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逼婚,凭什么你的痛要让父母先承受

 天冷不下雪 2016-02-11

剩男剩女们,当我把“逼婚”这件事给捋清楚了,如果您慎重考虑后还是不想结婚,龟儿子才想管你们哪点破事。

春节正浓,逼婚痛苦ing,网上给出的主要对策是用诸如你儿子 学习成绩如何,准备报考什么学校之类的问题先把长辈给“绕”进去,《南都》的春节评论版给的药方是“双方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加强沟通”,网上的纯属忽悠,对解决实际问题作用不大,《南都》的药方是正确的废话,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痛。

“逼婚”关乎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感情,按概率论或大数据论,超过平均结婚年龄不结婚的,越往后“幸福指数”越低,理由后述,父母可能无法完整表达出这种担忧,但他们有直觉和经验,由于中国传统父母和儿女间的感情绝大多数情况是“贸易逆差”,逼婚是必须的,再不逼就要“逆差”得底裤都没了;二是现实,以极端35岁“大龄青年”来说,父母的年龄大约是35+24+160(岁),标准的老年了,没有孙子(女)是个问题,有了孙子(女)没精力带是个问题,有了第二个孙子(女)怎么带是问题中的问题。

为什么说结婚越往后“幸福指数”越低呢?理由有二,其一是按大数据普通人的一生收入是有限的,打工的1500元-4000元间,好点的8000元-25000元间,再低、再高或走狗屎运的人应不超过10%,由于没结婚,没有生孩、上学、住房等的迫切需求,自己的“刚需”不够强,自己的已有总收入或多或少得支援父母兄弟朋友的“迫需”;其二是由于没结婚,手松空闲多,休闲娱乐没个把门的,水冲细沙般地会被生活侵蚀掉一部份总收入。此两项把你一生的可支配总收入给整没了一大截,请问你的幸福在哪?由于没结婚,生儿育女的担子没压到肩上,没经历夫妻间的冷战、暗战、持久战、游击战的磨难,根本没法体会父母辈维持家庭的艰难,漂泊的心不能定性,真结婚了生活的担子会把你压得完全没有空间去报怨工作上的不顺、人际间的一般性摩擦、生活中的麻烦,父母的心你从未真正懂过,请问何来双向沟通?

感情账没法算清楚,在关心儿女幸福这件事上,也许世界上的父母都“贱”,也许中国的父母尤其“犯贱”,你懂父母也好,你不懂直到每年跪到父母坟前痛苦流涕才清楚也罢,先放一边去。父母也老了、体衰了,大病小病慢慢的也会多了,大多数中国老人的养老钱并不足以让老人生活无忧,仍然需要儿女金钱、精力甚至感情的支持,但这些东西父母并不会对“大龄未婚青年”明说,在财力上你的人生总收入已经历了两重衰减,在情感上你一直没真正懂父母,你未婚的痛是父母替你先在承受着。

我儿子还是少年,但我也是从当儿子走到当父母的,所以我并非不知道在一个金钱崇拜社会中年轻人对于结婚这件事的无奈,也不是不理解部份年轻人选择先奋斗以求高品位婚姻的诉求,但我希望年轻人能明白,晚婚并非是你一个人的选择,其中到底还包含着多少父母亲人的关联,想明白了直面生活,承担起你该承担的东西,龟儿子才想管你们哪点破事。

201529,多云间晴,周二,年初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