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儿有方】该不该惩罚孩子,怎么惩罚?

 三可同志 2016-02-13

很多家长都会问:“孩子犯了错,到底该怎么惩罚孩子呀,孩子该不该打呢?”


惩罚是控制行为最常用,最简单的办法。我们很多人以为不“罚”不“止”,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惩罚大多数只能暂时抑制某个反应。


比如一个小孩偷吃了一些零食,并为此受到惩罚,他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再偷。但是,由于偷吃零食的行为总能够被偷到的零食所强化,所以,他过一段时间还是有可能再次偷吃零食。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好了伤疤忘了痛',这样的惩罚常常没有达到让孩子改正错误的目的。


于是家长的惩罚措施层层升级,从轻到重,甚至到暴力惩罚,还说服自己,如果现在不管教、不惩罚,那么以后就更没有办法了。可是当家长无所用其极后发现惩罚带来了我们不想见到的后果。


心理学家做过研究,发现在家里经常受到家长严厉惩罚的孩子具有过度攻击以及反社会的行为。一个孩子被家长打过之后会感到很生气、产生挫折感并对人产生的敌意,正好他看到其他比他小的孩子便去打他们。结果会怎样呢?由于他宣泄出了自己心中的怒气和挫折感,会感觉良好!这样攻击性行为就受到了强化,并且在今后遇到挫折时还会再次发生。


严厉惩罚的第二个副作用是通常会导致逃避反应,例如,你在路途中遇到某人,此公说起话来喋喋不休,旁若无人,令人生厌。开始时,你会尽量避免与他人交谈,以便能轻松一会儿,再后,你会想办法躲开他。这个就是为了延迟或消除不愉快状态而学习的某种回避反应。在孩子身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为了避免受到惩罚会撒谎,也可能会离家出走。


严厉惩罚的第三个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后果是孩子对惩罚自己的父母产生憎恨感,每次当家长问我该不该打孩子的时候,我会让他们回忆自己挨打的经历,绝大部分的家长对挨打记忆深刻,“我当时心里很恨我爸爸,觉得我不欠他了。”“我想着我要不去死吧,让他们去伤心去,哭死他们!”“下次我还要干,但是我决不让他们抓到我。”


当换位思考后,我想家长应该已经知道打孩子,包括严厉的惩罚孩子,往往带来的是种种负面情绪。


惩罚看起来效果并不好,但是家长为何还是要对孩子进行惩罚呢?家长的回答往往是:“如果不管,他们不是要上天。”“如果不管,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吗?”


对,惩罚是让孩子通过此进行自我反思,认识到错误进而改进自己的行为,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惩罚就没有任何意义。


我的朋友跟我说过这样的故事:他的儿子非常调皮,他经常被老师叫到学校去挨批评,他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可是效果并不好。


又一天孩子犯了错误要请家长,看着儿子沮丧和害怕的脸,他突然觉得一直以来他都不知道孩子是怎么想的,也不明白他在惩罚孩子的时候,孩子是什么感受。他看着已经人高马大的孩子很真诚的对他说:“我一直不知道什么方式来教育你是对的,也许我以前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所以你才一直犯同样的错误,真的很抱歉,如果你是爸爸,你会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


虽然这次他并没有教训孩子,可是很奇怪,孩子却真的改变了很多。他儿子后来说,当时都懵了,从来没有想到爸爸会如此尊重他,而他真的换位思考以后也发现当爸爸确实不容易,于是他还真的开始反思和改正了。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马文·科林斯也有非常有趣的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方法。科林斯是美国中学校长曾连续被两任总统邀请担任美国教育部长一职,她让众多被打上“不可教”标签的孩子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科林斯一直反复向她的学生们强调,不管他们是谁,不管他们住在哪里,也不管其他人怎么反对这个观点——他们终究都将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科林斯的学校,孩子们不守规矩时,他们受到的惩罚是写100个原因,说明为什么他们棒到要做那样的事情,而且他们要按照字母的顺序来写,如果他们再犯错误,同样还是要写100个原因但是不能重复以前写过的单词。所以在她的学校里面,高年级的孩子会对新生说:“我知道你为什么不守规矩了,因为我厌倦告诉老师我有多棒了。”


看吧,当我们明确我们惩罚目的是让孩子体验做错事情的后果,让孩子自我意识到行为需要改进,而不是仅仅只是因为恐惧而不敢再犯错。这个时候,我们就能明白到底该不该惩罚,到底该怎么惩罚。


首先,我们不应该依赖惩罚,否则当我们在教育中习惯了使用惩罚,就可能根本不考虑使用其他方法,还有那么多有创造力,有神奇效果的比如科林斯老师所用的方法呢!


其次,我不是说家长不能用惩罚,因为只要能达到我们上述的所说的目的,惩罚有时候是必要。只是我们要考虑记住几个原则:


1、要保持一致性。一定要对原则心中有数,每当触动原则时,都要进行惩罚,而不可今天惩罚了,明天不罚。给孩子定规矩时,父母要也保持一致,惩罚要有同样的原因和使用同样的方式。


2、要以善意和尊重的态度进行惩罚。我们有的家长在惩罚孩子时,常常用讽刺、挖苦的方式,甚至当着众人的面,孩子宝贵的自尊心需要呵护,即使是在犯错误的时候,家长也要注重方式方法。


3、惩罚时请就事论事,不要带入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孩子最初的行为并没有那么糟糕,却因为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加入了自己的情绪,才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最后弄得不可收拾。


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家庭中都出现,疲惫的妈妈回到家,看见孩子正对着电脑,不由得心生怒火:“你作业写完了吗,怎么又上网呢?不是让你每天做完作业后才能上网吗?你看别人都努力读书,就你这样一天都在电脑面前就只有被淘汰,反正我不管你,你自己扫大马路去!”

面对妈妈充满了情绪的连珠炮式责难,孩子说:“扫大马路就扫大马路,不要你管!”


妈妈被孩子“不求上进”的态度给气坏了,继续说:“我每天起早贪黑,这么辛苦工作是为了什么?如果你不喜欢学习,喜欢扫马路,那好,明天就别上学了,我也节约一笔学费。”


孩子:“我干脆饭也不要吃你的,给你节约饭费了,我走不就行了!”孩子摔门而出。矛盾瞬间升级。


最后,我希望家长用多种方法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而不仅仅是惩罚。

来源搜狐

哺乳期的妈妈:父母必读微信联合加拿大海狸嗨哩产品,推出“乳房冷热敷垫”免费试用活动(名额5个)。详情点击阅读原文↓参加试用想购买的亲,点击微信菜单-旗舰店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