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问题时,我该默默地填坑,还是偷偷地埋坑?

 Purefact 2016-02-15

小莫,某四大审计合伙人。本平台分享小莫和伙伴们的职场心得,更新频率为7-14天。新朋友关注本平台,请点击上面蓝色的“开心莫小莫”,或直接搜微信号“开心莫小莫”。


小S刚工作一年多,平时是个安静的美女子,参加小莫的茶话会也特矜持。谁想到,她居然是个问题宝宝~~

小S的话:一直记着要给小莫投稿,但是每次刻意去想要写什么的时候,就想不粗来了。那就说说我最近的一些问题吧~ 我的问题可多啦!
1: 发现问题时,我该默默地填坑,还是偷偷地埋坑?

发现问题是让人兴奋的,解决问题是让人头疼的~~


虽然有时候只是一些小问题,但是真的要挖出来,就会被经理不停追杀。所以有时候遇到以前留下的坑,就会纠结是要默默地填坑还是偷偷地埋坑 ~~ 填坑是跟自己的脑细胞,床和枕头过不去,埋坑是跟从小妈妈教导的做人原则过不去。坑自己也不能坑队友呀~

名词解释:填坑就是发现以前做的不对,今年按照正确的方式做;埋坑就是以前做的不对,今年为了图方便,还是按照原来的方法做。

小莫的话:被追杀是学习技术和个人提高最有效的方法(见下面的问题3),解决之后还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所以,遇到坑一定要告诉茶几和经理。既给他们一个追杀的理由,也给自己一个提高的机会。

2: 老板是想看到真实的世界,还是完美的世界呢?

嗯,跟很多小伙伴聊过这个话题,大多数人的答案是既真实又完美的世界。但是,这个好像不太可能嘛!我已经把它否定了。 比如说,有个经理要求增加审计步骤,还说 “不管你是怎么做的,但是这张底稿一定要有~~”


小莫的话:对于时间紧人手少的项目,一定要事先和经理或老板讨论审计计划,决定哪些是重要步骤,决定重要步骤的先后顺序,决定是否可以简化某些步骤等。成功的关键在于“二要一不要”:

一要主动问:万一经理和老板没时间,小伙伴也可以主动问,坚持问,继续问。收到问题时,经理和老板绝对不会嫌烦,反而会庆幸有这么好的TEAM,省了将来返工的时间。他们不是诸葛亮,不可能事先猜到TEAM有啥不明白的。


二要自己判断:在坚持问的基础上,小伙伴们还需要锻炼自己的判断能力。具体怎么判断,可以瞧瞧问题3介绍的“三先三后法”。


不要放飞机:万一有无法完成的审计步骤,小伙伴只要向上级报告,责任就转给茶几经理和老板了;反之,如果小伙伴不报告上级,而是把问题偷偷埋起来,那就是坑队友,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大家只不过是来打工的,凭啥背那么大的责任呀~~ 所以~~小伙伴们不要放飞机,不能放飞机,杜绝放飞机。

 3: 经理喊你来清Q!

都说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然而并不是!它根本就是拖延症患者的超级大克星。在忙季每周都会上演的就是,“经理喊你来清Q,茶几出完经理出;经理出,经理出,经理出完老板出;老板出,老板出,老板出完另一个老板出~~”


我是做小项目的,一周一家或者两家连轴转。通常来说,要花时间follow上周,上上周和上上上周的各个项目。被追杀多了,根本没时间做这周的项目,恶性循环~~ 部门里好几个茶几,因为项目本身比较难做,做的东西自己也不满意,老板还没出Q就先吓跑了。


忙季该如何面对各种“被追杀”呢?


小莫的话:这个嘛,小伙伴们需要注意两个方面:“技术过关”和“统筹应对”。


1. 技术过关--目的是减少Q


你小学的时候有没有“错题本”?错题本不仅能够帮助你记住哪里出过错,还能你避免将来出同样的错。奥迪特也要有个“审计错题本”。


为什么呢?假设你在做第2个项目的时候,收到而且记住了第1个项目的Q。那么,做第3个项目的时候,你可以避免发生类似错误。依次类推,做第4个项目的时候,避免发生前两个项目的类似错误;做第5个项目的时候,避免发生前三个项目的类似错误~~几个项目之后,不仅你的技术过关了,经理的Q也会变少


忙季给你出Q的经理绝对是真爱,且行且珍惜。


2. 统筹应对--目的是解决Q


你大学的时候有没有学过“统计学”?审计也是需要统筹应对的。建议掌握下面这个“三先三后法”:


