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芪参茶与高脂血症

 耘禾 2016-02-11


 

一.高脂血症的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论述

1.1 高脂血症的中医观点

    中医认为,膏脂虽为人体的营养物质,但过多则形成高脂血症为患。凡导致人体摄入膏脂过多,以及膏脂转输、利用、排泄失常的因素均可使血脂升高,其病因有以下几点。
    1.1.1  饮食失当 饮食不节,摄食过度,或恣食肥腻甘甜厚味,过多膏脂随饮食进入人体,输布、转化不及,滞留血中,因而血脂升高。长期饮食失当,或酗酒过度,损及脾胃,健运失司,致使饮食不归正化,不能化精微以营养全身,反而变生脂浊,混入血中,引起血脂升高。前者为实证,后者为虚中夹实证,这是二者不同之处。
    1.1.2  喜静少动 或生性喜静,贪睡少动;或因职业工作所限,终日伏案,多坐少走,人体气机失于疏畅,气郁则津液输布不利.膏脂转化利用不及,以致生多用少,沉积体内,浸淫血中,故血脂升高。
    1.1.3  情志刺激 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或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膏脂运化输布失常,血脂升高。
    1.1.4  年老体衰 人老则五脏六腑皆衰,以肾为主:肾主五液.肾虚则津液失其主宰;脾主运化,脾虚则饮食不归正化;肝主疏泄,肝弱则津液输布不利,三者皆使膏脂代谢失常,引起血脂升高。若房劳过度,辛劳忧愁,亦可使人末老而先衰。
    1.1.5  体质禀赋 父母肥胖,自幼多脂,成年以后,形体更加丰腴,而阳气常多不足,津液膏脂输化迟缓,血中育质过多。或素体阴虚阳亢,脂化为育,溶入血中,血脂升高。
   1.1.6  消渴、水肿、胁痛、黄疸、症积等证不愈 消渴证基本病机属阴虚燥热,由于虚火内扰,胃热杀谷,患者常多饮多食,但饮食精微不能变脂而贮藏,人体之脂反尽溶为膏,混入血中,导致血脂升高。水肿日久,损及脾肾,肾虚不能主液,脾虚失于健运,以致膏脂代谢失常。胁痛、黄疸、症积三者皆属肝、胆之病,肝病气机失于疏泄,影响膏脂的敷布转化,胆病不能净浊化脂,引起血脂升高。

1.2 高脂血症的现代医学观点

1.2.1  何谓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等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脂水平升高的一类疾病。所有脂蛋白都含有脂质,因此只要脂蛋白过量(高脂蛋白血症),就会引起血脂水平升高(高脂血症)。

1.2.2  血脂的生理功能
    在人体血浆中,含有的人体所需脂质成分,称为血脂。血脂包括脂肪和类脂。脂肪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体内的一种主要能量来源,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类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约占体重的5%。类脂是磷脂、糖脂和固醇的总称。血液中所含的这些脂质,循环全身,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人体的各种活动都是以热能做动力,脂质是产生热量(几乎是糖和蛋白质的二倍)最高的营养素。
1.2.3  血脂的正常水平
    健康体检,验血脂常检查的项目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载脂蛋白A与B的比值各项。

总胆固醇的理想值:〈5.2mmol/L(<200mg/dl);
边缘升高值:5.23~5.69mmol/L(201~219mg/dl);
升高值:〉5.72mmol/L(220mg/d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理想值:〈3.12mmol/L(<120mg/dl);
边缘升高值:3.15~3.61mmol/L(121~139mg/dl);
理想值升高值:〉3.61mmol/L( 140mg/dl)。
甘油三酯的理想值〈1.70mmol/L(150mg/dl);
升高值:〉1.70mmol/L(150mg/dl)
载脂蛋白A与B的比值正常,应高于1.30,血脂异常时A与B的比值往往降至1.0以下。

