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星”开播以来的关注度上上下下,总之就是没达到现象级。如今曾经的现象级“我是歌手”开播了,“中国之星”节目组估计更加焦虑了——对啊,因为对一般观众来讲,一周看两个大型音乐类竞技综艺是很累人的事情。对这类节目无比热衷的我周六都挣扎了半天才打开电视,更何况其他人。但这一打开就不得了——“中国之星”这是往隔壁《芈月传》剧组取经了吧,怎么分分钟都在撕逼,真是为了收视率走钢索。许志安在林忆莲面前唱了李宗盛的《当爱已成往事》还不算什么,主持人在许志安唱完怕观众接不到梗还一个劲地提李宗盛。当然了,这只是前菜。而后的撕逼都围绕着一个耿直boy——崔健。在许志安唱完《当爱已成往事》以后,崔健表示,许志安是在用歌迷的态度来唱:然后林忆莲直接反击,表示许志安是用自己的感情在表达。然后讨论到吉克隽逸。崔健表示,既然你唱的是《心中的太阳》,你就要告诉我是心大还是太阳大。如果说心大,这一票就给你。要知道之前有一期,刘欢就曾经和崔健为了这个吵起来,刘欢表示自然超越人心。然后刘欢又插了一刀:其实我们并不太看重你这一票。(其实这话也没有很礼貌)刘欢立马火了,说加民族乐器只是为了好听,才不是卖弄。崔健终于捡回了情商,说我只是在说有些音乐,不是说你。总之看下来就觉得节目组也真是拼了,安排了这么多好戏。但事实上我不认为这件事有太大的问题。我们看惯了评委一团和气就知道说你好棒给你鼓鼓掌,碰到崔健这种较真的物种还真不习惯。好烦哦,这人纠结这些问题干嘛,我们只想好好看个综艺啊。崔健表达的确实是自己的音乐观点与感受,相当真实,相当敏锐,但相当让人不舒服。但本来嘛,他就立志做一把刀,而不是一颗糖。最不妥的大概就是要求选手回应他的观点,有胁迫规则之嫌。但比起一团和气的民族大团圆,我不认为现场撕撕音乐见解有什么错。在艺术上,和气是没有生产力的,大概能生产出红歌?红歌还抗日呢。前辈艺术家Erykah Badu公开表示Iggy Azealia做得音乐连rap都不是,是不是为老不尊?后起之秀Azealia Banks表示Nicki Minaj做的音乐不如自己,是不是没大没小?Damon Albarn批评Adele新专辑平庸,是不是眼红嫉妒?但音乐这种又主观又严肃的东西,就是在反复论争中逐渐明晰价值的嘛。最近微博上邓柯手撕一群国内Rapper,反反复复论证Hip-hop的意义,这些有价值的讨论不是情商能够生产出来的。没碰到挑战,谁会没事反思自己的音乐观啊。我承认崔健情商低,但我也承认他的真实,承认他的敏锐,哪怕他是个真实的摇滚中二青年。 节目的高潮当然就是参加“我是歌手”没被淘汰的齐秦在“中国之星”被“中国好声音”出身的袁娅维淘汰了。当然袁娅维的现场水平比齐·KTV·秦高多了,倒是无可厚非。只不过上面那句话看起来就觉得灿星也是挺腹黑的。这让我看到的就是一个二线节目拼命想挤入现象级行列无所不用其极的挣扎,就像当年“中国最强音”连曾一鸣和章子怡的感情戏都能弄得有板有眼一样。但平心而论,“中国之星”缺的不是Drama,缺的是好的呈现方式。这么多Drama点,到最后就平平淡淡地过去了,不像“我是歌手”,经纪人抢人这么平庸的一个点,都能渲染得紧张刺激。在这方面芒果台的团队强太多了。反而,这些撕逼最后影响了观众对节目的观感。实际上“中国之星”的音乐部分做的不比“我是歌手”差,尤其是曲风的丰富性方面,谭维维用摇滚混搭Hip-hop,杨乐唱了个爵士,袁娅维和吉克隽逸则搞了些民族的元素进来,甩了刚播出一期的“我是歌手”第四季好几条街。哎,要是把袁娅维扔进“我是歌手”替换那谁谁谁,估计节目还能好看许多。上了“好声音”之后,参加的节目一直都不太入流,本人也是处于半红不黑急死人的状态。之前上山东卫视山寨“不朽的名曲”的“歌声传奇”,致敬林志炫叶倩文赵传,贡献了《蒙娜丽莎的眼泪》这种神级现场,无奈节目实在太没关注度。好不容易来上了“中国之星”,结果碰到要淘汰PK的时候还是被导师刘欢扔去出战。