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意国画猴子的画法

 一个没用的老人 2016-02-14



        猴是人类常见的动物,同时也是十二生肖之一,从古至今,人们都是觉得猴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的,所以猴就成为禽兽画中常见的素材了,而自古至今,对于画猴的经验,古人也是总结出不少的。


         画猴子的创作方法

         速写为本。向大自然学民的“师造化”三个字,是古人作画基本经验的结晶。苦禅老人认为 “速写是向大自然求画稿的最好方法。画动物人物尤其要多画速写”。他说:“画速写是锻炼心、眼、手一致,稳准狠地抓住生动形象的最好方法。”他还指出“不会画速写就容易照人家的成画和画谱去造型,怎么变也生动不起来,很难创造自家形象。”他叮嘱我“练了速写还要练默写,能追忆下生动形象,落到你的纸上,才算是你的造型。”所以我的速写本至今不丢,四十多年的速写其中画猴的尤为丰富。“速写”其实有“速”也有“慢”。“速”是指在极短的时间内用三四根线条抓住猴子的主要动态结构。有时刚画下这几条线它就改动态了,可以凭方才的记忆略予增补,把速写之前慢慢观察理解的解剖结构的“零件”适当补上,一只较完整的猴就“捉到了”。有的速写刚抓住两三条线,猴就跑远了,凭追忆增补也困难,就索性留住这“不完整”的猴,因为这两三条线是客观的生动的,绝非闭门造车的痕迹,对写意造型具有可贵的参考价值。多速写多观察,速慢结合,让猴在心里活起来,就可以开始画“记忆速写”。至于对它的结构有不明之处,则可以参照人体结构,因为它的形象太像人了。总之,有了画猴的速写基础,就基本解决了写意画猴的造型问题。


         速写向笔墨习作的过渡练习

         速写猴子用的主要工具是简便的铅笔、钢笔、炭条和一般的机制纸,它的艺术表现力度和深度当然不如毛笔、水墨和生宣纸。因此要通过“技巧转换”,把速写猴更丰满地移驻在宣纸上,这是向“写意猴”的创作目标过渡的练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生宣纸上笔笔留迹的特性,应当和猴子的相关结构结合起来,“笔迹即结构”,才有笔趣和形体感。同时,生宣纸上水墨洇化的干湿变化效果应和猴子各结构部位的特征结合起来“水分即质感”,才有墨韵和生命感。如此笔笔下来皆有客观根据,诚如唐孙过庭所说“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依各结构部位的客观形象,用疾、徐、缓、急、浓、淡、干、湿的笔墨呈现出实在而生动的猴子,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由速写造型向意象造型过渡的笔墨练习

         一般来说,速写中的“猴”要尽量尊重客观形态,但从猴的速写素材发展为“写意猴”则需要把猴的表象综合为意象。意象是以审美之意夸张、取舍、综合的结果。我的“猴”以猕猴形象为主,综合了卷尾猴、金丝猴、叶猴和小猩猩的形象,甚而融进了淘气小孩子的神态,综合成了我画的猴子意象。所谓“写意画”的基本技巧含义就是“写出意象”:用书法笔趣,笔笔写出心目中的意象。


        

 猴子的画法:着色

         写意画中的大写意画依遵唐张彦远教导的“运墨五色具”之道理,认为墨中亦含“五色”,因此“阳春白雪”者,通幅只用水墨而不施任何色彩。因欣赏者趣味逐时而变,大写意中也出现了齐白石首创的“红花墨叶派”——将鲜丽的色彩与浓重华滋的水墨有机搭配,共处不悖,相得益彰。所以我们画猴用色之道,也可二者并存,而尤以后者时兴。特别是画猴,赤脸红臀颇有滑稽感,再配上鲜红嫩绿的大桃或金黄欲滴的枇杷果,实在“喜气洋洋者矣”!加之“小青绿”或“浅绛”山水画法的石头、苔藓,山野气息更浓。看来着色是不宜或缺的工序,但原则是“以水墨为主,以淡彩为辅”。通幅作品,由水墨完成的部分约占九成以上,只在少许部分施以标识特点的淡彩,这“淡”并非“非常浅”的意思,而是“透明”即“色不伤墨”——色的浓度不宜超过墨的浓度,只有个别地方可浓,如桃尖的深红,猴鼻与颊的重赭,但一定要以淡色洇开呈“柔性过渡”为宜。另外,在一个个局部着色的过程中必须要照顾整幅画面的色调是否和谐,如出现“大红配大绿 ”、“橙黄配青紫”则犯了补色相冲的大忌。


         猴子的画法:立意

         以上多言及“形而下”的方法,有视觉形色可觅其踪可正其迹;而非视觉形色的“立意”则是“形而上”的思维,它其实是贯穿于一幅创作之始终的。“立意”有误则“意象”怪诞,构图杂乱,色墨交争,乱人眼目,又何“意”可达呢?其实,画家画任何题材都是“以意为之”、“缘物寄情”的艺术行为,画猴亦然。“立意”多为“寓意”,寓意皆来于传统的“猴文化”与现实观众对猴的兴趣和理解。比如:认识到猴是机敏的化身,便夸张其各部位的动态反差,尤其要夸张其眼神(立瞳孔长睫毛)。认识到猴是“孙大圣子孙”,便夸张并陶然自在的神态,并题句以增其趣“石破天惊立乾坤,吾乃大圣之子孙,老祖神通西天路,谁道猴儿不如人”?想到猴王当初闯地府撕了“生死簿”上的有猴之页,从此猴儿的寿数不归阎王管制,便可题之“近猴者寿”。更可画猴抱大桃题之“得寿图”,作为祝寿之嘉礼,尤可令属猴者兴奋。想到孙大圣赴琼台的故事,还可以在猴与桃的画面上题“大圣携来琼晏果,食之享寿乐千秋。”想到大猴哺养小猴的亲情神态,可强调母猴的慈爱憨厚与小猴的顽皮诡谑,并以“母子乐”点题。如此这般不胜枚举。总而言之,注重立意才可使笔下增趣。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