1.2.4  高脂血症分类
    高脂蛋白血症分为Ⅰ、Ⅱ、Ⅲ、Ⅳ和Ⅴ型,五型中的任何一型脂蛋白代谢异常都会导致某种特定脂蛋白升高。通过判断哪一种脂蛋白的升高,就可以诊断是哪一种类型的高脂蛋白血症。脂蛋白分为:1.乳糜微粒CM;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3.低密度脂蛋白LDL;4.高密度脂蛋白HDL.
    Ⅰ型极罕见,由于脂蛋白脂酶(一种负责把乳磨微粒从血中清除出去的酶)缺陷或缺乏,导致乳糜微粒水平升高。后者伴随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和胆固醇水平的轻度升高。
    Ⅱ型最常见,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一型。Ⅱ型引起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LDL以正常速度产生,但由于细胞表面LDL受体数减少,引起LDL的血浆清除率下降,导致其在血液中堆积。因为LDL是胆固醇的主要载体,所以Ⅱ型病人的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
    Ⅲ型不常见,是一种因VLDL向LDL的不完全转化而产生的一种异常脂蛋白疾病。这种异常升高的脂蛋白称为异常的LDL,它的成分与一般的LDL不同。异常的LDL比正常型LDL含高得多的甘油三酯。 
    IV型的发生率低于Ⅱ型,但仍很常见。IV型的最主要特征是VLDL升高,由于VLDL是肝内合成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主要载体,因此引起甘油三酯的升高,有时也可引起胆固醇水平的升高。
    V型患者,乳糜微粒和VLDL都升高,由于这种脂蛋白运载体内绝大多数的甘油三酯,所以在V型高脂蛋白血症中,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胆固醇只有轻微升高。
    按病因,高脂血症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指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家族性)以及某些环境因素,通过各种机制所引起的。这些环境因素包括饮食和药物等,现概述如下:

   (1)遗传因素 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脂血症,某些可能发生在细胞水平上,主要表现为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缺陷以及细胞内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白脂酶的缺陷或缺乏),也可发生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上,多由于基因缺陷引起。

   (2)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作用比较复杂,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的。糖类摄入过多,可影响胰岛素分泌,加速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易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胆固醇和动物脂肪摄人过多与高胆固醇血症形成有关,其他膳食成分(如长期摄人过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膳食纤维摄入过少等)也与本病发生有关。

继发性高脂血症系指由于其他原发疾病所引起者,这些疾病包括:糖尿病、肝病、甲状腺疾病、肾脏疾病、胰腺、肥胖症、糖原累积病、痛风、阿狄森病、柯兴综合症、异常球蛋白血症等。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在临床上相当多见,如不详细检查,则其原发疾病常可被忽略,治标而未治其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治疗不利。现简述如下。

   (1)糖尿病与高脂蛋白血症 在人体内糖代谢与脂肪代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临床研究发现,约40%的糖尿病患者可继发引起高脂血症。

   一般情况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最常出现乳糜微粒(CM)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代谢紊乱,这与病情的严重度有关。严重胰岛素缺乏,尤其是伴酮症酸中毒患者,上述两种脂蛋白均显著增高,表现为I型或V型高脂蛋白血症。不伴酮症的轻型患者,血中可无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正常或仅轻度增高(为IV型高脂蛋白血症)。上述代谢异常,经胰岛素治疗后可见好转。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生脂蛋白代谢异常者更为多见,可能与本型患者最常合并肥胖有关。临床观察资料表明,这类糖尿病患者有不少症状并不明显,而仅仅由于出现冠心病、中风或其他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高脂血症前来就诊,作进一步血糖检查时才被发现。因此,有学者认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是中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一种综合征。在控制体重和限制糖类(如碳水化合物等)摄入后,这类患者的脂蛋白异常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肝病与高脂蛋白血症 现代医学研究资料证实,许多物质包括脂质和脂蛋白等是在肝脏进行加工、生产和分解、排泄的。一旦肝脏有病,则脂质和脂蛋白代谢也必将发生紊乱。以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脂肪肝为例,在临床观察中可以看到,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脂肪肝,均有可能引起血脂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增高,表现为IV型高脂蛋白血症。及至后期,肝细胞损害进一步发展,血浆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反可降低,甚至出现低脂蛋白血症。    

