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火爆话题《上海姑娘,不是逃饭,是逃命》,谈谈国人婚姻以及一些低情商的男人_闲聊吐槽_积友之家

 jelisan 2016-02-12









接着微博上也有了《上海姑娘,不是逃饭,是逃命》这个文章:

引用: 上海姑娘逃了!吐糟男友家的年夜饭,晒出了一张可以有一千种解读的饭桌照。

姑娘起初被舆论一边倒地谴责,“嫌贫爱富”“没有教养”“歧视农民”,“这样的乡村饭虽然粗糙但是很有风味!”,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装什么小资,往上数三代,谁家不是泥腿子出身。”但同时姑娘也赢得了上海市民和许多女性的声援:“门当户对很重要。”“凤凰男又骗婚了!”

不过,不管正方反方,都指出了一个基本事实,这样的婚配,完全不看好。

支持小伙子的人口气都比较浪漫但苍白:“你值得更好的姑娘!”可以肯定的一件事:说这样话的人,自己家闺女,断然是不会许给这样的小伙子的。若自己家妹子或女儿打算嫁进这样的家庭,没准反应比事件女主的父母激烈n倍。

为什么?一张餐桌照,洞见了一条暗水涌动而不见底的深河。要越过这条河迈入婚姻,非大机缘、大勇气和大智慧不可——而且是双方兼具上述过人之处。当然,实在都没有,还有一种可能叫“大愚”。

如果没有逃,“也许结局难讲?”

先给大家说说真实版的结局吧。

我的一个闺蜜,经历与这个姑娘几乎完全拷贝,这是一个北京姑娘和一个xx籍乡村男的故事。所不同的是,北京姑娘当时没有逃。

这个新闻和餐桌照就是北京姑娘微博上发给我的。附带了一句:依稀往事似曾见。

七八年前,我的北京闺蜜,第一次去了乡村男朋友家。她男友家庭应该比这个上海姑娘的男友经济条件要好很多,为了她的到来,还做了最大程度的房屋装修,给未来儿子儿媳准备了独立卧室、洗手间,洗手间里装了热水器,开饭时,摆出的是事先已经打听好的她爱吃的菜肴。

北京姑娘不是不识好歹的,很感念这样的厚待,尤其是男方家庭因为她,还特意改变了女子不上席的规矩。

她的男友也是个优秀的男孩,但最后,临到结婚,她退却了。

“纵然感激,但从第一餐饭起,有些块垒就已经种下。”姑娘说。

块垒一,她发现除了她是坐席的,所有的女子,嫂子、堂嫂、小姑、大姑,都是站在桌子边吃饭的。包括忙前忙后的未来婆婆,也没有座位。相反,嫂子家那个才6、7岁的小男孩,大喇喇地和自己的爹坐在席上,在男孩尖利的叫声里,他爹把圆桌上的转盘嗖嗖飞转,方便把儿子爱吃的食物优先搬运给自己儿子。与小男孩同辈同龄的一个女娃,站在已坐满了人的餐桌边,挨挤在一堆男性的腿脚边,由自己的母亲,眼疾手快地从跟前经过的碗碟里,叉起一块肉,塞进自己的嘴里。

她这才明白,为什么男朋友的吃相一直难堪而屡教不改,即使他十分地想改,但餐桌上一坐即忘,要么叭哒嘴,要么筷子来时,忙不迭地伸长脖子尖起嘴去唆食物。

块垒二,所有人吃饭都吧唧着嘴。响亮地吧唧。

块垒三,竟然把一只整鸡,剁成指头大的碎块。男朋友准确地夹住鸡腿的一块,麻溜地放到她碗里,她嚼了一口,立即被鸡肉里包裹的碎骨刺了牙龈。而她无法向男友解释,她从小到大吃过的鸡,要么是白斩鸡,要么是煲汤整鸡,要么是炸鸡,再不然是鸡脯或鸡茸,从未见过可以把鸡剁碎了炒吃的作法,《食经》上不是有说,鸡不宜切过碎?

块垒四,所有人都非常不见外地打听她的收入、她父母的职位、在北京有几套房,听说她是独生女后,马上都毫不掩饰地向她男朋友表示祝贺:那以后那些几百万的房产,不全都是你小子的了?

