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评讲3

 三无5115 2016-02-13

  笔者历年来给影友写过不少点评文字,反响比较好的,我收集起来,5张照片拼成一个小合集,供大家休闲阅读。这是第三部分。

  一、被点评的图片《舞者》


  作者自述:请老师指导!非常谢谢!

  徐晓刚点评:

  1.摄影人拍舞台人物,最好不要拍成剧照。因为剧照肯定不如完整的剧精彩。剧照就是一种机械的、简单的记录,尽管可能很漂亮。

  2.利用摄影的独特语言,比如视角、取舍、构成等技巧,拍出一般观众看不到的效果,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舞台人物摄影作品。

  3.超越舞台,用心关注演员的生活,在舞台、人生、社会的紧密关系中寻找心灵的感动,按下快门,您的摄影将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二、被点评的图片


  作者自述:

  徐老师,为表达“时光飞逝,古城依旧”的主题,我选择雪后地面潮湿的一个夜晚拍摄了这幅照片,3秒多的曝光,最后采取变焦拉伸天空与地面的光线,以形成时光隧道的感觉,自己感觉主题突出、拍摄满意,可屡次在沙龙比赛中铩羽而归,甚至连首轮都不能通过,不知问题在哪,请徐老师指点迷津。

  徐晓刚点评:

  作品构图规范、技巧到位,是一张比较好的作品。在一些比赛中得奖是很可能的,只要符合某大赛的主题要求。如果说要进一步成为艺术作品,那么这幅作品缺乏一个动人的“点”。环境、氛围都到位了,就是主体不到位,画面不感人。

  有位极其著名的摄影家说过:有一种照片是用“手”拍的,只是机械地记录;有一种照片是用“脑”拍的,技巧丰富、逻辑缜密;有一种照片是用“心”拍的,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我觉得,手、脑、心,是摄影师艺术修炼的过程,如达到了浑然一体,那么创作就成功了。

  三、被点评的图片


  作者自述:一张舞台照请徐老师拍砖!

  徐晓刚点评:

  原图现场光不错,人物也靓丽。就是拍摄的有些“简单记录”了,记录没什么不对,作为新闻报道也没问题,但如果想要进行“创作”,就需要多花心思,多用技巧了。对比图是摄影家赖钟鸣拍摄的自己的女儿,采用了新的俯视视角,不仅去除了杂乱的背景,还把一个日常场景转化为动人的作品。当然,解决方案不只这一个。


  四、被点评的图片《窑工》


  作者自述:

  这张《窑工》恳请徐老师指导!

  徐晓刚点评:

  有这样一把尺子,如果一张照片哪个摄影师去了现场,都能拍成这样,那么这张照片就很难是一张好作品。

  这张《窑工》属于日常劳动、交谈的瞬间,如果说他记录了一种劳动方式,和当时人的状态,那么这张照片具有资料价值。如果按照艺术作品的要求来衡量,那么就属于平淡。

  下面这张《古窑》,是罗品禧老师拍摄的,超越了记录,有着独到的视角和表现形式。


  五、被点评的图片


  作者自述:请老师点评。

  徐晓刚点评:

  这张照片的最有趣点在镜子里面,直接拍摄镜子里面的内容会更好看。好像里面的女士在手持一把菜刀切菜?或者构图时再带上右边的美女镜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