做需要客户的事儿,后做自己能完成的事儿:比如先向客户要资料,先和各类客户访谈,先打电话给上周的客户等等。成功的关键在于,“审计开始之前不仅拿到PBC,还和客户约好所有的访谈时间”


先做最重要的审计步骤,后做其他审计步骤:通常来说,最重要的审计步骤包括:“高风险项目”,“舞弊相关项目”,对数字有影响的审计步骤等。成功的关键在于,“审计开始之前就清楚自己需要做哪些步骤,而不是在客户那里慢慢摸索”


先和经理茶几商讨重要事项,后写自己的底稿:在客户那里听到故事,只要有一点点奇怪的地方,都要告诉经理/茶几。他们的经验较多,会比你更快发现不对劲的地方。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懂就问,不担心别人发现自己的弱点”

4:  客户气场好强怎么破?

大公司的财务气场都挺强的。问他们要PBC的时候,他们会说,“你不要一直催我,你越催我给的越慢”。然后,很多都有审计经验,知道的比我们多,不仅会反Q我们的问题,还经常说 “你去找你们经理来跟我谈”。


做这种项目,心理上很容易受打击,因为Hold不住客户也Hold不住老板~~怎么应对经验比我丰富,气场比我强的客户呢?


名词解释:PBC就是prepared by client list

小莫的话:我刚进公司的时候曾被宜兴的一个仓库大爷弄哭了;我也遇到过很不讲理的客户,斜眼看人还当着老板的面指责我们。工作时间长了才发现,大多数的客户是极好的。关键在于能否获得他们的信任。


对于刚入职的奥迪特来说,遇到Hold不住的客户怎么办呢?


先,承认自己经验不足。经验不足是正常的,没啥不好意思。被客户提出来,也不用委屈,慢慢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技术呗(参考问题3提到的“审计错题本”)


其次,了解客户,寻找共同语言,争取信任。 你了解这个客户吗?她以前在哪里就职?她有什么兴趣爱好?她有没有小孩?只有了解对方,才有可能找到共同语言,才有可能获得她的信任。


后,让自己变得有趣。如果你只会讨论PBC,很难获得客户的认同。但是,如果你是个有趣的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就有机会和他聊聊工作之外的事儿,寻找共同语言啦。

5: 深度纠结症患者该怎么治?
刚入职的时候就深切体会到,纠结是一种病,它会无限度地拉低工作效率。我的纠结模式一般是这样的:

发现的这个问题重要吗?

我要主动告诉经理还是默默地写条note等他来发现?

这条note这样写可以吗?我应该写得隐晦一点,不至于被发现吗?

如果告诉经理这个问题的话,是现在打电话呢,还是晚上把所有问题都集中起来写邮件呢?

要不要先问问小伙伴,看他们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呢?

……此处省略一万字。

那时的我熵数非常高,自己引入无限多变量,复杂程度赶得上电子云,活生生把一元一次方程变成多元多次方程~~


回头来看,这种纠结一部分是由于经验不足,无法对未知的事物快速作出判断;另外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的完美主义,总想着以最高效最完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对于这种纠结病,该怎么治?

小莫的话: 对于具体的纠结事儿,我可没有直接的答案。不过,《 选择的悖论 》这本书特别好,介绍了:


1.经济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奥秘;

2.操控行为的9大因素;

3.明智选择的11个锦囊;和

4.了解行为倾向的4大测试。




其中,最最最有用的是以下这11个锦囊:


1. 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乔布斯和扎克伯格啦对衣着的品味啦。地球人都知道,他们是从不浪费时间在选衣服上的。对我来说,不浪费精力的一个表现可能是,“让秘书替我决定午餐”。


2. 成为选择者而不是捡拾者

面对海量选择时,我们通常会被迫从已有选项中挑选。如果想多一点自主的选择,少一点被动从众,我们需要学会特定的思维方式~~此处省略1万字,小伙伴们也可以参考我的旧文《批判性思维》。


3. 做一个满足者而不是利益最大化者

“利益最大化者”常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害怕后悔,不愿失去机会,害怕和他人比较。当选择的结果不尽人意时,他们还会非常失望。学会接受“够好”的选择,既可以减轻负担,又能够增加满足感。


4.别太在意机会成本

光是想想那些被淘汰选项的优点,就会削弱我们对最终选项的满意度啦。所以,有人建议干脆把“机会成本”统统忘掉好了。


5.尽量做不可逆的选择

当某个选择是可以后悔的,比如买了随时可退的淘宝货,我们就可能有“不喜欢”的准备,这个准备会降低我们的满足感。但是,如果某个选择是不可更改的,比如留学,我们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上,而不是反复纠结自己放弃了十个很棒的Offer。