块垒五,非常不客气地问她打算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给某某”生孩,乘“你婆婆”还年轻,带得动小孩,多生几个。

她说,我最不能忍受的,倒还不是这些废话。

“我反复在心里犯拧的,是那一桌子,明晃晃亮灿灿的——不锈钢餐盘。”

从小到大,她没有使过这样的器皿。

她从小的餐饮习惯也并不讲究到色香味形器诸色具精。只是喝碧螺春使白瓷,为的取其色悦,喝明前龙井使一只透明玻璃厚矮杯,为观其形逸,喝普洱使一只粗陶杯,喝红茶要么是英国瓷器,要么是紫砂,这在她家,并不刻意,是一种至少已经延续了三代、而且已经无感了的生活习惯。

无论如何,那一桌子不锈钢餐具,在她来看,非常有损食相。扎眼地难受。金属撞击声更让她反胃。那些筷头己发黑的筷子,她尽快忽略,礼貌地吃完整顿饭。毫不失礼。是因为确实相爱。

但从这顿饭开始,她开始参悟,参悟彼此那些总会引起磕碰的差异的根源。

原来以为,爱可以克服这一切。

她安慰自己,人的可塑性是很强的。生活习惯需要彼此调适。

她和男友因为相爱又走了一年多。

分手是在结婚前夕。

双方谈及了孩子,男友认为,孩子最好由他爸爸妈妈来带。她想起了那些不锈钢餐具,一个激灵。坚决摇头。男友非常郁闷,我爸爸妈妈不好吗?生活习惯有什么问题吗?即使再不好,不也把我养得这么大、这么出色么?

双方又谈及了孩子的数量。 男友说,生男生女都无所谓,但至少要两个。

而男友的一个堂嫂,非常自信地和她说起来自己的生子经历:怀到4个半月,找了医院的朋友,b超一看,发现是个女孩,直接打了。第二胎果然如愿是个男孩子。——就是那个在饭桌上把转盘转得呼呼起风,在自己爹的支持下,一口气叉走半盘腊肠的小男孩。

她打了个激灵:我的后裔,将来就是这样?

我的生活,将来就和这样的一群人和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交织?

无论她怎么抵抗,无论她怎么切割,它都将透过婚姻和繁衍,渗透到她的现在、未来和后代身上。

她在最后一刻逃了。男友非常怨怼。

“你说说,我哪里对不起你?”

她只能勉强着回答:“结婚这个事,不是对得起或对不起的事。”

彼此这么问答时,她再一次明白,她和他之间,差异的根源,在于,他考虑的和她考虑的,层面差异至大,完全就是刚吃饱了饭的劳动人民和用刈鹿刀割肉,雪夜里放在网子上细细烤来吃的小资产阶级布尔乔亚的区别。这种差异,将决定她自己和后代会选择何种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从一开始,他们生长的根就完全不同。特别令人遗憾的是,历史上的江西,宿儒倍出,大家如云,原有许多积年的旧家。贫困是一回事,贫困却未必一定要活得粗糙鄙陋。我姥姥常说:“江南有大户,江北有大家”。我外祖家在解放之初己如《活着》所写的,因男人菠菜而败落。但女人们依然以勤勉所创造的清洁光净,维持着一个家庭的体面。即使来客了只奉得上一杯清茶,杯子也是最廉价的玻璃杯,我姥姥也断然不会用搪瓷缸给客人。

一切从那个亮晃晃的不锈钢盘子和乌糟糟的筷头开始的。它意味着一切。生活方式的差异,审美和审丑的差异,金钱观的差异,养育后代方式的差异,对未来预期的差异。

无论你承认与否,接受与否,建国之后,社会阶层曾经被命运剧烈地晃动,泥沙、粗盐、水、草根全部黄汤一样地浮沉不定,大家伙都成了一锅浊汤,许多虚伪的价值观附庸在一些宏大的口号里,被强行推销给人们。粗暴、鄙陋、野蛮和不卫生的一切,曾经被视为光荣的,甚至话语里也充满了暴力的砂砾。但这锅浊水,随着时间推移,正在清晰地复归它的自然的分层。——宏观的话语也许还在唱高调,但是社会自己正在通过若干符号、生活方式及社交圈自然地完成它的分层与分级。

该沉淀的沉淀,该轻扬的轻扬。

有稳定的阶层及其文化积淀的社会中,原本不应有这样巨大的地域文化差异,更不应有因户籍资源而产生的灭绝式的发展差异。这种制度式的差距,不应该让一个逃跑的上海姑娘,用道德买单。说风凉话的人,你自己为什么不嫁?或为何不娶同村的小芳?

社会正在象一个正常的社会。有着越来越明确的社会阶层的区别。再建立它自然的流动和上升渠道。不应再有一个粗暴的意识形态的手,把这样的自然守序搅乱、掠夺、破坏和颠倒。

上海这个姑娘,逃的倒不是饭,而是命——一种她说不清道不明却凭直觉感觉到了的宿命。

婚姻是自然流动和上升渠道之一。

下嫁,也不是不可以。

通常是建立在下嫁的对象有极大的优势,可以弥补阶层的差异的基础之上。高攀,也不是不行,通常发生在女性有极强的生育优势的基础上。比如,一个姑娘即使出身贫寒,但长成了一绝代佳人,又或灵巧聪明过人,那么,她通过婚姻通道改变自己和后代的社会阶层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一个小伙子即使出身贫寒,如果智识过人,人才出众,在社会中取得了家庭所不曾赋予他的立身之本,如于连,当然也比较有可能改变自己和后代的社会阶层。

