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2 12:01 | 豆瓣:treasure 这一位才女,虽然没有冰心、张爱玲那么有名,但一直堪称我的人生偶像。 她就是徐悲鸿的前妻蒋碧微。 和所有的民国才女一样,她不折不扣是很折腾的。但是她始终折腾得清醒,折腾得明白,折腾得潇洒。 让我来说说她的事迹:出生在宜兴最有名望的大家族,少女时逃婚跟徐悲鸿私奔海外,颠沛流离。徐悲鸿成名后双双衣锦还乡,随后徐出轨。无望中的蒋与国民党高官张道藩的秘密相恋,后随张前往台湾,共度宝岛恩爱光阴。十年后,张提出去澳洲看望自己的妻女,她借此分手,把张还给了他的家庭,完璧归赵,潇洒说再见。 ——逃婚、私奔、地下恋、离婚、做情妇,每一件事情拆开来看简直是潦倒不堪。蒋碧微差一点就成了萧红,就成了张爱玲,就成了丁玲,但是她没有。她在颠沛流离中始终没有失掉自己的风度姿态,最后将自己的一生坦荡荡地出版了一本回忆录,上卷名曰《我与悲鸿》,下卷名曰《我与道藩》。 彪悍的人生还是需要解释的,让我们看看碧微女士的一生是怎样作并快乐着的。 惯例,先看颜值。蒋女士的硬件颜值不高,蒋也不以自己为美,自传里曾说,我这一辈二十几个子女,有三个不漂亮,我是其中之一。但从她一生遭际来看,她的性情气度,远远超乎了美貌的力量。 ![]() 蒋碧微并非美人儿 ![]() 徐悲鸿绘蒋碧微吹箫图 徐悲鸿把最美的人像画都给了她。 看过颜值,我们来看看蒋女士如何成就了传奇的一生。 1. 一场事先张扬的期末作弊 蒋女士生在宜兴的诗礼名门,依照惯例,早早就许配给了一户门当户对的大户人家。这种深宅大院女子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与门当户对的夫婿非常琴瑟和谐,如蒋女士的母亲、祖母一样,每天和丈夫互相写情诗,风雅快活之极。 二是由于读了书,有了男人的见识,此时一旦觉得夫婿不如意,就可能走出“换老公”这极为离经叛道的一步,比如陆小曼。 蒋女士因为一个轻易的原因否定了她素未谋面的未婚夫:蒋女士的父亲是复旦大学的教授,而未婚夫是蒋父班上的学生。临近期末,未婚夫也许有些不自信,竟然派小弟到蒋家来要考试题! 蒋父倒没有怎么样,蒋女士当即五雷轰顶! ——原来我要嫁的竟然是这样一个作弊狂魔!面对这种区区一个期末考试尚且作弊,那么他将来在大事上该当如何?而且,他竟敢对自己未来的岳父索题,其为人该是多么的狂妄? 蒋女士从此认定这是一门无望的婚事。 我认为蒋女士想得没错。真的爷们儿,要么好好学习,要么就挂得坦荡荡——小学生都知道,作弊可耻啊! ![]() 蒋父写过的专著真不少,不知道前女婿怕挂的到底是哪一门? 2. 蒋徐之恋——民国时代的红拂夜奔 若说我们理解的私奔多少还是要有感情基础的,那么蒋碧微的私奔则像是红拂一眼看上了李靖一样的豪赌。 因为,在蒋碧微逃离蒋家的深宅大院,跟着徐悲鸿悄悄出洋前,与他完全不曾有过私下单独的交流! 徐悲鸿是一位乡下来的极其自强的学画者,曾有一妻一子均已逝世,身世可怜。经人介绍得到蒋父的赏识,其风采气度、自强不息深得蒋家上下喜爱,经常去蒋家吃饭。 徐悲鸿得以在震旦大学学习艺术,又经众人相助得到出洋学习的机会。 就在这前后,蒋小姐的婚期也到了。原本就应该你出你的洋,我嫁我的郎,自此陌路的。然而世界上就是有着种种的偶然。 那一日,徐先生又不客气地在蒋家吃饭。蒋母说到蒋大小姐下个月就要嫁人了。吃完饭,徐先生回家,蒋府上下也散了。只留下怅然若失的蒋碧微,想到自己就要嫁给那个猥琐作弊青年了,悲从中来,独自哭泣。 可巧徐先生落了东西回来找,一眼看到了伏案哭泣的蒋碧微。 她的心思没说,他竟然懂。他拍拍她的肩,劝道:不要难过。 原本这个交集就算完了,可是艺术家的行为就是冲动——徐大师决定带她走。他差人问蒋碧微,若有机会随自己去东洋,可愿意? 