6.培养感恩之心

我们对同一件事的体验有可能是好坏并存的。“是否满意”,取决于我们的关注点:


如果我们关注更好的替代品,体验就会糟糕;

如果我们关注更差的选择,体验就会很好。


下意识地用感恩之心看待我们的体验,减少对消极方面的关注,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好。换一个角度看,“感激”的英文是Appreciate,第一个解释是“心存感恩”,第二个解释是“增加价值”。这两种解释的结合表明,“当我们为生命中美好的东西而感激时,美好的事物会增加,我们会得到更多”。


7.告诉自己不后悔

无论是“感到自己可能后悔”,还是“真的追悔莫及”,后悔不仅会影响我们做出选择,甚至让我们不愿意做选择。抛开后悔的情绪,我们能过的更开心。


8.任何选择都不会源源不断地带来快乐

任何选择所带来的激动和快乐(包括六合彩),都会在三个月之内被我们渐渐习惯或适应。既然最好的选择带来的快乐也只有几个月,何必纠结呢?加快选择的速度吧。


9.控制过高的期望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减少选项的数量”。


10.避免比较

很多人通过和他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包括成绩,工作,房子和小孩等)。这种比较让我们一直处于压力之下,疲于奔命。怎样避免比较呢?我们需要接纳自己。强力推荐视频《脆弱的力量》和动画片《Inside Out》。大家也可以看看我的旧文接纳自己》,《我们的错觉》,《接纳自己的时候,我们接纳的是什么》。


11. 遵循社会规范

我们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选择的自由让我们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也许,我们可以把“选项的限制”看成是解放,而不是束缚?社会上有各种规则,标准和规范,而我们的经验则让我们形成习惯。遵循恰当的规则和习惯,应该可以让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少费点儿劲吧~~


我的另一篇文章《审计师也会有幸福吗?》讨论了“幸福”和“完美”,大家有空也可以点开看看哦。

6:伐开心怎么办?

忙季的时候,人少时间紧。本来对自己完成的工作就不怎么满意,还要应对经理和Par的各种Q。然后,就会产生自我怀疑,对自己很失望。如果再遇上一个不配合的客户,真的是整个人都不好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排解类似的负面情绪呢?


我现在的办法是找一个关系比较亲密的人,让对方以幽默的、夸张的、温馨的方式来夸我,笑一笑又是一条好汉,哈哈~

小莫的话:


WOW,你的这个方法绝对有效,要继续坚持哦! 与此同时,我觉着你可以了解一下萨提亚:



为什么你会产生自我怀疑,对自己很失望呢?根据萨提亚冰山理论,这是因为你有期待,有观念,有感受,还有感受的感受:


1.你希望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奥迪特--这是期待


2.但是,当你收到茶几和经理的追杀,或连续加班的时候,可能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感到失望,沮丧或生气--这是感受


3.你可能由于失望而自我怀疑;也可能由于沮丧和生气而觉得自己不够成熟冷静--这是感受的感受


4.什么你会自我怀疑呢?因为你可能相信:1) 合格的奥迪特应该可以控制工作节奏,但自己没做到;或2)收到的Q比别人多表明我不如别人 --- 这是观点


期待”本身是极好的。与此同时,感受”的存在也是合理的,我们应该觉察,承认并接纳它们。


但是“感受的感受”则是我们不接受负面情绪的表现,也是我们强加给自己的压力。压力大了,就会感到很累。。。。


怎样减少强加给自己的压力呢?很简单,把“绝对的观念”修改为“有弹性的观念”就可以了。比如,“合格的奥迪特应该可以控制工作节奏,但在最忙的一二月,可以XXX ”。


如果观念是有弹性的,虽然我们仍然会有“失望”这个负面感受,但因为“失望”而“怀疑自己”的可能性会减少。渐渐的,我们身上的压力就会减少了~~


大家也可以参考我的旧文《萨提亚冰山》了解更多。


后记

哈哈,好像一直在抱怨各种问题呢~~ 嗯,说一点正面的吧:


我最近深刻地感受到,在一个小组里面,利他心理是可以传递的。比如,有小伙伴东西做不完,我如果可以控制自己进度的话,会主动帮她做;之后的项目,我做不完了,茶几也会帮我分担一些事儿


另外,我这次下塞前就主动给经理发邮件问重点了。然后她给我回了长长的邮件。所以你的建议是有效果的哦~~


误打误撞做了奥迪特,现在发现自己是真心喜欢这份工作。成长路上多道坎,但也无法阻挡住我每天都在进步的满足感,跟小伙伴一起成长的幸福感,把自己不多的经验传授给小小朋友的成就感~~噢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