(3)肥胖症与高脂蛋白血症 临床医学研究资料表明,肥胖症最常继发引起血甘油三酯含量增高,部分患者血胆固醇含量也可能增高,主要表现为IV型高脂蛋白血症,其次为IIb型高脂蛋白血症。  

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明确地提示,生理和病理(包括滥用药物所致等)变化所引起的激素(如胰岛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改变以及代谢(尤其是糖代谢)的异常,均可引起高脂血症。

1.2.5  生活方式对血脂的影响
    (1)运动:运动和体力活动可影响血清脂质和脂蛋白含量。研究表明,运动和体力活动能够消耗体内大量的能量,既可以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又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甚至可使部分1型和V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的电脉图谱正常化。因此,运动和体力活动对增强体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非常有益的。体育锻炼能预防冠心病的奥秘就在于它能提高体内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但是应注意选择运动种类,运动量要逐渐增加,并要持之以恒,以保证运动能使其血脂和脂蛋白朝着有利于健康和防止冠心病的方向发展。
    (2)烟酒:嗜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呈正比。原因之一与嗜烟者(每日超过20支)血清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有关。适量饮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适量饮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大量饮酒不一定都会引起明显的高脂血症,但大多数长期饮酒者都有高脂血症。因饮酒量增多,极易造成热能过剩而肥胖,同时酒精在体内可转变为乙酸,乙酸使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减慢(竞争氧化),脂肪酸在肝内合成为甘油三酯,而且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也增多。有的人适应能力很强,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增多时,甘油三酯的清除也增快,因此,持续饮酒数周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可恢复正常。另外一些人适应能力差,长期大量饮酒,就会出现严重的高脂血症。
1.2.6  高脂血症的危害
    高脂血症的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众多的相关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致命性疾病就是冠心病。严重乳糜微粒血症可导致急性胰腺炎,是另一致命性疾病。
    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它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动脉硬化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等,都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
    此外,高脂血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有些原发性和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还可出现腱状、结节状、掌平面及眼眶周围黄色瘤、青年角膜弓等。

 1.2.7  高脂血症者应注意
    ①限制高脂肪食品:严格选择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制品、瘦肉、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內胆固醇的吸收。
    ②限制甜食: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內源性三酸甘油酯,使血浆中三酸甘油酯的浓度增高,所以应限制甜食的攝入。
    ③减轻体重:对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最好以每月减重1~2公斤为宜。降体重时的饮食原则是低脂肪、低糖、足够的蛋白质。
    ④加強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体力活动不仅能增加热能的消耗,而且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提高体內某些酶,尤其是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利于三酸甘油酯的运输和分解,从而降低血中的脂质。
    ⑤戒酒:酗酒或长期饮酒,可以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內源性三酸甘油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增高引起高脂血症。因此,中年人还是以不饮酒为好。
    ⑥避免过度紧张:情绪紧张、过度兴奋,可以引起血中胆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含量增高。凡有这种情况,可以应用小剂量的镇静剂。对饮食治疗及体育疗法确实无效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一些降脂药。
1.2.8  高脂血症的预治
    首先强调病因预防,去除或控制其可能病因、诱因及其它影响因素:
    ①改善膳食,少吃动物脂肪及内脏、甜食及淀粉类;多吃植物蛋白、油类,蔬菜水果以及鱼类。
    ②减轻体重。
    ③加强体育锻炼,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④戒烟,少量饮酒。

控制影响血脂的其它疾病。
⑥已有高血脂症者,尤其40岁以上男性、绝经后女性或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危险人群,均应定期化验血脂,以期早治。当高血脂症确诊后,首先应进行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善以及影响因素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药物治疗。

用药中应注意以:防治结合,非药物与药物应用相结合。依据高血脂种类不同而辨型用药。冠心病患者的合适血脂水平应较低于正常人,并尽早用药,控制其它危险因素。长效调脂药,宜每晚服用一次。用药后,至少每3~6个月复查血脂、肝肾功能等,随时调整用药剂量,监测副作用。持续服药,以使血脂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二.芪参茶对高脂血症作用的机理

2.1 单味药对高脂血症的作用

芪参茶的主要成分为丹参、黄芪和三七。这三种药材为补气活血化瘀的首选药材。每种药材均对高血脂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1 丹参