那时离徐悲鸿离境已经剩不下几天了,蒋碧微连一个晚上都没想,直接说,我愿意。 这是一个十六岁少女获得自由的唯一机会,也是她获得一份美好爱情的唯一希望。 蒋碧微一向是大事上很有决断的女子。 ![]() 徐悲鸿先生。人帅就是可以蹭饭,还有人跟着私奔! 3. 石头哥徐悲鸿 徐大师带走蒋小姐这件事足见他的仗义。不过,为什么叫徐悲鸿石头哥呢,石头哥不是李晨吗?非也,你们都不知道,送石头的鼻祖是徐大师。不过他的石头比李晨的心形石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因为徐大师不仅送石头,还送名字。 还记得宝黛初见吗,宝玉一番胡话之后,问妹妹可有表字,若没有,“颦颦”二字极好。从此黛玉的小名就叫“颦儿”。当时我读到这里,觉得宝玉非常霸道总裁。 蒋女士过去并不叫蒋碧微。 她父母给取的名字要寻常一些,叫棠珍。 徐悲鸿在知道蒋女士愿意随他走之后,非常高兴,为她的出国事宜秘密奔走。与这份隐秘相反的是,他高调地刻了一枚镌有“碧微”二字的水晶石,戴在手上,告诉所有人,这是我未来妻子的名字。别人问他碧微是谁,他笑而不语。 ——私奔那一晚,这枚刻着“碧微”的戒指戴在了蒋棠珍的手指上,从此她有了新的名字。 蒋棠珍深知自己这样的大家族是担不起逃婚的名声的。因此她留下一封语焉不详的告别信放在了母亲的抽屉里。 可怜天下父母心。出嫁在即,蒋家只得在苏州办了一场假丧事,谎称女儿得了急病去世 。 ![]() 徐悲鸿绘自己和蒋碧微的蜜月。 4. 太太的客厅之巴黎屌丝版 蒋碧微结束了自己锦衣玉食的大小姐生活。轮船上的条件之差就不用说了,到了东洋,她害怕被寻到,常常要隐匿在厕所里。当徐悲鸿有客人来访时,她往往要在有气味的小空间里隐匿多时。最初的爱情就伴随着这些尴尬,她一一忍耐了下来。 后来他们回到北京,再度筹到留学经费,前往巴黎。巴黎的日子也非常艰难,官费经常发不出来。这些留学生无所事事,苦中作乐,成立了一个组织,名字很雷人,叫做“天狗会”(恶搞另一西化组织“天马会”)。徐悲鸿是二哥,后来和蒋碧微在一起的张道藩是四弟。 ——彼时张道藩还志向学画,向徐悲鸿请教,才认得了蒋碧微。谁知道艺术家并非他的菜,他当官之后倒是非常顺遂,一生之中历任国民党的宣传部长、行政院院长、立法院院长等一系列横跨文化、教育法律各界的要职。 蒋碧微是唯一的女性,被称为压寨夫人。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人才济济,堪比林徽因太太的客厅。蒋碧微在法国能做家务、能学音乐,又通诗文,法语也渐渐流利,同时还有一番颠沛流离的经历,这份自信和魅力哪里是传统的中国女人能比得上的? ![]() 琴课。蒋碧微在巴黎的日常。 这期间张道藩已经爱上了蒋碧微,并隐晦地写信表达。蒋碧微感到这是年轻人的蒙昧罢了。张道藩已经和非常优秀美貌的法国女人素珊订婚,在蒋碧微拒绝之后,张道藩也就收心和素珊交往结婚了。 5. 衣锦还乡 巴黎的八年苦读之后,徐悲鸿红了!夫妇双双回国。 蒋碧微也先后生下了一儿一女。蒋的父母早就顾不上当年那个弥天大谎,公然和衣锦还乡的女儿女婿同住在上海徐先生租下的楼房里。 后来徐先生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一家人又搬到了南京,在傅厚岗置了楼房院落。 一栋洋房,一双儿女,几个仆人,幸福的生活莫过于此啊! ![]() 南京傅厚岗花园洋房,第一次感到阔气。 6. 石头哥再送石头 然而他们的爱情是只宜共患难的。徐悲鸿没有珍惜这种幸福,反而起了别的念想。 前面说到徐悲鸿是石头哥的鼻祖。给一个人冠以石头哥的称号须得严谨,这样的人不仅需要送过石头,而且要不止一次地送石头。 徐悲鸿在一生中,送过不止一个石头。 第二枚石头勋章的授予者,比起蒋碧微的颠沛流离,显得有些坐享其成。