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俊甫:简析当代山水画构成形式在创作中的艺术表现

 szb彬彬 2016-02-14

当代山水画构成形式是一种拥有全新立意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我国文化艺术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必然结果。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今天早已具备一套完善的体系,传承和创新、取长和补短是我国山水画独有的一种发展意识。文章借鉴了西方的构成形式艺术对当代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影响,主要分析了当代中国山水画在构图里的艺术表现和这种表现对创作山水画的含义,进而研究新的表现手法,从中传承、创新、取长补短,融合新工艺、新材料、新理念与新思想,进而丰富与创新当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山水画是一种视觉传达艺术,不论是想表达世间万物,还是想表现作者的内心思想,经营山水画构成形式都是能够让画作品具备艺术欣赏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创作山水画时研究构成形式是进行视觉传达艺术不可缺少的命题。我国当代山水画是一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的艺术类别,分析当代山水画构成形式在创造中的艺术表现以及特性,对目前正处于转型当中的中国当代山水画发展与创新赋予了重要的意义与思想。

一、当代中国山水画构成形式的影响与特点

西方构成主义思想的起源是20世纪初的俄国前卫艺术的构成主义及其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提倡的构成主义。在此之后,构成艺术的思想潮流便影响深远,且渐渐地发展变成一门具备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形式派别。虽然构成形式思想来源国外,但是很早便在中国艺术发展过程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构成形式对营造节奏与把控韵律、整合重组形体与外形、有序排列、重复渐变等方面都具有详细的表现形式。这种方法解脱了传统创作观念的枷锁,在将其运用于中国山水画当中的创作时,不仅可以丰富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思想表达,而且能够推进艺术的创作方式规则。与此同时,还具备了多变与统一性,

而且这两种艺术特点会进行互相转换、相辅相成,而这跟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倡导的“虚实结合”、“相生相长”、“聚散开合”等主要思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创作中国山水画前要讲求经营的摆放位置,就是指事先排好构图形式。在进行创作时,不仅需要对浓淡转换的笔锋、虚实结合的线条、对称的构成形式进行平等的应用,还需要重视山水画完成题跋加印之后的完整呈现。而在描绘自然景观时,绘画主体也大可不必在西方解剖结构、透视原理及其色彩艺术等理论中拘泥对画面产生影响,可以根据画面具体内容的表达形式与对形式内在美的需求,在复杂且多变又有真实性的具体物体中抽取符号因素,并使其的无序变成有序、抽象变成具体。在中国的丰富多彩的绘画创作艺术形式里,构成形式和平面构成里的众多构成原理方式一样,表达出了中国当代山水画和现代构成因素的相同点。例如,绘画形体的放置比例和空间重叠的分布平衡,样式各异的对比及其绘图因素中对韵律的把握等。

二、当代中国山水画构成形式的表现

在山水画中构成能够使画的构成形式拥有独特性,它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要素,可以表示绘画主体最终的表现风格与艺术创造价值,并且可以体现绘画艺术的品位高低。而有序整理构成形式的必须条件是:首先需要对绘画中的构图结构、结构组成、组合间的联系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在进行深人实践时就可以渐渐展现具有独特个性特征的艺术表现风格。由此可以看出,构成形式是一种具备重要思想的创作形式,在这里提到的构成思想是狭义的,和传统山水画形式当中的构成形式还是有较大的差异。在古人的传统山水画创作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构成形式,山水画大多采用深远、高远、平远这“三远”法,表现出淡薄、宁静致远的气氛。

现代的构成形式主要是创作主体借鉴西方平面构成而出现的,通过引用规则图形、贯穿横直线等表现形式来表达,但是这曾经是被传统绘画形式所忌讳的。例如,构成形构图,这是一种在饱满形构图中衍生的绘画方式,因此在绘画时很难将其和饱满形构图进行区别与比对。而且这两样构成形式会互相影响与渗透。构成形构图主要特点便是构图饱满,在画面中有主体思想对当代绘画因子的强化,或者可以说成是有效吸收西风绘画形式中的某一些构成因素。例如,对绘画物体进行平面重叠与处理,或以大小无序的排列对绘画进行构成。如果对中国当代山水画创作而言,饱满形构图是一次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全新尝试,那么以其对传统山水画进行的局部分解,就会仍然保持传统绘画中的水墨元素,如果是将绘画物体放置于拥有饱满形构图的画面当中,那构成形构图就是突破传统山水画里的笔墨形象与客观形象,在当代山水画中,艺术创作主体已经不再满足对丰富画面的追求,已经变成了更加重视对画面形式的追求。此时此刻,对于追求山水画中的某个具体意象已经不再重要,关注重点已经变成了艺术主体与绘画本身。画面图式才是具有关键性的创作元素,将平面构成运用到图式当中,能够增强画面里的现代感。构成形构图想表达的现代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直到今天仍然被众多艺术家所广泛应用,并加以借鉴。

