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凡是喜欢书法的人无不了解赵孟頫的书法艺术。那出神入化、娟秀妩媚的行草真隶,不知令多少人为之倾倒、陶醉。其实,他不仅仅书法好,其诗词画乐律等均堪称一流。赵氏在文章、经济、政治领域也卓有建树。据《元史》载:“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人以为知言云。” 可见,赵孟頫是一位全天候的才子。另外,让人称羡的还有他娶了一位诗赋俱佳、姿容妙曼的可人夫人—管道升,与他朝夕相伴、天伦承欢。
按理说,他对自己的人生应当感到满意了,然而,人人都有一本只有自己才能读懂的心经啊!赵孟頫自己为自己酿造的一罈苦酒,他自己默默品尝了一生,直到69岁去世。 赵孟頫出身宋朝宗室,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南宋末年,他为真州(今江苏仪征)司户参军 。南宋灭亡后,赵孟頫回到他的家乡吴兴(今浙江湖州)苦读诗书,伴着自己的老母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 公元1286年,忽必烈遣集贤赴江南访求前朝人才。赵孟頫、张伯淳等24人一起被选中。在这24人中赵孟頫排在第一名。他终于获得了出山的机会,当他行至杭州时,与其好友戴表元相会。戴作《招子昂歌》,劝他不要出仕元廷,但赵孟頫没有听从。他认为:难道一个在闲居苦闷与忧愁中挣扎了多年、心怀鸿鹄之志,欲有作为的青年,应该抱残守缺,为那个悲剧的朝代和家世殉葬吗? 这一年他才33岁,尚未娶亲。或者,这才是赵孟頫晚年忏悔的根源。 初至京城,赵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惊呼为“神仙中人”,并给予他种种礼遇,还被任命为兵部郎中。后来,官至一品。 朝代更替,先代宗族、勋臣能否到新政权里当官?如果去当官是否是“失节? 现在看来似乎不成问题。比如,国共战事结束后,一大批国民党元老不是也入仕新中国了吗?不是也被誉为弃暗投明的正义之举吗?但在古代礼教森严、名节第一的社会环境中,赵孟頫的做法是不被时人看好的。 他当时虽然是名噪一时的大师级艺术家,但在士大夫眼里,他却是汉奸文人的典型代表。因为,他作为赵宋的皇族后裔,眼见汉人的鲜血浸满自己的土地,他却臣服于蒙古屠夫的铁蹄之下,对元朝的统治集团屈服。所以,他成了当时屈膝侍敌、变节儒林的代表和元朝进行民族压迫和残暴统治的粉饰匠。 有人说他一方面为元朝的残暴统治歌功颂德以换取功名富贵;一方面又对民间抗元武装极尽污蔑,从精神上帮助元朝统治者瓦解民间反抗压迫的斗争。元人虞堪《题赵子昂苕溪图》亦批评道: 吴兴公子玉堂仙,写出苕溪似辋川。 回首青山红树下,那无十亩种瓜田。 显然是在批评赵孟頫未能像东陵候召平那样宁愿种瓜为生也不愿意出仕新朝的气节。正因为如此,赵孟頫在宋元之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一直遭到后人的诟病。 有不少人甚至对他的书法艺术也不予认可,说他的书法是“书奴”、“俗书”、“软眉无骨”。比如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元代书法家傅山均持以上观点。 其实,谁人真懂赵孟頫的真实内心呢? 赵孟頫投靠忽必烈为官,虽然在北京生活条件优裕,但心情却一直不好。当时,宋后人看不起他,因为他叛宋;元朝人也看不起他,因为他降元。统治集团内部也藐视他,有一次,忽必烈召见他,问他大宋投降过来的两个人叶李和留梦炎两个人谁好?赵孟頫半天无法回答。他知道这是忽必烈有意警告他,要他在元朝做官时要老老实实听话。因为叶李、留梦炎都是大宋投降过来的,等于他们二人一个是汉奸甲一个是汉奸乙,而赵孟頫则是汉奸丙。既然都是汉奸,还谈得上什么好坏?他们的共同之处即都是汉奸而已。 这次谈话后,赵孟頫实在不愿再呆在京城了,他要求外调,企图避开风口浪尖,到一个十分边远的地方栖身。回想自己自从出仕以来所遭的冷遇:侄子同自己绝交了,长辈友人画家钱选也对他的行为不满。