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万里行14】大漠中的村庄----牙通古孜

(2012-12-14 07:55:44)

牙通古孜本不在这次游程中,能来这里属于意外的惊喜。
处于沙漠腹地的牙通古孜只有百来户人家,四、五百口人。别看人口不多,却是一个乡----民丰县安迪尔乡。安迪尔乡只辖这一个村,所以有点不明白,为什么不把这个村叫安迪尔村,或者把这个乡叫牙通古孜乡呢?不明白的还有这个村的来历。在沙漠公路诞生前,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村落。村民来自哪里,为何来到这里,等等等等,没有任何文字和历史遗迹的记载。牙通古孜与民丰县城相隔130多公里的沙漠,骑骆驼要走一个星期。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极少出门,据说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知道现在是什么朝代。上个世纪80年代,也就是沙漠公路开始建设的年代。所以,如果没有塔里木沙漠公路,牙通古孜也许永远不会展现在人们面前。
现在的牙通古孜,在驴友中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了。在网上,人们称它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中国沙漠第一村”。还有说它是新疆最小的乡镇,甚至是中国最小的一个建制乡。很希望它能冠上“中国之最”,可惜这些都不是权威部门的说法。
在塔里木沙漠公路的91公里路标附近有一个岔口。从岔路口到牙通古孜的18公里县道,还是柏油路面呢。
1、牙通古孜只有几家小铺小店,一块“旅游接待站”的牌子引人注目。

2、这里可是著名的“安迪尔”甜瓜的产地。

百度:安迪尔河流域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区域相对独立,土壤含钾高,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水质富含各种矿物质,极宜甜瓜的生长。“安迪尔”甜瓜作为民丰县的特色产业,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管理,统一质检,统一包装,统一产地名称,统一使用注册商标,“安迪尔”甜瓜已与民丰县的发展紧密融合为一体。
按理说十月下旬甜瓜早已落市,好在“安迪尔”甜瓜是晚熟品种,我们赶上了品尝今年的最后一批甜瓜。
3、这里的村民淳朴热情,只是不懂汉语,没法交流。

4、甜甜的小女孩。

5、憨憨的小男孩。

6、

7、不论大人小孩,他们的笑容都那么真诚。

8、

9、
10、牙通古孜只有一个十字路口,再向前,公路就下坡了。

11、不再往前走了,车子就此掉头。

12、爬上沙山,天上的白云似乎伸手可及。

13、极目远眺,除了沙丘还是沙丘。

14、

15、

16、

民丰县属典型的温带荒漠性气候,年均降水仅30多毫米。降水最少的记录是1966年,安迪尔的降水量仅仅是5.0毫米。这里的河流都是季节性河流。7、8月份昆仑山冰川融化洪水暴涨,春秋水量减少,冬季干涸,水量非常不均衡。在河水断流的季节,沙漠里的人们只能喝沉淀的涝坝池水。
能在这样恶劣自然条件下顽强生存的,除了人,就是胡杨了。
17、离开牙通古孜不远,正在挥洒着金色的路边胡杨留住了我们。

18、领队说,时间还早,我们进去看看。

19、这一进去,就不想出来了。

20、人说沙漠中的胡杨难得一见,那是因为他们没到过这里。

胡杨的美离不开其自身的沧桑。在大漠恶劣的环境中,能把死亡与生存协调地表现的,唯有胡杨。树干干枯、龟裂、扭曲乃至折断,貌似已经放弃生命的枯树上,却顽强地伸展出新的枝叶。唯有胡杨,能把生命演绎的如此淋漓尽致。
没想到,此行中胡杨的高潮竟在这里。此行中胡杨的故事也结束在这里。
21、我们走成了一列纵队,这样留下的脚印是最少的。

22、小心翼翼地围着胡杨转圈,避免进入彼此的镜头。

23、

24、

25、后面出现了一片条纹清晰的沙漠。

26、
27、

28、

29、

30、

31、

32、

33、再往里走,又是一片龟裂的沙地。

34、

35、
36、沙地的中央,竟是一棵胡杨!

37、神台中的胡杨!

38、胡杨的神台!

39、蓝天、白云,沙漠、胡杨,牙通古孜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