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急诊学》

 夏志伟先生 2016-02-13
  《中医急诊学》自2003年出版以来,先后在二十几家中医院校使用,编委会于2005年12月在北京召开一次研讨会,对本教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委员会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06年4月召开了全国新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修订会,根据会议精神,《中医急诊学》编委会先后召开两次教材修订会议,秉承修订原则,参考使用院校的反馈意见及部分老专家的指导,对本教材进行了较大篇幅改动,现就有关修订内容说明如下:1.完善了病因病机。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本次修订过程中,对病因病机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为今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中医急诊病因学和病机学及完善中医急诊学的学科建设奠定良好基础。2.突出教材的临床使用性特点,将“诊疗权变”改为“综合治疗”,重点介绍该病中西医急诊医学的优势与不足。3.删除“古今相关理论部分”,将此部分的内容融入病因病机及其他部分。常用药物及急救处理近几年进展较快,此次修订时进行补充、完善,使之更切合临床实际。

目录:
 上篇总论1 
 第一章中医急诊学的概念及源流1 
 第一节中医急诊学的概念 1 
 第二节中医急诊学的地位1 
 第三节中医急诊学的源流2 
 第四节中医急诊学学术近代研究现状及展望9 
 第二章中医急诊学的特点14 
 第一节基本特点14 
 第二节病机特点15 
 第三节发病传变特点17 
 第四节中医急诊的治疗17 
 第三章中医急诊学辨证体系19 
 第一节八纲辨证19 
 第二节脏腑辨证24 
 第三节六经辨证26 
 第四节卫气营血辨证29 
 第四章中医急诊护理特点32 
 第五章急诊科(室)的建设33 
 下篇各论41 
 第一章急危重症41 
 第一节脱证41 
 第二节多脏器功能失调综合征46 
 第三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0 
 第四节神昏54 
 第五节卒死58 
 第六节高热65 
 第七节心衰69 
 第八节肺衰73 
 第九节肾衰78 
 第二章急性中毒82 
 第一节中毒总论82 
 第二节食物中毒85 
 第三节药物中毒90 
 第四节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98 
 第五节急性酒精中毒102 
 第三章内科急症106 
 第一节中风106 
 第二节头面痛112 
 第三节痉证115 
 第四节卒心痛121 
 Ⅰ厥心痛122 
 Ⅱ真心痛124 
 第五节心悸130 
 第六节哮病135 
 第七节风温肺热病139 
 第八节气胸145 
 第九节中暑148 
 第十节疫毒痢152 
 第十一节急黄156 
 第十二节急性胆胀158 
 第十三节急性脾心痛161 
 第十四节暴吐164 
 第十五节暴泻170 
 第十六节急性胃脘痛174 
 第十七节急淋178 
 第十八节急性出血183 
 第四章妇科急症191 
 第一节崩漏191 
 第二节痛经195 
 第三节异位妊娠199 
 第四节胎堕不全203 
 第五节妇人腹痛206 
 第五章儿科急症211 
 第一节小儿外感高热211 
 第二节急惊风215 
 第三节重症肺炎喘嗽 220 
 第四节疫毒痢224 
 第五节重症泄泻228 
 第六章外科急症233 
 第一节肠痈233 
 第二节急性心腹痛236 
 第三节肠结240 
 第四节丹毒245 
 第五节毒蛇咬伤248 
 第六节急性创伤251 
 Ⅰ头部创伤252 
 Ⅱ胸部创伤255 
 Ⅲ腹部创伤257 
 第七节烧伤261 
 第八节冻伤265 
 第九节缠腰火丹267 
 第十节瘾疹270 
 第七章耳鼻喉科急症273 
 第一节风热乳蛾273 
 第二节风热喉痹277 
 第三节喉痈280 
 第四节急喉风285 
 第五节鼻衄288 
 第六节暴聋295 
 附篇常用急救诊疗技术301 
 第一节气管插管术301 
 第二节气管切开术304 
 第三节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307 
 第四节穿刺术317 
 腰椎穿刺术317 
 骨髓穿刺术318 
 腹腔穿刺术320 
 肝脏穿刺术321 
 胸膜腔穿刺术323 
 心包穿刺术325 
 膀胱穿刺术326 
 中心静脉压测定术327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328 
 颈内静脉穿刺术330 
 股静脉穿刺术332 
 动脉直接穿刺插管332 
 附录335 
 Ⅰ 中医急症常用药物与方剂335 
 Ⅱ中医急症常用中成药35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