丹参别名红根、紫丹参、血参根等,这是因其药用的根部呈紫红色之故。此外,民间还有将其称作“丹心”的。其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通经、祛淤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作用,适用于血淤、血热、血淤兼热或血热兼淤所致的各种病证,尤为妇科、内科及外伤科证属血淤兼热者所常用。其有效成分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脂溶性(二萜类化合物)主要是丹参酮、丹参酮IIA、B、隐丹参酮、丹参酸甲脂、丹参二醇、紫丹参甲素、乙素、丙素、丁素等。其中丹参酮IIA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水溶性部分(酚性酸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基本相似,具有较强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主要活性成分有丹参素、原二茶醛、迷迭香酸、咖啡酸、丹酚酸A、B、C、D、E等。

丹参药理作用如下:

1)对心脑血管的作用:丹参可增加实验动物冠脉血流量,采用离体心脏实验方法观察发现,丹参、复方丹参注射液可增加冠脉血流量,与异丙肾上腺素相比,并不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幅度。丹参叶注射液静脉给予麻醉犬或兔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丹参及丹参素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从而改善细胞缺血缺氧所致代谢障碍的作用问。对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研究表明:丹参注射液可使部分病人的胆固醇下降。

2)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丹参注射液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肺心病患者右心功能和血液流变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丹参中有效成分丹参索可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和释放的前列腺素类缩血管物质。丹参酮HA磺酸钠对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抗血小板强于抗凝血作用。

    3)降血脂的作用

丹参素能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抗脂蛋白化,从而发挥其降低胆固醇,保护血管屏障,防止脂质沉积及动脉粥样硬化板块形成的作用。丹参素还能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的含量,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

2.1.2黄芪

黄芪为传统补气药,还有抗炎、利尿、强心、免疫促进作用,以及降低和清除自由基,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肌细胞及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减少血栓形成。黄芪是益气药代表,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凝血酶引起的钙内流,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具有保护内皮功能,改善血粘滞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心血管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Na 一K 一ATP酶,增加心肌组织中CAMP含量,来增加心肌收缩力,同时具有降低氧自由基产生和较强的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限制了缺氧时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破坏,具有稳定细胞膜,保护心肌细胞增加抗缺氧能力和正性肌力作用,从而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黄芪对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有激活和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及凝固性,增加纤激酶活性,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心肌缺血缺氧,减少血栓形成,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黄芪中能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活性成分发挥作用的可能机理,是改善了红细胞膜上的Na 一K -ATP酶的活性,有理论指出:Na 一K -ATP酶的基本功能是将细胞内的钠离子运送到细胞外,将细胞外的钾离子运送到细胞内,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和跨膜电化学,黄芪中的黄芪皂甙类和异黄酮类成分对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可能是黄芪药物“益气”的机理之一。

2.1.3  三七

三七总皂甙(PNs)是从我国中草药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动物实验证明PNS具有较强大的抗自由基作用。三七总皂甙可抑制血栓素A2的释放,促进内皮释放前列环素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抑制凝血酶诱导的从纤维蛋白原至纤维蛋白的转化,提高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效应,起到抗栓抗凝的作用。

2.2 配伍后对高血脂症具有更明显的改善作用

高脂血症具有中医认为的显著的“浓、黏、凝、聚”的“血瘀”证特征。有现代科学实验证明,丹参与黄芪的配伍对上述几项指标具有更明显的改善作用。

对“”的指标——红细胞压积的影响:黄芪、丹参均无改善“血瘀”大鼠红细胞压积的作用,但两者配伍后却能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计数,且与各单味药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对“”的指标——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影响:黄芪、丹参均能降低低切变率的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且以黄芪为优,但对中、高切变率的全血黏度却无改善作用;然而,黄芪、丹参配伍使用对低、中、高任何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的改善作用均显著强于各单味药组。

对“”的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黄芪、丹参均能降低“血瘀”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且以黄芪为优;但两者配伍使用表现出更强的抗凝作用,显著优于各单味药组。

对“”的指标一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黄芪无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丹参可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而黄芪、丹参合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的强度较各单味药显著为优。