她是徐悲鸿班上的旁听生孙多慈。 孙多慈原本也不叫孙多慈的。 她叫孙韵君,过去也世家子弟,其父曾是孙传芳的秘书。孙一系垮台后,她离开父母,独自前往中央大学旁听美术,孤苦伶仃,寡言少语,一下子引起了徐悲鸿的注意。 徐悲鸿好像总因为一个理由喜欢上一个女人。蒋碧微是独自痛哭的样子打动了他。但真实的蒋碧微是非常坚强的,徐悲鸿画里的蒋碧微,却好像总在无视那股坚强,强调那种娇憨、迷茫感。 ![]() 睡。徐悲鸿绘蒋碧微在巴黎的睡态,爱意满满 ![]() 徐悲鸿绘蒋碧微在巴黎 蒋碧微回国后,社交更加多了,也很快乐。而徐大师好像并不喜欢快乐的女人。 有着淡淡忧伤的孙韵君此时才是适合徐悲鸿的艺术心境的。徐悲鸿恋慕上了她,对她分外关照,并情难自已地故技重施,赠了她一个新的名字——“多慈”。 ![]() 孙多慈自画像,目光哀怨。 抛开道德层面不讲,我认为徐悲鸿是很会取名字的。蒋棠珍、孙韵君,只是平庸的大家闺秀名字,而“蒋碧微”、“孙多慈”,好像一下子画龙点睛,打开了她们的神韵一般。 只是这“多慈”比起“碧微”来,又多了一层深意。 因为只有“慈”与“悲”,才是一对儿。 石头哥把孙多慈送给自己的红豆镶在黄金上,一个刻上“大慈”、一个刻上“大悲”,把“大悲”送给了孙多慈。 而徐大师以已婚之士、名家之身,戴着那刻着“大慈”的红豆黄金戒指,与多年前带着“碧微”时一样高调。 7. 砍树——另一个版本的柳河东 孙小姐出手阔绰,在老师新居落成时,曾送过老师家一百棵枫树苗,就在庭院当口,亭亭玉立。 如今的小三们可有孙小姐风雅?当一阵风吹过,枫苗簌簌招摇,石头哥该如何心旌摇荡?那弱不禁风的树苗就如同青涩稚嫩的孙小姐,她在一天天长大,渐渐变得风姿绰约。 ——她是下大棋的人。十年树木,当枫树长成,落红满地的时候,无论他们还在不在一起,他心里都会念起她。 在知道了徐悲鸿的师生恋后,蒋碧微命人砍去了这一百棵枫树。徐悲鸿气得自称自己的家叫做“无枫堂”。并刻了枚印章“无枫堂主人”。由此可见,徐大师是有些幼稚的。 ![]() 徐悲鸿绘孙多慈,表情如怨如愤。 8. 婚可离,人不可辱 我小时候看包青天,有一点特别不解。那集是讲一个恶贯满盈的王,要被砍头了。包青天喊道:用狗头铡! 他一听马上疯狂地嚎叫:我要用龙头铡! 眼见狗头铡上来,他只得退而求其次地喊道:虎头铡也可! 最后自然还是被狗头铡一命呜呼。 我那时候心想,死都死了,用龙头铡难道能死得舒服些吗,真是想不开! 现在明白,这是士可杀不可辱。 离婚也一样,虽然说都是鸡飞蛋打一拍两散,但是怎么离的,可大不一样。如果徐悲鸿不这么作死地离婚,蒋碧微后来势必也不会这样作死地整他。 徐悲鸿出轨孙多慈后,本来是要享齐人之福的,蒋碧微也用了各种手段挽留。可是孙韵君说了和当年林徽因一样的话——离了婚再来追我。 注意,一般已婚的男人说:“我很快就会离婚娶你”,必不是真的。 而女人对已婚男人:“离了婚再来追我”时,你离了婚她也不会真嫁你。 因为这位男人能在婚姻之内脚踩两只船,那么必不是负责人的人;而女人在既已知道你已婚的情况下还半明半昧地和你交往,那也必定不是自重之人。这两种人的承诺,都做不得数,谁信谁倒霉。 不过,徐大师并没有看过我这篇鸡汤。他信了孙小姐,然后选择了一种时髦的登报离婚方式,宣布与蒋碧微女士“解除同居关系”。 我们理解徐大师是为了解除单独面对妻子时的尴尬。 这种做法就很像一个怂人不敢和女朋友当面说分手,倒发了个朋友圈告知所有人及女友“这一世缘尽于此”。这都可以理解的。 可是徐大师你给我们解释解释,什么叫同居关系?! 可怜她二八韶龄,远赴东洋,从此担惊受怕。 可怜她父母为她准备一口假棺材,至今停放在苏州的庙宇。 可怜她从此学会料理家事,在巴黎的六楼为一根火柴爬上爬下。 可怜她身怀身孕,漂洋过海独自归国。 可怜她为你从此忘记了自己的姓名。 