有感于自己背弃了家世之重托,1289年他作诗《罪出》 以自谴,宣泄自己胸中的隐痛与苦衷,对自己的“降元”深表忏悔,诗曰: 病妻抱弱子,远去万里道。 骨肉生别离,丘垄缺拜扫。 愁海无一语,目断南云杳。 恸哭悲风来,如何诉苍昊。 想想自己以前是可以自由飞翔的“水上鸥”,而今却变成了一棵任人践踏的“小草”,成了“笼中鸟”。他投靠元朝无论是被迫还是被诱骗,或者是自投罗网,今天想来他都感到十分懊悔,后悔自己当初的出山成了自己一生一个难以原谅的过错。 公元1296年,34岁的赵孟頫休病于江南老家,此后一直在江浙等处儒学提举任上致力于书画,直到58岁才又回到大都(北京)任集贤侍讲李士(从二品)、中奉大夫。管夫人也被封为吴兴郡夫人。公元1316年,63岁的赵孟頫官至极品,是他一生事业的极盛时期,但他心情依然沉痛,这年他写诗《自警》曰: 齿豁童头六十三,一生行事总堪惭。 惟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可见他到老也总是高兴不起来。 1319年4月,管夫人在临清舟中病逝,沉痛的赵孟父子护柩还湖州吴兴。将她安葬于东卫里山。赵孟頫为她亲笔撰写了《魏国夫人管氏墓志》。此后他一直在老家生活,每天应酬求书者,体弱眼暗,老病交侵。书《度人经》以悼念亡妻。 1322年6月16日,孟頫仍观书作字,谈笑如常,至黄昏,逝于吴兴。这年他69岁。其子将赵孟頫与管夫人合葬于德清县千秋乡东衡山。 今天,依旧有很多人仰慕赵孟頫书画造诣,也有不少人继续质疑赵孟頫的人品。只是很少人会换位考量:
来自: 相逢一笑bch0tp > 《古代艺术》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松雪斋主《赵孟頫传》
除赵佶之外,据《宋史》、《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继》、《图绘宝鉴》等典籍记载,宋宗室中以擅长绘画而知名的皇子皇孙尚有...
《归去来辞》原文赵孟俯的书法艺术与矛盾人格
《归去来辞》原文赵孟俯的书法艺术与矛盾人格。书法作品中不仅饱含书家的喜怒哀乐、品学德性,书法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自有它的庄道禅儒....
十项全能赵孟頫:是什么在影响你的人生轨迹?
十项全能赵孟頫:是什么在影响你的人生轨迹?11岁时,赵孟頫父亲去世,母亲知道儿子颇有天分,于是时时鞭策他:“你父亲死了,家里没了...
荐见 | 神仙的字长什么样?
最早这么说赵孟頫的是他的好朋友、另一位不世的书法大牛鲜于枢。赵孟頫委托郭右之帮他代售几件文物,同时鉴于有些对二人收藏交流不利的...
元朝第一书法家: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挑选出来的20多个人里赵孟名列首位,并获得了单独觐见忽必烈的直升通道。退朝后,赵孟告诉忽必烈的近身侍卫 - 彻里:“皇帝谈论贾似道误...
他是宋太祖赵匡胤11世孙,他是全能艺术家,开创“赵体”书,以一己之力,扛起元朝文艺圈的大旗
大宋皇孙赵孟頫从此成为蒙元王朝之臣,赵孟頫并未强烈拒绝仕元。史载,仁宗特别优礼赵孟頫,只称其字子昂,而不直呼其名孟頫,仁宗曾对身边...
他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是前朝皇室后裔,却只能在尴尬的荣华中苟且一生
元 赵孟頫 行书《闲居赋》局部。赵孟頫传世名画《饮马图》局部。赵孟頫 行书《相州昼锦堂记》局部。听说赵孟頫准备出仕元廷后。赵孟頫...
【书法】赵孟頫行书《吴兴赋》,叹为天作!
故宫下半年最不容错过的书画特展已开幕 | 全能赵孟頫等你来看
故宫下半年最不容错过的书画特展已开幕 | 全能赵孟頫等你来看。赵孟頫书画特展。赵孟頫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四世祖崇宪靖王赵伯圭受...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