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返乡落跑准儿媳妇事件说起

 黎荔专辑 2021-12-17
从返乡落跑准儿媳妇事件说起
黎荔

去年春节期间火的是返乡博士,今年注定是媳妇当家。2016年第1期《十月》杂志《一个返乡农村儿媳妇眼中的乡村图景》,未到春节先按响纠结的乡愁铃,后来又有江西农村过年的上海准儿媳落跑事件,更是一石掀起千重浪,将这个春节引发的中国城乡的巨大落差推到了前台,满天风雨惊神州。


那位上海落跑姑娘的事件,简单说来,就是一位上海中低阶层家庭出身的女孩(父亲国企退休,母亲学校老师,自身在外企作HR),春节前往男友(相处了一年,喜欢男友长相)位于江西山区的家。去到之后,对于整个环境不是很适应。尤其是看到大团圆年夜饭之后,整个人都崩溃了。于是去上海本地论坛求助,最后死活离开了男友家连夜返回上海。

此事在网上犹如打翻五味瓶,引发争论。姑娘起初被舆论一边倒地谴责,“嫌贫爱富”、“没有教养”、“歧视农民”,“这样的乡村饭虽然粗糙但是很有风味!”,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装什么小资,往上数三代,谁家不是泥腿子出身。”但同时姑娘也赢得了上海市民和许多女性的声援:“门当户对很重要。”“凤凰男又骗婚了!”不过,不管正方反方,都指出了一个基本事实,这样的婚配,完全不看好。“逃饭女孩”和男友存在价值观上的差异,散了也罢。还有人占领道德制高点,说此事反映出来的是中国人错误的婚配观及性别观,最后大棒子又是毫不犹豫地落在女人身上,说“逃饭女孩”错在想靠男人,应该男女共同承担买房的压力,同时共同承担照顾家庭的义务。

近日许多朋友问及此事,希望我发表下观点。我不想过多谈论自己的个人生活,我的经历与这个上海姑娘,倒是有许多相似之处,明晃晃的不锈钢餐盘、伤痕累累的搪瓷大碗、筷头己发黑的长短筷子,灶台、柴火、灯光、旧桌,所有的一切一切,依稀往事似曾见,但我当年没有落跑。从一开始,两个人生长的根就完全不同。一张餐桌,只是某种生活方式的泄漏,可以从中洞见一条暗水涌动而不见底的深河。要越过这条河迈入婚姻,需要当事人的某种大机缘、大勇气,或者,某种不管不顾的冲动或担当。

所以,我想站在过来人的立场上,希望公众不要再苛求或谴责这位上海姑娘。男婚女嫁,你情我感,这个姑娘不过太精明,从这顿饭开始,她太早开始参悟,参悟彼此那些总会引起磕碰的差异的根源。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同时也是两个家族、两群人的结合,当一个姑娘选择出嫁的时候,意味着她选择了未来与一群人和一种生活方式相交织,无论她怎么抵抗,无论她怎么切割,那都将透过婚姻和繁衍,渗透到她的现在、未来和后代身上。从亮晃晃的不锈钢盘子和乌糟糟的筷头开始,餐桌这一最日常和恒久的生活场景,就意味着未来的一切。生活方式的差异,审美和审丑的差异,金钱观的差异,养育后代方式的差异,对未来预期的差异。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经过几十万年的演进,女性对男性魅力的判断依据,除了相貌、身材、性格和品德外,最重要的就是对资源的占有情况和社会地位的高低。人类的繁殖周期相对漫长——怀孕期很长,出生后,还有漫长的抚养期。结果,男人和女人在挑选配偶时就很挑剔,男人希望女人看起来最有生殖潜力以帮助自己延续基因,女人则希望男人最有经济实力以帮助自己抚养后代。当然,基因契合、身体契合,甚至情感契合,对男女双方来说都是很重要的。男人容易兴奋——只需看一眼裸体女人就可以唤起——这种设置对男人有利,因为有助于其基因繁殖,而容易兴奋对女人不利,因为这会打乱她们谨慎选择配偶的策略。所以,女人在婚恋选择上的小心谨慎、犹豫多虑,是来自于强大的本能。一名女性在嫁给一名男性之前,必须仔细地、方方面面审查他的品质,而且认为这名男性值得托付终身。自然界也是这样,雄性对后代投资少,会倾向于处处留情和不挑剔配偶;雌性对后代投资更多,对配偶更加挑剔。雌性个体手中握的王牌是可以拒绝交配,因为她的嫁妆是一个既大又富营养的卵子。交配之前,能够据以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这就是永恒的两性战争。

两个简单的生物学因素可以解释一系列的性别差异:

1、女性的卵子的体积较大,且数量上远少于精子。

这是生物学上区分男女两性的方式。对任何一个有性繁殖的物种来说,能够提供较大的性细胞者为雌性,而不承担这一义务的则为雄性。有性生殖的内涵就是:卵子的价值远高于精子!自然界中,精子的供应数量充足(事实上是无穷无尽),而且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其繁育的成本比卵子要低很多。生物学中,能够快速解释许多物种的两性差异的首要原则就是:精子是廉价的!

