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犯错不可怕,不当管教才可怕

 江山携手 2016-04-13

[转载]孩子犯错不可怕,不当管教才可怕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件事,一个三年级小学生因上课说话被老师斥之为疯子,并严禁同学和她说话,谁敢和她说话,就罚谁抄作业。伤心之余,孩子写了一首31行的劝师诗。并在微博上引发热议。

这个孩子在劝师诗中流露出的伤心和对老师处罚方式的不解,确实值得学校和老师反思,也足以引起家长的警醒。因为孩子上课讲话,这位老师就给孩子贴上“疯子”的标签,就对孩子施行让同学们孤立他的行为。这不仅是对一个孩子的冷暴力,给他带来极大的心灵伤害,而且也给其他同学带来恐惧的阴影。

在课堂上,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确实需要保持安静。如果有人随意讲话,干扰课堂秩序,当然会影响老师的情绪和其他同学的听讲。但难免有个别孩子因为一时无法控制,或者不喜欢老师的课程,会偷偷跟其他同学窃窃私语。虽然这本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违纪行为,但严格说起来也属于孩子的一次犯错。

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不论中小学还是大学,凡是做过老师的,一定遇到过不止一次。但是否把上课说话看作重大错误,能否通过合理的方式纠正这种错误,不同老师的做法却是大相径庭的。

老师因为孩子上课讲话的这个错误,从而扩大到对孩子的自尊心进行打击,对孩子的人格进行侮辱。这就不止是惩罚不当了,而是应该明令禁止的冷暴力。这种做法甚至比体罚更摧残人心,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更大。身体的伤害靠药物就能恢复,而心灵伤害却很难平复,很可能带来终身影响。

我一个朋友回忆了一段她小时候的经历,初中的时候因为一次课堂讲话被老师点名,下课后班主任就要求她从第三排搬到了最后一排,并且单独一个座位,美其名曰“反省位”。从此,这位朋友觉得大家看她的眼神都变了,她从一名好学生突然变成了品行不端的“差生”。她告诉我,那个时候的感觉是羞愧难当,上学对她来说成为一种折磨,而且还不敢告诉家长,害怕家长听说后再雪上加霜。在老师的“折磨”下,她度过了最关键的初三,最后只考取了一所普通高中。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对那位老师心生余恨。

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孩子犯错的错误方式。不当的管教方式,非但不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本质、体验到犯错的后果,反而让孩子身心受到更大的伤害,甚至让孩子走向我们期望的另外一端。

斯宾塞曾说:在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更多地采用自然教育法,少用人为惩罚。 他认为,当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后,吸取这方面的经验,以后不再犯,就是自然惩罚。他还提出,体罚是一种极端的人为惩罚方式,父母要慎用,这绝对不是主要的教育手段,而且也不能单靠这个方法把孩子培养成才。对于老师来说,同样需要更多地采用自然惩罚的方法纠正孩子的错误,少用或不用人为惩罚的方式。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马文·科林斯有非常有趣的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方法。她让众多被打上“不可教”标签的孩子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在科林斯的学校,孩子们不守规矩时,他们受到的惩罚是写100个原因,说明为什么他们棒到要做那样的事情,而且他们要按照字母的顺序来写,如果他们再犯错误,同样还是要写100个原因但是不能重复以前写过的单词。所以在她的学校里面,高年级的孩子会对新生说:“我知道你为什么不守规矩了,因为我厌倦告诉老师我有多棒了。”

这个办法非常好,在鼓励中进行惩罚,而且还是激发孩子自己的愧疚感,从而让孩子自觉改正错误。科林斯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就是孩子比成年人更有羞耻感。这样的惩罚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当我们明确了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体验做错事情的后果,让孩子自我意识到行为需要改进,而不是仅仅因为恐惧而不敢再犯错。这个时候,我们就能明白到底该不该惩罚孩子,到底该怎么惩罚孩子。

(付小平,写于20121229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