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夏了。 立夏后,万物繁茂,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消耗也随之加大,人往往会觉得疲倦,再加上昼长夜短,此时人的作息规律不能再一成不变。中医专家建议,立夏养生需静养护心、晚睡早起。 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故夏季与心气相通,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易出现失眠、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中医专家表示,立夏养生,首先要养心。夏季与心气相通,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因此,要顺应节气变化,保养心脏,专家表示,此时节,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气血淤积,预防心脏病发作。“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躁戒怒,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静,心志安闲,心情舒畅,笑口常开。”高密中医院中医专家表示,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当夏日气温升高后,人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而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易增加,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所以,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做好自我调节,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据了解,天气转热,食欲也会有所下降。高密中医院中医专家表示,立夏饮食,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除要少吃油腻外,可多吃一些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中医认为,苦味入心,苦味食物具有除躁祛湿、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消炎退热、清心明目、促进食欲等作用。但是,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故体质比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此外,平时还应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及酸味食物,比如山楂、西红柿、橙子等,增强消化功能和滋养肝脏的作用,常吃还可降血压、软化血管、保护心脏。同时,还要考虑到养护脾胃,多喝点稀粥等易消化的食物,以畅通气血。 立夏后,天黑得晚亮得早,此时人们应顺应节气变化,开始晚睡早起。高密中医院中医专家表示:“相对于冬春季节,立夏后可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由于晚睡早起,睡眠时间较冬季缩短,不少人总出现打盹现象。对此,建议增加午睡。“在11点到13点进行午睡是最佳时间。”专家介绍,中午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人易出汗,出汗多散热,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的供血就更为减少,人就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有了午觉补充,人的体力就会有所恢复。 尤其是老年人多有睡眠不实的特点,更需午睡。专家建议,中午没午睡习惯的人,可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不然会造成睡眠不足,白天常打盹的现象。”一般来说,午休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时间不宜过长,睡醒后不要急于起来,再躺上10分钟起床为宜。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此外,夏日午休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有益,患有低血压疾病的人及血液循环系统有障碍,特别是由于脑血管硬化变窄而出现头晕的人,不宜午休。 人们都很关注健康,更明白养生的重要性。但是用错了方法,很多时候都是“好心办坏事”。立夏养生,必须走出的误区: 大热天的,喝一杯啤酒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啤酒也不能贪杯。如果多喝,不仅不会感受到凉意,反而会致使全身发热,加重口渴和出汗的状况。 许多人都认为夏季晨练越早越好。其实,在天亮之前或天朦朦亮的时候,空气并不清新,不利于健身。
在夏季早晨6时前,空气中的污染物最不易扩散,是污染的高峰期。此外日出前,由于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周围并没有多少新鲜氧气。太早晨练还易患感冒,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 故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时。 许多人在夏季使用空调时,习惯将温度定在某一个值上。其实,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致于经常患感冒或其他居室病症。 当然,刚开始利用空调进行调节时,温度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至5摄氏度之间;半个月后,幅度可逐渐提高到6至10摄氏度。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每次调节以1摄氏度至2摄氏度为宜。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错误观念:太阳眼镜的镜片颜色越深越能够保护眼睛。 其实,相反的,镜片的颜色越深反而会造成眼镜的损伤。所以建议,太阳眼镜的镜片最好是灰色的或者是绿色的。 传统中医认为,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此时不仅仅是情绪波动起伏,肌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健康。 一、金形人宜疏肝清热体质特点:体形比较瘦小,但肩背较宽,方形脸,鼻直口阔,养生健康网lyse.cn认为四肢清瘦,动作敏捷,肤色较白。 饮食调养:可多吃疏肝清热,益肺补肾之品,如枇杷、茉莉花、薏苡仁、冬瓜仁、蜂蜜、桑椹、芝麻、花生等。 药膳选择:药膳可选择“薏苡仁芡实橘皮粥”:薏苡仁50克,芡实15克,橘皮5克,粳米200克。将薏苡仁、橘皮洗净,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煨熬成粥。有疏肝解郁,培补脾肾的功效。 二、木形人宜疏肝健脾体质特点:肤色苍白,头小,面长,两肩广阔,背部挺直,身体小弱,手足灵活。 饮食调养:宜多服疏肝健脾,清热祛湿的食物,如薏苡仁、淮山,玫瑰花、郁金等。 药膳选择:药膳可选择“郁金佛手蜜饮”:郁金15克,佛手12克,蜂蜜30克。将郁金、佛手用冷水浸泡20分钟后入锅,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待药汁转温后调入蜂蜜即成。有疏肝理气,清热解郁的功效。 三、水形人防寒湿入侵体质特点:体形比较胖,偏矮,头较大,腮部较宽,腹部较大,肤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发密而黑,怕寒喜暖。 饮食调养:预防寒湿入侵,避免久居湿地。应多吃健脾祛湿之品,佐以调补肝肾之品,如淮山、土豆、扁豆、鲫鱼、猪肉、茯苓、土茯苓等。 药膳选择:药膳可选择“参枣米饭”:太子参15克,陈皮6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大枣20克,粳米250克。将党参、陈皮、白术、茯苓、猪苓、大枣放在锅内,加适量水泡发后煎煮半小时,去渣取汁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药汁及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小火煮成米饭即成。有补气养脾和胃的功效。 四、火形人宜疏肝解郁体质特点:皮肤赤色,脊背肌肉宽厚,脸形瘦尖,头小,手足小,步履稳重,性情急。 饮食调养:宜多服疏肝解郁、清热祛湿的食物,如青瓜、蒜薹、枇杷、杨梅、番茄、扁豆、苡仁、木棉花、郁金、猪苓等。 药膳选择:药膳可选择“扁豆苡仁粥”:扁豆20克,薏苡仁30克,木棉花30克,猪瘦肉200克,粳米200克。将猪瘦肉洗净,切片,扁豆、薏苡仁、木棉花洗净,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即成。有清热健脾祛湿的功效。 五、土形人宜健脾祛湿体质特点:皮肤黄色,面圆,头大、肩背丰厚,腹大,大腿到跳胫部都生得壮实,手足不大,肌肉丰满。 饮食调养:宜多吃清热祛湿,健脾理气之品,如冬瓜、香蕉、菠萝、陈皮、淮山、扁豆、苡仁、鸡蛋花等。 药膳选择:药膳可食用“半夏山药粥”:法夏15克,鲜山药200克,陈皮5克,粳米200克。将法夏用温水淘洗数次,以除去矾味,再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丁。把法夏、陈皮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取300克清汤,去渣后放入淘洗干净的粳米、山药,加适量清水,熬煮成粥。有健脾和胃祛湿的功效。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