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洎城座落于润城镇西北隅的土丘上,在沁河改道之前,它三面环水,沁河绕城而过,
远望好似中流砥柱,因为沁河古称洎水,砥洎城由此而得名。砥洎城出于军事防御目的而建,同时兼顾居住使用功能,城堡内的街巷、民居与城墙一起被纳入整个防御体系,担负防御职责,并体现出鲜明的防御为本、平战结合的设计风格和建筑特点。这一点,从砥洎城的选址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堡选址通常都要考虑交通便捷,而砥洎城恰恰刻意选择了这个三面环水的地形筑城,设计者首先考虑的,正是防御功能。
远望
近视

润城镇冶铁业发达,并因此出现了一大批富商巨贾,他们用来自于冶铁业的财富构筑城堡,而冶铁后废弃的坩锅又成为城墙的主要建筑材料,既坚固耐久,又降低了成本,从城墙内侧,则可以清晰看到坩锅与石条混砌的特殊结构,那密密麻麻、整整齐齐排列的坩锅,使人感觉这儿才是真正的"蜂窝城墙"。
内观
砥洎城过去被分为十个坊,每个坊都有自己的名字,刻成匾额后镶嵌于过街楼上。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有的空间划分与所属关系逐步改变,很多名字也被人淡忘,走在今天的砥洎城中,只剩下"世泽坊"这唯一一块匾额。
同坊一样,城中每个院落也都拥有一个极富书卷气息或诗情画意的名称,这些名称被雕成木匾镶嵌于门楣之上。
砥洎城的街巷狭窄幽长,四通八达,主要巷口设有巷门,坊与坊之间又通过横跨巷道的过街楼连接。坊间的蛛网小巷将民居分隔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院落.坊中的院落并不封闭,院落之间均有仅容一人通过的过道相连。砥洎城中的这种布局与特点,体现着对外排斥、对内凝聚的思想,同时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内部防御体系,一旦敌人攻破城墙,城内居民可以通过院落间的过道与坊间的过街楼方便地转移或反击,而呈丁字型构造的蛛网式狭窄巷道不仅不利于进攻,而且极易使入侵者迷失方向。
三百多年来,这些历经风雨的明代民居至今仍然遮风挡雨辟佑后人,可以说是一种奇迹,而居住在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古建中的现代人,也可以说正享受着一种难得的奢侈--尽管他们从来没有这样认为过。人,正因为有了人,才给这座凝重的古城带来了生气.
古城墙外

东岳庙
榨酒之歌






东岳庙位于润城村古街当中,在润城幼儿园内,很好找。现在有献殿,天齐殿,后宫。由于是假期幼儿园都放假了,头天晚上有些担心看不上,第二天也就是24号,吃完早饭去东岳庙,碰巧开门了,心情很忐忑。一方面高兴开门了,一方面担心狗狗,因为据说这里喂养着几条凶猛大狗狗。
首先看见的是献殿,十字屋脊歇山顶,五彩琉璃布顶,华丽大方。内部藻井,做工精致,简单漂亮。下方的石栏上是精美的石雕,有各种各样的石兽,大象,猴子,狮子……等。大象和猴子寓意封侯拜相。
主殿为天齐殿,悬山顶,五彩琉璃布顶,屋脊上有威武的龙纹值守。斗拱粗硕,出檐深远。
整个庙宇的看点有三个,一个是四百年的与故宫琉璃相媲美的后则腰琉璃;二是献殿的藻井;三是献殿和主殿殿前的石雕。
因为狗狗,都养在后宫,所以我们没有胆量去看后面。大狗狗在里面狂叫,搞的在外面拍照,观赏的心都咚咚跳。
郝波 201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