2、女性能够繁衍的后代数量远少于男性。

生育一个孩子通常至少要花掉女性9个月的时间,甚至是几年(因为有些女性养育幼儿的时候一般不会再生育);而生一个孩子,男人最多只需要花15分钟时间。女人一生中大约只能生育20~25次,而且实际情况远少于这个数字,而男性“可能生育”的孩子数量却没有上限。

以上两个因素共同引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男人与男人之间的“适应性差异”更大。“适应性差异”是指生物繁衍竞赛中“胜利者”与“失败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即“胜利者”成功繁衍的次数比“失败者”要多多少。这意味着:有的男性终身没有子嗣,而极少数男性一生中可能拥有几十、成百,甚至上千个孩子;终身没有子嗣的男性数量远多于女性,没有子嗣的女性只有少数。所以,当下中国的3000万剩男中,很多男性可能会面临终其一生都是繁衍竞赛失败者的境地(没有任何后代),这不影响其他有资源有实力的男性也即胜利者,在婚姻内外或以离婚后再婚推动的连续性一夫多妻制度中,子嗣遍地。


在任何物种中,如果雌性对子女的投资大于雄性(包括人类),那么性和交配的决定权属于雌性。而且只有当女性需要时,女性才会与男性发生性行为;在这方面男性几乎没有决定权(男性强暴女性除外)。人类也不例外。进化心理学指出,人类的许多社会行为——政治、宗教、经济——最终都归结于两性关系。而根据上述分析,人类未来,事实上是由多数女性选择的。多数女性选择的婚姻制度和婚姻标准,就会成为社会的婚姻制度和婚姻标准。

透过现象看本质,建国之后,三反五反,公私合营,消灭乡绅,清洗海归,中国社会阶层曾经被命运剧烈地晃动,泥土、沙粒、水、杂草,全部黄汤一样地升降浮沉不定,大家都成了一锅混沌的浊汤。但随着时间推移,清扬浊沉,社会正在清晰地复归它的自然的分层。通过若干符号、生活方式及社交圈来标明的社会阶层相对稳定,一定的阶层流动保持其文化活力和开放性。有稳定阶层及其文化积淀的社会中,原本不应有这样巨大的地域文化差异,更不应有因户籍资源而产生的灭绝式的发展差异。这种制度式的差距,不应该让一个逃跑的上海姑娘,用道德买单。粗暴的意识形态的手,不应该再把自然守序搅乱、掠夺、破坏和颠倒。正常的社会,有着明确的社会阶层的区别,婚姻当然是自然流动和上升渠道之一。但两性差异永远存在。如果是一位城市男性回到了乡村女儿的年夜饭餐桌旁,完全不会发生上海落跑准儿媳的悲剧事件,因为女性有极强的生育优势的话,即使出身贫寒,也可以通过婚姻通道改变自己和后代的社会阶层。当然,一个小伙子即使出身贫寒,如果智识过人,人才出众,在社会中取得了家庭所不曾赋予他的立身之本,也比较有可能改变自己和后代的社会阶层。除此自然的进阶之外,任何以欺骗、道德、舆论绑架或失序暴力,去改变阶层及自然婚配取向的,都是赤裸裸地耍流氓。

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与某网站联合发布《2011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收集的50384份有效问卷中,近七成女性选择“男性要有房才能结婚”。累计近80%的受访单身女性认为男性月收入4000元以上才配谈恋爱,其中,有27.1%的人认为,男性月收入10000元以上才适合谈恋爱。从数据可知,多数女性的最重要的择偶标准,仍然是男性对资源的占有情况和社会地位的高低。难道可以说中国70%的女性婚配观都存在问题?江西女致信上海女,说江西农村有能力滋养年轻人的爱情,江西男友表示要留乡创业自强,这其中,“能力”和“自强”才是关键词,说什么“你值得更好的姑娘!”“与相爱之人共赏大自然能忘记大都市的一切纷扰”,这些都是浪漫但苍白无力的。鲁迅先生当年曾经说过:“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美满的爱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就像一朵美丽的花朵需要阳光和雨露。不要再指责上海落跑姑娘了,要不,你为什么不嫁自家女儿?或者为什么不娶同村的小芳?


人类基因为了实现繁衍成功几率的最大化,驱使着一代又一代的女性,精挑细选将要一生白头偕老的长期伴侣,他必须具有能力和资源以大量投资于他们共同的后代,这是男性与女性实现成功繁衍的唯一办法。男性的择偶策略永远受到女性选择的限制。永远都不要为了目的而忘了人类进化的机制与初衷,就像给风命名的,不是它要去的方向,而是它来时的方向。

结论是,3000万剩男、社会阶层板结的中国当下,男性的通过婚姻的繁衍竞赛将会日趋激烈,女性跨入婚姻的门槛设置将会水涨船高,这就是铁一般的现实。最终的拍板者是谁?答案毫无疑问是女性。最后嫁不嫁的权力在女孩子那里,什么贫富差距、门当户对,什么不近人情、缺乏家教,什么上海女孩思想上并不独立,背后还是男尊女卑、男高女低的传统社会性别文化,这些都不过是表象,自私的基因才是终极内核,说风凉话怪话的人,抡起道德大棒的人,都一边去吧!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基因才是自然选择的基础单位,所有基因都自私而盲目地追求在基因池里最大化。小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后来又觉得自己至少掌握着自己的人生,再长大……至少身体是自己的吧。对不起,其实人也不过是基因的载体罢了。听一听,基因正在其冰冷而无情的漫长繁衍进化中,施展诡计、暗暗偷笑。当将来社会保证越来越完善后,会不会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不结婚,而只与最优(她自己认为最优)的精子结合,比如通过精子库或直接受孕的方式,然后由自己或社会抚养。对男人来说,这种竞争太残忍了,不多说了——还好不是现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