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生不息 ——亨利·斯宾赛·摩尔

 聰哥的寶藏 2016-02-14

   亨利·斯宾赛·摩尔 OM CH(Henry Spencer Moore,1898年7 月30日-1986年8 月31日),英国雕塑家。摩尔以他的大型铸铜雕塑和大理石雕塑而闻名。


亨利·斯宾赛·摩尔 Henry Spencer Moore)

摩尔1898年7月30日出生于英国西约克郡卡索福德(Castleford),在摩尔11岁时就立志今后成为一名雕塑家,在学校受到老师的鼓励。这位老师将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介绍给摩尔。摩尔在中学时期就在泥塑和木雕上展现出了出众的天赋。


年轻时的 亨利·斯宾赛·摩尔)

摩尔很崇拜现代派雕塑家爱泼斯坦、勃尔泽斯卡、布朗库西和毕加索等人,他说:“大自然中即存在不对称法则,被海浪冲洗得平滑的卵石,显示了石头损耗和磨蚀的不对称的法则。”他同时从原始艺术中不断汲取,他说:“一切原始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们那生气勃勃的活力。这是人民对生活的直接感受的再现。”所以他宁肯要求一件雕刻像一块“有生命”的石头或树干,而不要求它们完全象一个有生命的人。

摩尔的人体雕塑,是以仰角角度看人体,肢体会被局部延展放大,头部会缩小,脸上的五官多数被抹掉,只留下淡淡的眼鼻。摩尔最大的兴趣在雕塑人体,对于抽象艺术,他说道:'所谓抽象,并非脱离现实,抽象是试着去体会自然,而非复制自然,只是复制自然没有任何意义。所有杰出的作品,必然都带着抽象元素。'

(《母与子》亨利·斯宾赛·摩尔)

(《斜躺的的人》亨利·斯宾赛·摩尔)

亨利·斯宾赛·摩尔代表作品)

摩尔热衷于创作大型地景艺术,作品充分的思考与周遭风景的协调性,摩尔将他的作品融入在周遭风景里,仿佛大地的小孩,将人的生命与自然生命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亨利·摩尔自己说:“天空和大自然,是我的雕塑的最佳背景。雕塑应该在大自然里呼吸。


(《斜倚像(一)》亨利·斯宾赛·摩尔)

(《拱门》亨利·斯宾赛·摩尔)

    摩尔的作品不论如何接近抽象,却比某些较具象的作品远为有力地表现了一种动物的生气。摩尔那些安置在蓝天白云之下的雕塑作品,就像是自己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生命,洋溢着与大自然融合的生命气息。终其一生,摩尔一直没有偏离对生命的表现这个主题,通过那些富有生命力的象征形体,向人们展示了一座座鲜活的“生命”。




注:本文中使用的图片皆来自互联网,本文旨在进行艺术交流,无任何盈利目的。




欢迎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公众号“欧洲陶瓷与雕塑艺术”或者扫描以下二维码。

欢迎关注我们,搜索微博账号“欧洲陶瓷与雕塑艺术”或者扫描以下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