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著半个禅字,尽得禅诗风流

 昵称15592316 2016-02-15
不著半个禅字,尽得禅诗风流
  ——乱弹禅诗之一
  
  要谈禅诗,首先还得从认识禅开始。什么是禅?个人认为,禅首先是一种直指人心的智慧,是一种超然淡薄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认识宇宙生命的哲学方法。“禅不可说,说了就不是禅。”并非禅什么都不说,只是因为禅要说的太多,多得无法说清楚,所以干脆来个“不可说”。
  禅关心的不是“外部世界”,而是“人的心灵”。因此,广义的说,凡是与人的心灵有关的诗,都是禅诗。更准确一点,是觉悟了生命的诗,才叫禅诗。
  禅的终级旨趣是对存在的顿悟,如果没有顿悟,即使参禅一辈子,也是参死禅。对于大根器之人,禅是不用参的,直接就可把握生命的真谛,如六祖慧能,在街上听人颂读《金刚金》,当下就开悟;只有小根器之人,才去乌头乌尾的参,并且越参越糊涂,最终走火入魔。
  禅宗自唐代确立以来,实现了禅对诗的渗透,赋予了诗以内省功用,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禅理禅趣。唐代,一批包括诗僧在内的山水田园诗人悄然崛起,正是禅浸润的结果。
  通观古今禅诗,禅与诗的融合,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禅入诗,即直接将禅语锲入诗歌,这种方式可以让人在阅读的第一时间里,从文字视觉信号上感受禅的氛围 ,但这样的禅诗对于初学者或参而不悟者来说,最易流于禅语的互解,往往给人拉禅的大旗来虚张声势的不好印象。
  另一种是引禅入诗,即把禅的智慧、方法、理趣等引入诗歌,内省、客观、静虑、隽远……是这类诗歌的显著特色,现举几例供同仁参考: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琴诗》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以上诗歌,皆不著半个禅字,但尽得禅诗风流,在这些诗歌中,禅什么都是,也什么都不是。这才是最高境界的禅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