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思成与林徽因:一面铜镜里的爱情

 红瓦屋图书馆 2016-02-15

那天夜里,徽因刚刚躺下。她怕风凉,又起来关上了窗户。不一会儿,听到有沙子抛在玻璃上的声音,原来是思成站在草地旁向她招手。她赶紧跑下楼去,思成在她耳边轻声说道:“生日快乐!”接着把一个圆圆的沉甸甸的东西递到了她的手中。徽因这才想起,明天6月10日,是自己的生日。

    



思成挽着徽因的手,慢慢地走在小路上。徽因在路灯下摩挲着手中的礼物,看出这是一面仿古铜镜。


铜镜的一面镶嵌着圆圆的玻璃镜面,另一面的中心是对称的两个衣袂飘飘的飞天浮雕图案,飞天外圈环绕着卷草花纹雕饰,花纹旁均匀地铸着清晰的字迹:“徽因自鉴之用思成自镌并铸喻其晶莹不珏也。”


看着徽因爱不释手的模样,思成高兴地说:“怎么样?可以乱真吧?”他告诉徽因,这是他在美术学院的工作室里,用了差不多一周的课余时间雕刻、铸模、翻砂、仿古处理后做成的。做好后,他故意拿去请研究东方美术史的教授鉴定其年代。教授不懂中文,思成又不让他看另一面,他有些狐疑地说:“从图案上看,像是北魏时期的物品,但从未见过这样的文字,对不起,我不能帮助你。”最后,教授知道了真相,看见思成就说:“Hey!Mischievousimp(淘气鬼)!”




六月一过,毕业在即,徽因和思成面临着对未来的选择。


他们的学业出类拔萃。特别是思成,他的两个设计方案先后获得了学院的金奖,这在学院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至于毕业后的去向,他们可以选择回国,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他们还接到了克雷教授的建筑事务所的邀请,走出校门就可以有很好的工作。这一切,对别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可是他们却感到有些烦乱。思成想做关于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却苦于缺乏资料,迟迟未能着手;建筑事务所的工作虽薪酬不菲,但他担心那种毫无创意的重复性工作会让人匠气十足。毕业后就回国是他们所盼望的,但顾虑到国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不知所学是否能派上用场。


梁启超随信寄来了一本陶版的《营造法式》。这是北宋时曾任工部侍郎的李诫编写整理的一部古代建筑技术专用书,是北宋时期官订的建筑设计、施工用书,近似于今天的建筑设计手册。


徽因、思成惊喜之余,却发现这部书采用的是宋代工匠们的语汇,读来如同天书,无从破译。可是,北宋就有这样建筑学方面的专著,不正说明中国的古代建筑确实值得研究吗?


1927年,林徽因从宾大美术系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她选择了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同年,梁思成在宾大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申请进入了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东方艺术博士学位。




在耶鲁,徽因很快得到了教授和同学们的喜爱。宾大三年的学习,她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基础功底。她的绘图设计能力远远高出学习舞美设计的其他同学。经过繁复、精确的建筑设计训练后再来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徽因感到轻松愉快、游刃有余。她本来热爱戏剧,又参加过戏剧演出,做舞美设计时,她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舞台上的戏剧空间,不仅考虑到舞台的视觉效果,还能考虑到舞台上场景的变换、演员的调度。


每当该交作业或临近考试时,那些美国同学就会向徽因求救。斯第华特·切尼是同学中年龄最小的姑娘,她聪明而任性,常常为一点点小事和同学争执、赌气。徽因像个大姐姐一样,平息、排解着这些女孩子间的纷争,并且总是百般安抚小切尼,和她一起分析剧本,帮助她完成作业。


与此同时,思成在哈佛的研究却不太顺利。他用了三个月的时间,阅读了能够查找到的所有有关中国建筑的资料。他对这些外国人撰写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他们对中国建筑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本质的发现和研究,更不用说其中有些根本就是错误的认识。


他找到自己的导师,向他说明,自己需要回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两年后交博士论文。徽因同时结束了为期半年的舞美设计的研修。




四年的留学生活要结束了,游子要回家了,日子顿时紧张、生动起来。日思夜想的故国亲人,遥不可知的未来,仿佛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他们向生活了四年的宾大告别,向老师和同学们告别,向洒满阳光的树林和草地告别,他们心中存留了这里的美好记忆。

(节选自《林徽因传》【最新修订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