以上可看出,单味黄芪、丹参只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某些指标具有改善作用,范围及强度都显不足。黄芪、丹参配伍应用,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与各单味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不仅能降低中、高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即使在改善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方面,配伍组也呈现出较强的协同效应,作用显著优于各单味药组,基本接近正常水平,从而初步论证了益气、活血配伍的合理性。

三.芪参茶的特点和优势

3.1  选材的考究

    我公司采用的药材均为GAP条件下种植生产的标准化药材,保证了不同批次药材原料合成品的药效稳定性。

3.2  配伍的科学性

高脂血症属于中医“血瘀”范畴,气虚血滞是其主要病机。在临床上也以气虚血密型多见.根据“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察的辨证关系 当补气活血。心主血脉,血主濡之,血以充足流通为贵,而血之流通,赖于心气之推动。《灵枢》说:'人年四十,阴气自半','六十岁,心气始衰',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功能渐趋减退。心气衰减又易致血行滞缓而留瘀。兼以饮食失节,多啖肥甘,脾失健运,痰浊滋蓄,痰瘀交阻脉道,或劳累感寒,或拂情逆志,血行不畅之势益趋严重。心失所养则痛,淤滞不通亦痛。至于治法,陈修园认为'辨虚实,量轻重'应为首务。虚则补之,实则通之,以达'通不痛,调合奉'之目的。益气通脉,化瘀止痛,邪正坚固,切会本病'本虚标实'之病机。

 心气足,经脉畅,始能发挥'血主濡之'的作用,心虚脉瘀,正益气扶其正,化瘀通其滞,气足脉畅,心痛可解。黄芪甘微温,乃补气要药,书载'益元气','补诸虚不足',尤善补脾肺之气,脾为后天之本,营卫之源;肺主一身之气,辅心敷布气血。脾肺得补,可以裕气血,益心气,而收'气行血行'之功。培其元气,固其根本,用之为君。丹参苦微寒,功优活血调血,兼养心血,安神定志。《纲目》称其'活血,通心包络',故对解除心脉瘀阻,尤其所长。《纲目》说:'丹参破宿血,补新血,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芍药',《本草经疏》也说:'久服利人益气,养血之验也'。一味丹参,功兼四物,通不伐正,补而化瘀。止痛也佳,用之为至。三七甘微苦温,散淤血而止痛,张锡纯誉其'化淤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与丹参合则化瘀止痛力增,用为佐药。全方通补兼施,补而不滞,通不伤正,共奏益气通脉,活血止痛之功。对病情虚实相兼,病机为气虚血瘀证之胸痹,症见胸闷胸痛,心痛彻背,或引肩臂疼痛,心悸气短,心烦失眠,舌淡白或紫暗或有齿痕及瘀斑,脉沉细或结代者尤为适宜。

3.3  生产工艺的独特性

我公司的芪参茶的主要功效成分为水溶性丹参素。我们没有选择脂溶性丹参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等)的扩张心脑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等作用较丹参酮类更强。我们选用水提工艺保证了丹参素的高含量,这样就确保了“活血”的功效。因此丹参的提取工艺采用水提工艺,保证了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后期采用有效的浓缩工艺,去除没有功效的杂质成分,保证了高浓度的丹参素的含量。

黄芪和三七也采用水提工艺,后采用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保证了黄芪和三七的有效成分充分保留。

我公司整个生产过程全部在GMP条件下生产,环境洁净度高,设备先进、精度高,对产品的高品质有充分的保证。

 

四、结论

综上所述,芪参茶对改善由于气虚血瘀型体质导致的高脂血症有良好的效果,这类人群的特征主要是血液的浓、黏、凝、聚特征。临床表现一般为:脏腑气机衰减,气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而瘀滞。如面色淡白,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皆为气虚之证;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故疼痛如刺,拒按不移;血行缓慢,瘀阻络脉,故可见面色晦滞。临床上气虚血瘀证,以心肝病变为多见,故疼痛出现在胸胁部位。气虚舌淡,沉脉主里,涩脉主瘀,或舌有瘀斑均为气虚血瘀之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