三、当代中国山水画中构成形式的意义

构成形式当中结合了相当多的当代山水画理念,构成因素与多样化进行互相融合,可以营造出介乎幻觉与思想和谐统一的一种气氛,给画面赋予新颖的拥有生机的一种抽象美感,增强了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创作时的主体时代意识。将传统中的形式规则打破,使语言形态的概念得到更加广阔的向外延伸,并且能够借鉴西方的绘画技巧与形式规范,这些都会加深中国传统山水画在原有的创作形式上媒介上突破自身的固化绘画形式,并且能够成为现代生活环境里的群体,开创全新的创作主旨,能够创作出具备鲜明时代特色的绘画作品。在创作山水画时应用构成形式虽然还不能说很成熟,但是可以映射出当代绘画创作中蕴藏的活力,富有开拓性的时代意义,进而能够让中国的当代山水画以传承优秀传统为基础,并通过借鉴与运用西方绘画理念,整合出全新的山水画构成语汇,使其具备历史性与划时代性。

将当代山水画的创作与平面构成进行有机结合,可以突破传统的绘画理念。加入构成因素,能够散发全新的思维形态,让山水画中构图角度得到扩展,拥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魄力。因此,既然能够在创作当代山水画中看到构成的诸多正面作用,就应该给予其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应该在不断的探索中应用构成的诸多有益因素,丰富当代山水画的创作,让中国绘画艺术能够在绘画创作领域中发扬绘画新趋势。

四、结束语

在创作当代中国山水画时,充分的表现与应用了构成形式和法则。在当代山水画的发展中,构成形式给其带来了全新的营养,在传承与延续传统绘画的同时,好的构成因素能够使山水画创作变得耳目一新,而又具备创新理念且相互融合,与民族绘画形式的要求相符合。在中国当代山水画的创作中,构成起到了很多正面积极作用,这是需要得到肯定与重视的。总而言之,目前所有的探索与努力都是为推进中国当代山水画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演化出全新的语言和艺术形式,实现绘画领域里当代山水画的更大潜能。

姚俊甫简介

姚俊甫,著名画家,文化艺术学者,国画硕士。1979年3月生于甘肃,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先后取得学士学位,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

积年兼修文史哲诸学科,深悟画理、精气感通,传统国学文化积淀深厚。其国画作品不论山水、花鸟具以书法入画,朴拙雄强、师通造化。画技远法弘仁、程邃清脱苍劲一路,运笔刚劲利落,具有节奏感,笔墨传神入微,设色细腻动人。既注意物性又注重画面节奏和章法墨韵的新颖,故其画能够超然象外,耐人寻味。

中文名:姚俊甫,字柄印,皈依三宝,法名惟相。

性别: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甘肃庆阳

出生年月:1979年3月

职业:画家,文化艺术学者

毕业院校: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

主要成就:作品空灵哲妙,学术性价值颇高,被社会各界收藏,多次入选全国性美展。

代表作品:《空南问道图》、《梵山系列组图》、《九珍图》等。

人物生平

姚俊甫先生出生于大西北黄土高原的书香世家,世代奉行“耕读传家”,幼承庭训、博览群书、善思好学、性喜静善揣摩,悟性明彻,画风高古、气壮清逸。

主要成就

延续传统,再创“以简寓深”。画境中的“华夏意象”令人耳目一新。他笔墨大胆姿纵,豪迈之气溢于画面,以中锋画出的线条,圆润沉稳、含蓄有力,具有大家格局。

名家评论

姚俊甫同学在西安美院求学期间就大量临习古人传世经典。由明四家入手,上溯宋元诸家,尤其对宋画研摹甚深,颇有心得。他又肯下苦功夫,遍访名山大川,谦谨向学,国学素养很高,是个很有潜力的青年画家。

中国美协副主席、西安美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刘文西钻研传统是每个优秀画家必须要做的事。能打得进去,又能出得来,是需要很大勇气和较高悟性的。所以,李可染常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魄”明志自励。俊甫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同时,又能不泥其中。依据自己心性逸趣加以融会贯通,画面格调高雅,又能直抒胸臆,实属难能可贵。

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龙瑞一次偶然的聚会认识小友姚俊甫,其性静豁达、谦虚善问。看了他的画,更觉可圈可点。接触几次后知其深研艺理,精于绘事,对画之源流了然于胸。其创作笔墨精到、色彩和谐、意态从容、格调不俗,又正值当年,前途无量。希望他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渐高渐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家院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黄永玉

石鲁先生告诫:“不要老瓶子装新酒”要敢于创新。俊甫在艺术上激情涌发,以儒释道等哲学思想为基石,不断探索,笔耕不辍,画路宽广。喜欢在表现题材和形式语言上多做尝试,不拘成法。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国画系教授 宋晓峰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