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有个王禹偁(6)

 无为洪建国 2016-02-14







         


六年前也就是端拱二年(989年)五月,宋皇后父亲去世,为了给生父一个合适的封赠,不得不“泣血上言,请加褒赠”。赵炅面上对这位嫂嫂特别开恩,但宋皇后沦为一个无夫、无父、无子的弱女子已是悲惨的事实。很巧的是,王禹偁为宋太师撰写了神道碑,文中对宋皇后的今非昔比、孤寂处境隐隐表现了同情。如今,宋皇后去世更是遭遇刻薄冰冷的对待,除了未能葬于夫君之侧,其灵柩也只能暂迁放到故燕国公主的府第,不能入土为安。群臣更没为她戴孝,照样红红绿绿,歌舞升平。


无疑,这是对她当年立帝“多事”的严厉惩罚。


这些事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是人人不愿获罪赵炅,谁都不吭声。


书生王禹偁出场了,他戴孝为宋皇后鸣不平,而且是当着满堂宾客大发感叹:“皇后曾经母仪天下,应当用旧礼,不该这般对待。”别说是皇帝,别说是皇权比天大的古代,就是放在今天,一地一县一个单位一把手也不会让你这么做。何况赵炅是皇上,一个还算有所作为的皇帝。


得罪了皇上,后果可想而知。


赵炅闻讯后气坏了,书上说“皇上震怒”。赵炅想不通啊,王禹偁,你怎拿着朕的高官后绿,反帮着前朝一个失势的女人说话呢?你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不怕我降了你的职,砍了你的头!


赵炅如此雷霆万钧,家人自然又要跟着王禹偁受苦了。不到几天,王禹偁就因谤讪之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至此,他只当了一百天的翰林学士。


这硬是在宋朝,宋太祖赵匡胤曾立下不杀文人谏官的先训,而赵炅又爱才惜文。要是在其他朝,书生的头恐怕早就被“咔嚓”了。


王禹偁走后,赵炅依然恼怒不已,他对宰相吕端说:“人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曾多次告诫勉励王禹偁,令他多加检点多做修炼。但他的行为举措,丝毫没有长进,难道学士院这等尊贵之处还能让他再来吗?”


世上本无十全十美的人,赵炅贵为天子皇帝,虽不能善任,但还算知人惜才,不然,王禹偁的人生恐怕就没有下文了。



从至道元年(995年)春天到997年的三月,王禹偁贬守滁州整整两年,二年来,他勤政爱民,宽简施政,与民同命,深得滁州人景仰。后来的着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欧阳修也来任滁州知州,写出了着名的《醉翁亭记》,使滁州一下子名响天下。王欧两人也被后人称为滁州“二贤”。


就是这位金銮就学士来淮南任职还不到三年,刚过不惑之年就已是满头白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王禹偁的白发正是忧国忧民忧家忧出来的。年迈的父亲逝于他乡,未能归葬故乡;眼下太宗仙逝,真宗赵恒刚即位,国家战火未消,家国之忧,人生失意一起涌上心头。


好的是新君赵恒刚即位,王禹偁再次因刚正不阿又富有文章才名被召回东京,再为知制诰。知制诰等同于宰相的秘书,用赵炅的话说,要修几辈子的福分才能得到这份荣职。因此一般人不管多有个性,一旦来到宰相或者皇帝身旁(翰林学士),多受宠若惊,感恩戴德。但王禹偁不领这份情,依然一如既往地献计献策,批评时政。


不久,王禹偁请求编修《太宗实录》。他上书曰:“修史有助治国,因故奏请修《太宗实录》。”


神话传说时代到三皇五帝,尧舜禹禅让,历史传承多在口口相传。自从家天下之后,修史是一项政治使命,要服务于当朝,歌颂还是批评,贬褒颂扬,得以当今圣上的马首是瞻。眼下,太宗刚逝,尸骨未寒,前朝老臣今朝新臣都在,儿子要帮老子修史,自然要找一些忠于先帝、熟悉先帝的史官。王禹偁是先帝贬下去的,想当年曾令先帝暴跳如雷,所以无论文学成就多高,再有史笔,也不能进入《太宗实录》写作班子。集贤院大学士钱若水任总编辑,再从三馆选拔五位有才华的人充任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