除此自然的进阶之外,任何以欺骗、道德、舆论绑架或失序暴力如阿q最向往的暴力滚牙床,去改变阶层及自然婚配取向的,都是赤裸裸地耍流氓。

原文: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41147071391966

这事我想到了去年常客说招聘员工,要城市户口这事情,好像也踩中了一些人的“痛点”,当时我是这样看这事情的,换我,我是做不出来招聘的时候要求城市户口的,至少就算以此为硬性规定,但是我依然不会明着说出来,不过还是得表扬常客说的文案,这事情炒作极为成功,是一个出色的文案。

对于上海城市女,受不了农村的这事,其实我是这样看的,双方都不对,男的不该找这女的,女的不应该不吃饭就跑,象征性意思意思都行。

自从我读大学开始,我几乎不在家里吃饭的,为啥,还是不嫌弃我家里做饭不好吃么,我是无辣不欢,而我妈因为工作需要,不能沾任何辣的,记得某一次我赶中午的飞机,破天荒的在我爸妈家里住了一个晚上,因为那边离机场方便,如果熟悉武汉的就知道,他们住喜来登那块,而我住在武昌,那时候还没二环线。结果中午吃饭的时候,当时我记得好像是九月,我妈来了一句,这是你今年第一次在家吃饭吧?我想了下还真是如此,因为我家年夜饭我也是不在家吃,直接订好,在外面解决。从吃完年夜饭开始,我父母回他们自己家,他们是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九点睡觉,而我则是自己找自己的活动到新年的开始,然后去归元寺烧头香,回头大概四五点,又跑到唯一那天晚上还开门的艳阳天吃个夜宵回家睡觉。

我其实真心觉得,如果我是那个女的,我看见这样的年夜饭,我也得反胃,而且很多年前,我甚至还有一个洁癖,从来不在别人家里吃饭,只是后来读大学之后,天天在外面的窝点,只要有人做,就将就着吃吧才改变。但是我从小开始,我就不会这样没礼貌,我如果不吃,要么就说我得回家吃饭,要么就说我还不饿。

该说这个男的了,啥女人不好找,干嘛非要外地的找上海的,哥用最有经验的观点告诉你,上海女的只适合恋爱,不适合结婚,包括你跟他恋爱你没钱也无所谓,人家上海女根本不注重物质的,倒贴都行,只要你对她的胃口。真心说,上海女人只要是本地的,谁不比外地的很多去上海打工的男人有钱啊,随便一套房子上千万,人家稀罕物质吗?





但是,一旦结婚,一切就变了,上海的娘家可是难缠,起步你得有一套房子,我个人觉得,这男人如果真心想娶这个上海姑娘回家的话,要么在上海没房,所以没把老人接上海过年,要么情商低为负数,丫的还没结婚干嘛暴露那么多啊,如果真暴露等生米熟饭,你想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啊。

我其实不喜欢去谈这些类似于娱乐八卦的东西,只是这事儿吧,还真涉及到一些B格,既然涉及到B格,我觉得我说下还是对大家有益的。

回到常客说那招聘城市户口这事,其实常客说对城市户口这硬性规定还真没错,人家要人又没求你去,干嘛一些人认为是歧视无城市户口的呢?很多差旅党,以为住过几次五星,就认为自己贵族化了,那真心是扯淡,前几天我不是一句花半小时去谈心的,都是时间真心不值钱这话很多人认可么?贵族化这东西,是你得花自己的钱,花个几百万去到处体验,你才真明白。

话说回来吧,最近也看见不少人喜欢晒酒店晒旅游发朋友全装逼格,这事儿吧也不是啥事情,而且我觉得还是对的,现在的奢侈化并不是跟以前一样,是物质奢侈化,而是看谁有时间去玩,去旅游。连我一个做奢侈品的同学都说,我才是做奢侈品的,因为旅游才是真心奢侈,不是钱就可以解决的事情。所以我也希望这里的一些未婚的男人,跟女人一起,别一开始说自己有没房子有没车,那东西没用,你拿那东西当资本去谈婚嫁,你丫的就是把自己拉低到除了丫的有几个钱啥都没有的低标准了,你说一个男的除了钱才可以吸引到女人,那尼玛那男的得长得多挫,以及那女的有多烂才可以被吸引啊?

一个人其实有没钱,是几句话聊天就可以知道的,一个聪明的女人,是可以通过几句话就知道那个男的是不是潜力股的。一个男人如果几句话就可以让别人觉得他不错,就算现在暂时没钱,将来一定会有的。因为你的脑袋才决定你的口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