细想想,的确,蒋碧微当年与他私奔,直至产下一双儿女,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没有像张爱玲胡兰成一样,至少私下写一纸婚书,朋友为证——你要说这么多年是同居关系,也没错! 气就气在了这里,这不是欺负人么! 当时和蒋碧微一样感到徐大师欺负人的文化名流不少,都觉得徐大师此行荒唐之极。因此隔了世纪都还被广为传唱。 蒋碧微认为,徐大师你可以跟我离婚,但至少要承认你离的是“婚”。当年我冒着天下之大不韪追随了你,你现在反而讥我一直以来都根本不是你的妻子。 蒋碧微从此心碎。 ![]() 回顾一下徐悲鸿蒋碧微的青春岁月。 9. 暖男张道藩的献身 张道藩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他一生为国民党鞠躬尽瘁,立德立言,却酷爱艺术,崇尚浪漫而伟大的爱情。他的本性是感性奔放的,却常常为此苦恼之极。也正是这种对言行、情感的浪漫而不失严肃的态度,让蒋碧微终究卸下了所有的防备。 张道藩和他们是老朋友了,彼时他还是个学画少年,曾经痛苦地爱上了二嫂蒋碧微。后来他竟成蒋介石亲信,升官速度犹如坐上了直升机。这一重身份使得当初共患难的兄弟们都多得他的照拂。 此刻,面对徐悲鸿的负心,张道藩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他写给蒋碧微的信件中说道:有时候我觉得我爱你,似乎本身就是莫大的罪恶。可是我以为上苍可能会原谅我的,因为我爱你是出于至诚……我爱你,远起于十二年前,而我竟能隐忍这么久,已非一般人能做到的了。直到一年以前我眼见你几已被人遗弃,我非常痛心,眼见你屡次被人欺凌。更是无限愤怒。可是我又有什么权利为你打抱不平? ![]() 年轻的张道藩,也许这时他就有了难言之隐。 ![]() 张道藩,严谨的官员范儿。 这里可以看出来,徐悲鸿作为草根出身的艺术家,做事情比较爱凭一己之感性,赌一时之意气。但是蒋、张二位世家子弟,行事之顾忌就非常多:上要念及天地君亲,中要顾及朋友物议,下要注重子女、属下面前的表率。更重要的是,要面对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他们二人在秘密恋爱时都非常清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愤恨于徐大师的绝情,但是他们这样做,无异于是另一对徐悲鸿与孙多慈啊! 在道德上蒋碧微的包袱没张道藩重,因为毕竟是徐悲鸿负心在先。 而张道藩活得很累,每天要在心里无数次告解。他反反复复证明自己的行为是可宽恕,这类语句在情书中出现过多次,出轨到了这个份上,也真是一种困苦可怜的境地。 张道藩觉得非常亏欠自己的妻子。张的妻子素珊是法国人,她非常单纯,毫无过失,张对她也一直有爱情。然而奈何两人的语言不是很通,很多交心的事情是完成不了的。 而论及当时国内的时局,张其实很需要一个知心人来倾吐自己的压力。 张在外是儒雅君子,而蒋一向是豪爽大方。自此,两个一向光明磊落的人,不得已开始长期密书往来,互致心意,情意渐笃。 ![]() 蒋碧微与张道藩。 10. 如何索要分手费 徐悲鸿并不知道蒋碧微和张道藩的事情。 这一年,他想破镜重圆。 但蒋碧微早就有话在先:如果是你离开了那个人,那我欢迎你回归家庭。但如果是那个人死了,或是结婚了,你再来找我,那我是断然不会同意的。 而这次徐悲鸿想破镜重圆,乃是因为孙多慈迫于家庭压力,离他而去,嫁给了国民党高官许绍棣。 这样的前提下的和好自然不属于蒋碧微能够接受的范围。 徐悲鸿被蒋碧微拒绝后,很快再度迷恋上了小他二十岁的女学生廖静文。廖静文也不是省油的灯,拿出来一瓶毒药,让他离婚后和自己结婚,或是两个人同饮毒药。 ![]() 廖静文 ![]() 廖静文与徐悲鸿 徐悲鸿于是又登了一次报……称八年前已经和蒋碧微同志解除了同居关系,现在正式声明,俩人啥关系也没有了。 