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常说,不要跟那些坏人搅和在一起,而这些坏人的出身,就被视作是三教九流。所以大家自然而然的就将“三教九流”这个词当成了贬义,那么这个词所代表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呢?它是不是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真的是一个不好的词语呢?其实在最早的时候,这个词是用来指代我国古代的宗教以及学术类别的,另外它也被用于将每个人的职业和地位进行了细致的划分,虽然在小说里这个词一直都是作为贬义存在的,但实际上最早的时候,这个词没有一丝贬义的意思。 何为三教?这里指的就是:儒教、道教以及佛教,不过早些时候,佛教并未传入我国,而是到了汉朝才有此类宗教现世,所以原本的三教没有佛教,自然也不是现在的模样。最早的时候,三教源自于神话小说之中,传说象征着天道的鸿钧有三个徒弟以及几位人皇开创出了三大教派,分别是:“阐教”、“截教”以及“人道教”,以此共称为“三教”。
区别就在于,学士跟普通百姓所认为的三教九流不同,在民间,这个词是用来划分地位和职业的,其中三教的区分还不算特别,重点就在九流上。关于九流也有两种说道,第一种称这是按照社会地位来划分的,九流分上中下三等,其中上等所指的就是君主、圣人以及隐居在民间的高人,一些宗教中的被视为转世仙人的孩童,还有正儿八经的文人以及有工农商、侠客等等;而中等则包括:能治病救人的大夫、能卜算吉凶的江湖术士、尚未得志的读书人,画家或是卖画的人,擅长音律的演奏家,以及选择遁入空门的那些人,例如道士、尼姑等等;而下等则是指在衙门里任职的师爷,在衙门当差的衙役,没什么地位和名气的小兵卒、擅长装神弄鬼的巫婆、秤手、为人牵线搭桥的媒婆、娼客、以及那些图财害命的强盗、小偷之辈等等。
由于这个词语的出现,各类职业也就被贴上了标签,出现了高低贵贱,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播,演变,就成为了现在极具贬义色彩的词语,其实最早的时候可以看出,这只是对于职业的一种贵贱的划分而已,全天下人都逃不出去,又何来贬义一说,起码这个词在汉朝之前,是没有这层意思的。
虽然务农的确因为利润太低,而受到人们的冷落,但是毫无疑问他们应该被列入上等,凡是人就都要吃饭,而每一粒大米,每一撮面粉,都是靠这些务农的人生产出来的,是用双手和汗水创造出来的,应当受到尊重。 文|江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