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书法与人文修养

 拜书为师 2016-02-14

浅谈书法与人文修养

(2016-01-30 09:17:34)
标签:

杂谈

浅谈书法与人文修养

        书法人文修养书法艺术文化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

        中国书法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几乎也是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行的。中国书法的发展轨迹几乎可以洞悉到其身处的历史背景当中。强烈的反应着当时的精神风貌。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一个精神自由的时代,各个不同鲜活的人物上场挥洒各自的个性;演绎着各自的精彩,有“魏晋风骨”之称。这时的书法也各有所长。

        学书法最基本的活动是写字,而写字首要的目的是为了记事和交流感情,起码的要求是把字写得规范、整洁、清楚,使人看了乐于接受,如果把字写得杂乱无章,甚至随心所欲,胡乱造字,读者如释'天书',无法辨认,就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

        有些人认为写字用毛笔不如用硬笔方便,硬笔完全可以代替毛笔,只有写毛笔字才学书法;有些人认为书法是“天才”的专利,或者认为学书法为时己晚。也有人认为书法及神秘,高深莫测,神不可征,形乃难表,好事难成。所有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只要写字就有法则可言,特别是有不少场合没有书法“门面”,绝对不行。知识、生活、阅历、理解、感受、抒发等,对书法而言是重要的同时这也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书法家梅湘涵答:至于“天才”,是专指“有这种才能的人”,任何聪明智慧都是靠热情、勤奋和科学的学习换来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狠下一条心,不怕事不成”。只要书法它的神韵可征,形象可表,技法可取,章法可达。“升堂入室”,望而可及。

浅谈书法与人文修养

        中国文字的点画、结构和形体与外文不同。它变化微妙,形态不一,意趣迥异。'通过点画线条的强弱、浓淡、粗细等丰富变化,以书写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以字形字距和行间的分布,构成优美的章法布局,有的似玉龙琢雕,有的似奇峰突起,有的俊秀俏丽,有的气势豪放,这些都有使书写文字带上了强烈的艺术色彩。'书法己是民族艺术中一枝永开不败的鲜花,世人赏以欣慰,可从中领略其精神风度,心灵意境,生活情趣,审美追求,时代气息……这样一种观之激人感奋,聊以励精自慰的艺术,何乐而不为呢!而中国书法更讲究的是其身处的背景和个人的修养。我们往往有“字如其人”之说,书写的笔力与运笔的气度是构成书法的精髓所在。

        其中,“气”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气”指的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与历经世事的悟性。这些总会在书法上有所体现。苏洵有“吾善养浩然之气。”之说。可见,在古代“气”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内在涵养于外在的体现。

        这在书法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作书能养气,也能助气。”练书时,须绝虑疑神,全躯启动,力送毫端,注于纸上,抒胸中气,散心中郁。这样,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调节和锻炼作用,久而久之,可使人灵心焕发,无疾而寿。即便不幸患病,也可通过练习写字,养心愈疾,畅达延年。书法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其美感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与其他事物有着密切的互为表里联系。书法的特点、技巧、理论、表达意境极其广泛。“胸中有书,下笔不俗。”学习书法,对文学、哲学、美学、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无所不及。很显然,我们不能把书法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写字。

        书法家吴善茂先生说得好:“书法是写字,但写字不都是书法。”书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习书的严肃性。

        这就要求习书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高度的学习热情,旺盛的进取精神科学的思维活动,俨然诚恳的态度来对待。必须勤奋不息,孜孜不倦,防止心血来潮,半途而废;必须深入生活,扩大视野,防止狂妄虚伪,恃才傲物;必须加强修养,拓宽意境,防止墨守成规,舍本逐末;必须丰富学识,博古通今,防止不求甚解,出乖露丑;必须贪恋欣赏,鉴往创新,防止陈陈相因,依然故我。否则,会虚度年华,将一事无成。临池泼墨,快乐无涯,愿我们积人类之聪明才智于笔下生花吧。

分享:

1

喜欢

0

赠金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