心疼。希望之后某一季的“我是歌手”上可以看到她。前提是,“我是歌手”到时候的收视率也要撑住。没办法,这世界嘛,缘分和机遇的事总是比公平多。但偶然中总有必然。袁娅维的实力终会成为那个必然。谭维维休息了几周,竟然搞出了这种东西,真是令人惊叹她的意识和品味。首先,《飞了》本来就是崔健最前卫的作品之一,以说唱的形式贯通着Funk和Rock,现在听来依旧超前。谭维维给这首歌弄了个不错的旋律,不太好听但是足够有力。事实上摇滚并不需要那么好听,主要是劲道,就像水煮鱼里加糖大概多半令人想死,一个道理。模仿长号的音色后是典型的民谣吉他然后是金属味的副歌,套路规整。一遍旋律过后,李秋泽的Rap带着典型的黑人Hip-hop底色单刀直入。这种融合的姿态首先值得赞赏。最后,谭维维把Hip-hop消化在她的摇滚大线条中,最后二者融合,牵引着听众的情绪到最高点。另外,不知是经过休息还是经过高人点拨,谭维维的音色有了更多的胸声支撑,听起来厚实了许多,唱功显然又进步了。民族味的第一遍主歌可以当做Intro,到了第二遍开始用各种大鼓堆气势,第一遍副歌之前的Bassline和吉他开始引入舞曲和Funk元素,到了第二段主歌前又是一段哪怕在中国音乐综艺中都已经被用烂的《Gimme Gimme Gimme》采样(张靓颖《冬天里的一把火》、常石磊《歌声与微笑》,and so on),嗯,所以Disco也来了。但这个采样显然就是添乱的,因为局面已经够乱了,基本上背后的元素已经让人烟花聊聊,但有什么可以称为Hook吗?几乎没有。所有动机几乎都一闪而过,显示“我融合了这么多我棒不棒”!然而整体的质感却很单薄,没有嚼头。虽然我知道吉克隽逸的野心,想把这首新民歌做成带点舞曲因子的东西,但执行太over了。反观谭维维,元素的加入都是为情绪表达的主线服务的。其实我能理解为什么崔健会从这里的民族元素想到“卖弄”这件事。因为那个马头琴美则美矣,但脱离这个马头琴,这首歌依旧成立,而且可能情绪还更完整。换句话说,袁娅维的演唱并不蒙古,很都市,很烟火,仿佛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在艳羡着纯粹的情感。优美的马头琴则让人意识到这是一首翻唱,一首美丽的改编,反之也让人从袁娅维创造的独特意境中抽离出来去了一会蒙古包。但撇开这一点不说,袁娅维的演唱是相当美好的。强弱混声的运用撩人至极,让人觉得她大概比某些人更有资格去“我是歌手”。后面的《真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声音玩得好,线条把握得好,听起来格外荡气回肠。杨乐给出了他参加“中国之星”以来最难听的表演,是首Jazz。这首歌写得就让人不舒服,旋律里一块糖都没有,全程都不会让人觉得“好听”。另外,杨乐的Vocal在处理这种比较密集的乐句时,有着强大的压迫感。但这些压迫感竟然在他的长笛和钢琴对话的部分骤然释放。我回头问你,这首歌表达的是什么?是在人间受苦的人对另一个世界的向往。所以那些难听的人声和令人愉悦的器乐的对比就是现世与彼岸的对比。我承认这是过度解读。但反复播放后我确实倾向于承认它的分量。这首歌编曲在丰富的色彩变化中还加了许多细碎的小动作和氛围化尝试,在短短四分钟时间里让人觉得说不出的意象丰富,但演唱上却很克制,四两拨千斤。我倾向于认为这是个不错的表演。虽然前奏很做作地用了《至少还有你》来强行tie林忆莲和李宗盛的混音,令人反感。还有那些有声书一般的口白,都是做作的安排。但许志安的演唱却很诚恳,就像一个很木讷的人去做很浪漫的事情格外让人感动一样,这个表演确实有他的力量在。后半段除了节奏以外没有太大的硬伤。但也正因为此,加上音色上太“亮”,因而听起来有些分量不够。但唱这种比较“大”、情感比较“模糊”的作品时,平安显然比唱《流浪记》之类要得心应手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