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蒂塔.鲁福

 yawachu 2016-02-11

蒂塔.鲁福(Ruffo Titta)本世纪最伟大的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是卡鲁索的最佳搭挡之一。

鲁福1877年出生于比萨,早年曾在罗马圣西西莉亚音乐学院师从佩尔西契尼学习声乐,后在米兰随卡西尼继续深造。虽然他接受的是最标准的传统意大利声乐学派的教育,但他却是以扮演瓦格纳的作品《罗恩格林》中的海拉尔德而成名的,那是1898年在罗马歌剧院的一场并不重要的演出,然而重要的是鲁福由此一举成名。之后,他赴里约热内卢献艺。回国后在意大利各大歌剧院及巴黎、维也纳、伦敦等地巡回演出。这期间,他理所当然地是以演唱意大利歌剧中的男中音角色为主,并以此声誉日盛。

当时,在较年长的男中音歌唱家中,斯科蒂处于最尊贵的地位,在斯科蒂之后,最好的男中音是德·卢卡、斯特拉齐亚利和蒂塔·鲁福。人们普遍认为,所有的人中最美的歌喉可能属于斯特拉齐亚利,但鲁福的嗓音则是男中音历史上最宏伟的歌喉,其音量之宏大、高声区之通畅都是无人能与之匹敌的,男声中惟一能与他的辉煌的声音相比的是男高音卡鲁索。所以他们俩人能够经常合作并相得益彰。1914年当他们同处于全盛时期的时候,二人合作录制了一张唱片,是《奥赛罗》中的选段《皇天在上》,堪称声乐录音资料中无与伦比的范例。

遗憾的是他们从未同台演出过奥赛罗和雅戈,而从这张唱片来看,他们是最好的合作者。另外他们也从未在大都会歌剧院合作演出过,当鲁福1921年首次在大都会登台时,卡鲁索则刚刚逝世。这样,在大都会,鲁福只能与卡鲁索的几位继承人吉里、斯基帕、马尔蒂内利同台演出了。

鲁福最拿手的角色包括几乎所有的意大利歌剧中的男中音角色如《厄尔南尼》中的唐·卡洛斯、《弄臣》中的利哥莱托、《茶花女》中的亚芒、《游吟诗人》中的鲁那伯爵、《奥赛罗》中的雅戈、《歌女》中的巴那巴、《丑角》中的托尼奥、《托斯卡》中的斯卡尔皮亚等。他身材魁梧、头部宽阔、举止大气,再加上响亮洪大的歌喉,使他在舞台上显得坚毅、刚烈、气势逼人。

评论界与男中音同行们都感到他的声音无法形容,对他十分敬佩。德·卢卡称他为“声音的奇迹”。埃密利奥·德·戈高查说他是一种“黑色的声音”。著名男髙音歌唱家劳利·沃尔彼称之为“狮子般的声音,吼声如雷不失美感”。前辈男中音大师莫莱尔常说鲁福的降D至高音降A之间的声音是他所听过的男中音中最辉煌的声音。听过他的唱片《安德烈·谢尼埃》中的咏叹调《祖国的敌人》的结尾部分的升c、A与D音,就会明白莫莱尔说的并不夸张。听过他唱《哈姆雷特》中的《敬酒歌》的人更会感受到其歌声的威力。

鲁福最初在美国登台是在费城,于1912年11月2日幵始在费城——芝加哥歌剧团工作。1921年11月19日首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演唱,此时他已44岁,他的声音虽然仍保持着原来的音量,但声音的集中共鸣已有些减退。到20年代中期,开始有一种空洞的声音,似乎失去了中心。声音仍宏亮,但被形容为如铜似铁的金属音质已完全消失,与当时的世界级歌唱家们相比,他的歌唱生命显得是太短暂了。

1926年他返回罗马,1929年就宣布退出歌坛。退休以后鲁福写出了《我的寓言》一书,并且偶而搞些创作。其中最有名的是歌曲(〈玛丽亚!玛丽》,这是一首男高音歌手演唱的情歌,全曲由塔兰台拉舞曲式的6/8节拍构成,只是速度为“小行板”。那生动、活泼的前奏,立即使人联想到盛行于西班牙和南欧的吉他的音响。这首歌自问世以后,立刻风靡世界,成为世界大牌男高音歌手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唱的保留曲目。

1937年,鲁福遭到墨索里尼政权的迫害。后迁居佛罗伦萨。1953年病逝,享年76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