂。事实上无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仁川宣言》,还是我们国家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都不单单是对未来的教育愿景的阐述,更过的则是关于未来教育需要做些什么和怎么做的预想。

   “学校发展纲要”、“学校发展实施方案”之类的“学校行动纲领”,是在学校哲学指导下,在对学校历史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着眼于学校未来发展的文化追求与品牌建设的行动纲领与行动策略。是一所学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运作的依据,是规范学校师生员工在一定时间内前行的行动指南。一所学校,想要是想学校哲学的价值,光靠一句“行动研究”或者“摸着石头过河”来搪塞,这样的行动难免盲目,这样模下去恐怕也不可能模出什么名堂。

   “学校行动纲领”既要基于现实,又要着眼未来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说的就是事先的谋划——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事先总得有个设想,而不是想到什么做什么,做到哪里算哪里。所谓“立”,其实就是结果,指向目标的结果,要的是成就和效果。所谓“废”,说的也是结果,一种偏离目标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耗费——人力、物力的,还有经济的。凡事预先有所谋划——准备,预估,在具体行动的时候才不至于不知所措,才可能把握主动。

   准备,预估,强调的是行动研究不能偏离教育的宗旨和当下学校的使命。也不能远离学校哲学,还要着眼于学校的现实与未来,尤其是师生的未来。“预估”强调的是研究的计划性与可行性。“准备”,强调的则是具体行动中需要考虑精神与物质的储备与可能。好高骛远,难免令人望而却步,一件事做不到无所谓,几件事做不到,也就没有了做的热情与兴趣。学校发展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有些事虽然也是必做的,但是眼下做不到,可以放一放,时机成熟了再做就是,或者先做起来,但不追求一步到位,比如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建设,比如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比如名师团队的组建等等,往往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甚至不是三年五年的事情,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谋划。“预估”强调的是计划的可行性。

   所谓“准备”,强调的是实施方案需要考虑精神与物质的储备与可能。所为“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学校行动纲领,必须充分考虑现有的可能,更要考虑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可能,以及应对这些不可能的措施与方法。风险无所不在,世事难以预料,事先没有充分的准备,一旦遭遇种种阻碍,难免慌乱,难免失控。许多情况,在制定行动方案的时候要尽可能多想一点,多议一下,多听听不同的声音。比如说课程与课堂教学的变革,我们在制定方案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师资、场地、设备、资金,尤其是观念层面现有的储备,以及在运作中可能出现的阻力等等。

   谋划,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预见,同时也是预设。所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也。靠谱的行动纲领,总是建立在全面评估学校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走向与结果的,也是能够预估到行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离与障碍的,并且会有应对这些偏离与障碍的预案和措施的,所谓“未雨绸缪”,为的是将工作引向有利于达成目标的方向运动的。

   着眼未来,就是要将眼光放得远一点。2015519-2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难民署六家机构协办的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在韩国仁川松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论坛以“通过教育改变人生”为主题,协商通过了为今后15年的全球教育确立新目标的《仁川宣言》。这个宣言在1990年提出的“全民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鼓励各个国家提供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以及全民终身学习机会,确保所有人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发展创造性及批判性思维和协作能力,培养好奇心、勇气及毅力。我们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则提出了教育要实现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更为丰富的优质教育,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教育体制改革。

   今天我们制定学校行动纲领、学校发展规划,以及相配套的实施方案,必须认真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仁川宣言》提出的目标,从未来教育的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学校落实这些目标的责任所在。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如何应对大数据以及智能机器人对教育的冲击。鼓励管理团队以及全体师生积极探索大数据时代的学校管理变革尤其是教育教学方式与路径的变革。学校行动纲领、学校发展规划,以及相配套的实施方案必须未来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对学校的祈求,对教师的期待,未来的学校与教师如何面对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与技术,如何建设和适应变化了的教育生态,如何转变学校以及教师的角色与功能等等,这些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立足当下,其实就是为了学校以及师生的未来。

   “学校行动纲领”在行动中修正


 
 

   如前所说,学校行动纲领、学校发展规划,以及相配套的实施方案说到底是一种谋划,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事情也是常有的。

   无论是学校还是其他行业,运行中不出现“意外”是不可能的,已有的纲领、规划、方案等终究必须面对的未知变数。这变数不外乎“已知”的变量和“未知”的变量。纲领、规划、方案等学校哲学、学校现状以及未来教育的趋势可以预估学校工作的某个方面、某些环节或某个因素会发生变化,但往往事先无法判断其会向哪个方向变化。对这类“已知”的变量我们在研究制定纲领、规划、方案时会努力把它们纳入其中,预测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并准备相应的措施。而“未知”的变量事先我们完全无法预测一旦出现也往往难以掌控,比如校园突发事件,比如国家政策调制,比如管理体制发生变革……诸如此类,不是学校层面可以掌控的。这个时候,已有的纲领、规划、方案等就要“顺应”变化。

   在学校行动纲领指导下的行动,为的是行动在既定的方向与轨道上正常向前,但并不意味着无视变化了的因素机械地运作。前行的轨道上有了情况,需要的就是“顺应”,否则难免人仰马翻,“顺应”是一种看似消极实则是一种积极,一种智慧。

   需要说明的是,“顺应”并不意味着改变初衷,实则是为了坚守初衷,变道前行。《周易·系辞下》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的是世事无常,总有许多不可预料的的情况发生,变是常态,不变是妄意。重要的实在变化面前的态度与智慧,以不变应对变化只一种智慧,以变化应对变化更是一种智慧,顽固不化,难免因阻滞而使纲领、规划、方案沉溺于恶劣的处境之中。“变通”便是为了突破阻滞更好地前行。纲领、规划、方案想要成为现实,就不能钻牛角,不能墨守成规,就要懂得“变通”与“顺应”。一条道走到黑,同样是管理的大忌。

   如果我们决定选择行动研究,首先要做的是调研,力求通过调研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现状和进行研究的可能,同时还要有必要的文献检索,为制定研究方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接着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然后才是行动——亲历、观察、采集、记录、反思、调整、改善……最终形成相关的图片、音像、文本等。如果有必要,还要对这些图片、音像、文本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讨,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式,绝不是一种标签,强调的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根据事先预设的路径,有计划有步骤的一系列的行动。

参考文献:

1.2030年教育: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2015《世界教育信息》第14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3.《未来教育——2030年教师备忘录》,Barnett BerryTeacherSolutions著,李弘善 译。台北远流,2013.0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