妈呀,这一次连徐悲鸿半大的女儿都写信问他:爸爸,你每爱上一个女人就要登一次报,你爱上是个女人是不是要登十次报? 这一次蒋碧微下了决心,通过律师向徐悲鸿索要了100万元、100幅画、40幅古画。徐悲鸿拿不出那么多画作,因此为还情债常常熬夜作画。——这些画成为了蒋碧微后来离开张道藩后全身而退的经济基础。 廖静文说徐悲鸿为了这100幅画夜以继日,累坏了身体,才匆匆早逝。 我以为她并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 因为这一出深情的戏码总得两个人配合才能演。 蒋一生仍然用的是“碧微”的名字,后来又把琴课的画像带到台北,始终挂在客厅上。 这段失败的爱情早就和她的一切密不可分,也无从了断。 并且,如同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范冰冰究竟有没有得到李晨的心形石一样,对于最后一任的廖静文,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她有没有得到过徐悲鸿的石头与赠名了。 11. 十年失乐园 张道藩在给蒋碧微的密信中署的是自己过去的名字:宗。 蒋碧微用的是新拟的名字:雪。 宗与雪的情书,实在是不忍卒读。 两个坦荡荡之人被迫的隐匿,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张力。 宗的信一直都是白话文写就的,含义明确,真挚。 而蒋的信从矜持的文言文,慢慢变成了直抒胸臆的白话文。 在重压之下,张对于二人恋情的期盼是一个失乐园般的一天:两个人到一座岛上,尽一日欢娱,然后双双自尽。 真是够凄凉。 没想到内战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 避难台湾的时候,张的妻女被转移到了澳洲,自己则和蒋碧微同居于台北。 十年后,张闷闷不乐地说想去看妻女。 蒋碧微也就懂了,他说的那个60岁给她一个名分的诺言是不会实现了。更何况,当年她那么恨孙韵君,她如果再鸠占鹊巢,恐怕也不是她的作为。 她主动提出去南洋看外甥,避免让张抉择的尴尬。等她从南洋玩耍回来时,张已经做出了决定,搬离了他们的家。 最后一封信上,她祝贺他终于做出了这个决断。 在此之前,徐悲鸿已病逝于北京。得到消息的那天蒋碧微正在台北看画展,一抬头撞见了孙多慈。夙敌见面,她开口就告诉了这个噩耗。 孙多慈震惊、后悔。 在得知徐悲鸿死讯后,孙多慈公开接受采访,后悔没有坚持和他走到一起,并在家为她的恩师兼旧情人戴孝三年。 ——民国是个好时代,好似魏晋,任何规矩都可以由自己定。 12. 结语 说到底,蒋碧微究竟是怎样一个女人呢?她隐忍、果断、开朗爱交际、感情充沛。有人形容她是“高山巨瀑”,是女人当中难得的壮美者。 不过,她给张道藩的信中,有一句我觉得可以作为她为人的注脚: “我平生最喜欢放鞭炮,因为它已经点燃,便勇往直前,绝无退却,觉得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你说对不对?” ——她正是如此。爱恨情仇,当断则断,人生在世,落子无悔。 按照惯例来一组人物关系介绍: 蒋碧微第二次旅居法国时曾暂住画家黄女士家,黄女士即张爱玲的母亲。 孙多慈后来在美国医治乳腺癌无效,死于好友吴健雄家。对,就是课本上那个有一颗行星被命名为吴健雄星的那个女科学家吴健雄。 孙多慈与许绍棣的婚姻是由郁达夫的妻子王映霞牵线的,而后来曝出王映霞恰恰与许绍棣有染,真真是很心塞。 PS:有种说法说黄磊的女儿黄忆慈,小名多多,取这名字是因为黄磊很欣赏民国女画家孙多慈。这是亲爹吗……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