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项报告指出,女性痛经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每十个女性当中就有八个女性有不同程度的痛经。痛经指的是女性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那么如何缓解痛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 一、缓解痛经的食疗方1、鸡蛋当归姜汤 素材:鸡蛋1枚,当归15克,干姜5克,红枣15克(去核),陈皮5克,米酒20毫升。 做法:将当归、干姜、陈皮加水煮沸30分钟,去渣,将鸡蛋打散和米酒红枣放入药汁,再煮沸至红枣烂,饮汤吃蛋枣。 治疗效果:主要治疗痛经气血虚弱型: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经色淡、质清稀,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细。 注意事项: 热盛出血者禁服当归,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孕妇慎服当归;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禁服干姜,且干姜恶黄连、黄芩、天鼠矢。 2、山楂桂枝红糖汤 素材: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 做法: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 治疗效果:具有温经通脉,化淤止痛功效。适用于妇女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者。 二、按摩法病人仰卧于床,先将两手搓热,然后将两手放在少腹部,先由上至下按摩60~100次,再从左至右按摩60~100次,最后转圆按摩60次,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三、外敷法用川乌、草乌各5克共研细末,再用葱汁、蜂蜜调敷少腹痛处2~3小时。每日一次。 四、针灸法痛经前或发作时是针刺的最佳时机。选穴以脾经为主,血海、地机、三阴交,留针1小时。每日一次,1~3次可止痛。连治三个月经周期可痊愈。 五、10个瑜伽动作缓解痛经1、盘坐扭转 ①坐姿,双腿盘放,双吸气,臂伸直撑在臀部两侧,背部打直,肩膀向后打开,眼睛目视前方。 ②吐气,慢慢扭转身体朝向右侧,同时左臂随之转动,左臂伸直,左手置于右侧膝盖外侧。 2、坐姿屈腿 ①吸气,平躺在地板上,右脚搭在左脚上方,双腿抬离地板,双手环抱住膝盖,臀部尽量抬高,使小腿面与地板可以平行。 ②吐气,慢慢坐直身体,背部打直,同时微微抬离双脚离地几公分距离。 3、抱头坐姿 ①吸气,坐姿,左腿弯曲,左脚脚掌紧贴右大腿根部内侧,右腿向后弯曲,双臂伸直置于臀部两侧,背部打直,肩膀向后打开。 ②吐气,慢慢举起双臂,双手抱住头部后方,前臂撑紧,手肘向两侧靠。 4、坐姿摆臂 ①吸气,双腿盘放,双手置于膝盖上,背部打直,肩膀向后打开,眼睛目视前方。 ②吐气,摆动肩膀向左下方倾斜,左手撑地,右臂随头部摆动。 5、仰卧摆腿 ①吸气,仰卧背部着地,双手拖住头部后方,手肘向外靠,膝盖弯曲,双脚完全着地,大腿面撑直。 ②吐气,摆动双腿朝向身体右侧,同时左腿搭放在右腿上方。 6、儿童式 ①跪姿,吸气,臀部坐在脚跟上,背部打直,双臂自然垂下,肩膀向后打开,挺胸收腹,眼睛目视前方。 ②吐气,慢慢弯曲身体向下,腹部紧贴大腿面,额头置于地板上,双臂顺势指向后方。 7、狗爬式 ①吸气,跪姿,膝盖着地,背部打直与地板平行,双臂撑在肩膀正下方,头部向前延伸。 ②吐气,双臂向前延伸,臀部向上抬起,背部保持身体,同时肩膀压低靠近地板。 8、仰卧单屈腿 仰卧,背部着地,左腿伸直着地,吸气,慢慢抬起右腿离地,双手抱住右腿膝盖;吐气,放低右腿,换到另一边重复做。 9、跪姿后倾 ①跪姿,臀部置于双脚脚跟之间的地板上,背部打直,双臂撑在身体两侧,肩膀向两侧打开,眼睛目视前方,深深的吸一口气。 ②吐气,身体慢慢向后靠,双臂撑在身体后方,背部微微后倾。 10、眼镜蛇式 俯卧,腹部着地,双脚分开一小段距离,双臂伸直撑在前方,并比肩膀宽,头部看向左侧。 ①选择俯卧的姿势,下颌点地,双臂自然放于体侧,双手握空拳。 ②曲手肘,双手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放于胸的两侧,下巴抵于垫子上。 ③吸气,慢慢抬高上身,尽量将上半身与地面保持垂直,伸直双臂,视线看向上方,尽量太高下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