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汇管制收紧,境外单笔刷卡最高5000美元! 去香港买保险,没那么容易了!

 身勤物俭 2016-02-13



据媒体报道,中国银联2月2日发出消息,要求从2月4日起,银联卡境外刷卡交易额度限制为每次交易最高5000美元。事实上,银联一直就有一部分境外限制类商户,外汇局单笔5000美元的限额也不是最新提出来的。而这番被提及,只能说是“强调”,对一些违规刷卡行为进行规范,而非新规。




前天收到一家香港保险公司的紧急通知,银联刷卡每笔设置5000美元上限,同一天离岸人民币CNH再次突破6.6。中国外汇网宣称人民币需要与一揽子货币相比较而不是美金。


有位客户被告知他想要购买的年缴10万美金的保险原来只需刷一次,现在却需要连刷20次卡,客户是这么回应的:幸亏现在还没限制刷卡次数,趁还能出去,这点小麻烦没关系的。


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还会继续贬值,同时央行正在收缩人民币外流的渠道,最后我们可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手里的钱越来越少。


法国兴业银行的Daw及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姚炜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如果资本外流加剧,人民币兑美元2016年可能下跌多达12%,至1美元兑7.5元人民币。这家法国银行估计,在截至2015年9月的6个季度中,有6570亿美元资金通离开中国。





那么,既然一直都有的规定,为何如今被重视了起来,要开始予以规范呢?很多人都知道,除了5000美元的刷卡限额外,内陆外汇管理局还有一个外汇管制,境内个人每年汇兑上限为5万美元。而偏偏在香港保险上却有这么一个漏洞:如果在香港刷银联卡买保险的话,是没有这个限额的。


所以,如果用银联卡在香港买保险的话,哪怕你买100万美元也可以!相当于绕开了5万美元的外汇管制。这对于内陆富豪来说,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资产转移办法。资金合法出镜,人民币资产换美元资产。


而“绕开外汇管制”这一点,自然也成为香港保险公司的营销噱头,从数百万到上千万,内陆富豪去香港购买巨额保险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今,此番对单笔刷卡额度进行了强力规范,当然也给香港保险的内陆业务带去了点小麻烦。动不动想通过香港保险转移成百上千万资产的人,就得多折腾几下了。不过,也有香港保险从业人员感叹,还好没有对刷卡次数进行限制,要不然就是大麻烦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单笔5000美元限制的收紧,或许只是加强外汇管制的一个信号,未来可能会越来越严。




因此,想要购买香港保险的朋友们,抓紧时间吧!瞧瞧这些年香港保险在内陆多受欢迎,数据显示,2010年内陆客户到香港投保金额为44亿元港元,2014年达到244亿港元,预估今年会超过300亿港元。相比5年前而言,这一数字增长了6倍。 




虽然内陆保险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也十分可观。但即便如此,香港保险仍然能成功打入内陆市场并逐年深入。这说明,香港保险在产品以及行业的服务品质等方面,较之内陆的确有着独特的优势。


产品更划算


比如就重疾险产品而言,同样的条件下,香港的保额更高,但保障范围却更广,保费还更便宜!当然,香港保险产品能具备这些优势,也是有原因的。比如香港居民的平均寿命更高,生活水平更高,死亡率以及患病率都比内陆更低,那么保费的费率自然也更低


分红险投资收益更高

香港等境外地区的保险公司,都是面向全球投资,投资领域更广,获利渠道显然也更多。目前,内陆保险业的预定利率基本是在2.5%-3.5%。相比之下,香港保险的预定利率普遍可达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左右。看似差距不大,但想想,按照复利计算,10年15年或20年后,收益的差距会有多大?






“避税天堂”  避债避税功能受青睐

许多内陆富豪垂涎香港保险,多半是看重其避税、避债、避险的资产转移功能。有媒体报道,一些濒临破产的中小业主,居然把实业抵押给内陆银行套取现金,转手到香港购买保险,将巨额资产暗渡陈仓至境外,即使是公司被清盘,手中保单都不会打水漂。



除了这些产品上的“硬件”外,更能体现香港保险与内陆保险差异的,恐怕还在于行业规范、行业制度等“软件”上边。



比如,香港保险一贯的理念是“严审核、宽理赔”,理赔十分容易,但投保十分不易。而内陆呢,则是“宽审核,严理赔”,投保十分容易,理赔却很难。很明显,香港保险业更能从客户角度出发,为客户利益做考虑。事实亦是如此,内陆频频发生的保险理赔纠纷便是最好的说明。另外,在一些保险制度、保险监管等方面,有着170多年发展历史的香港保险业,也远远优于内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