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城镇,一直是山西阳城县最繁华的城镇之一,富商巨贾辈出。沁河明清时称“洎水”,它如乳汁浸润,哺育了润城镇的人们。 明末时,富庶的润城镇曾多次遭到流寇的袭扰,为了抗匪自保,润城修建了3座城堡:屯城、刘善城和砥洎城。几百年过去了,屯城与刘善如今仅存遗址,只有砥洎城基本保留了下来 润城镇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东七公里处,“早在战国时期已是韩赵相争的重镇。”古称“少城”、“小城”,因冶炼业兴旺曾称“铁冶镇”,明嘉靖三十八年改为“润城”。 润城镇四山环抱,三水萦流。润城镇位于阳城县城东沁河东岸,樊溪由镇中流过。晋阳高速公路由村北经过,并设润城出口,南接晋韩公路,离侯月铁路线阳城站仅7公里。 润城镇自古以来都以历史文化名镇著称。砥洎城、东岳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官家、商家大户建筑比比皆是。 古为阳城四大镇之一,元、明以来,手工业和商业颇为发达,富商大贾迭出,文风鼎盛,科举人仕数冠于全县,人口多而集中。曾是阳城县首屈一指的文化、商贸重镇。 现存有省级保护文物明代古城堡“砥洎城”,润城“东岳庙”(应为金代建筑),屯城“东岳庙”(金代)。并有春秋战国时期白启屯粮而得名的屯城村,明代尚书王国光故居上庄村,影响八省的道教圣地天坛山,望川村的开明寺,上伏村、中庄村的汤帝庙等名胜古迹。 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到润城时住过的姚家院,炸毁日伪碉堡的紫台岭伏击战遗址建设的紫台岭烈士陵园等,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这块丰腴的土地上名人志士层出不穷,明代政治家、财政家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光禄大夫王国光,清代汉学家、数学家张敦仁,户部尚书张慎言,布衣诗人张晋等名满天下。这些先哲躬身实践,奠定了文化润城的根基。 |
|
来自: 猎鹰个人图书馆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