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僧人“吃素”的由来

 陋室书屋2 2016-02-14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创建佛教时,要求僧人过简朴生活,不能聚蒿蓄财货以供养自己。他和子弟们每天托钵临门求吃,遇荤吃荤,遇素吃素。

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僧人仍然是托钵乞食,到西晋时,僧侣渐多,且寺院多建于名山圣境,远离都市,乞食之制难以推行,寺院内遂开办了伙食,称“积香厨”。

佛教规定,入寺为僧须遵“五戒”。佛门“五戒”中的首戒即是“不杀生”。佛教的“不杀生”是指自己不直接或间接杀生,只要你不见、不闻、不疑是杀生,就不算犯了杀戒。这种肉也就是可以吃的“净肉”。

僧人不论什么肉都不能吃的戒律,是由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大力提倡而成。萧衍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个信奉佛教的皇帝,他为了维护其统治,控制佛教,曾三次舍身入建康(今南京)寺院,出家食素。每次都是由臣下们集资把他从寺中赎回继续当皇帝。他曾撰写过《断酒肉文》。《与周舍论断肉敕》等,敕令僧人不得食酒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