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南国王铸乾隆通宝向清廷表臣服

 名者说收藏 2021-12-12

核心提示:乾隆中叶,清廷藩属国安南国内纷争四起,阮文惠乘机攻占河内。乾隆皇帝以保护藩属国名义出兵攻下河内。阮文惠败逃后趁清军不备偷袭得胜,但他再次占据河内后,深恐清军复出,于是备贡上表清廷。其中就特铸了一种精美的纪地钱币来暗示称臣归顺,明确当道国与藩属国的隶属关系。这就是——


乾隆晚年年间,安南国王阮文惠为取得清廷册封,特铸了一种精美钱币,作为朝贡纪念。这枚钱币文曰“乾隆通宝”。

       这是一枚在特殊年间的特铸钱币,其钱文以大清国乾隆年号,背文则用本国安南(越南)国名作为纪地铸钱,来暗示称臣归顺,明确当道国与藩属国的隶属关系。而将这种关系铸于钱币上,堪称历代古钱之首见。究其原因,就要追溯到安南国政权更替的一段历史背景:

       安南自十五世纪中叶黎氏重建大越国以后,曾将安南分为南北朝,后来又演变为大越、广南二国。黎氏政权始终向中国称臣奉使朝贡。乾隆中叶,阮文岳起兵夺取广南,其弟阮文惠则利用大越国内部的纷争斗争之际,乘机攻占河内。国王黎维祁离国出逃,大臣阮辉宿则带领王族二百余人逃入中国境内,向清廷求助。乾隆皇帝以保护藩属国名义兴师问罪,并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出兵安南,清军一路过关斩将,顺利攻克国都河内。清廷又重新册封黎维祁为安南国王。可是阮文惠逃归广南后并不死心,他又相机发兵偷袭河内。在没有戒备的情况下,清军仓促应战败退,黎氏又再次逃亡。阮文惠再次占据河内后,深恐清军复出,于是备贡上表,其中就特铸了一种精美钱币,是钱面文“乾隆通宝”,背文“安南”,意即永远称臣归顺,向清廷派使朝贡,谢罪乞降,并请求清廷册封。乾隆见黎氏软弱无能,不足立国,又见阮氏如此诚意,愿意奉使朝贡并愿意属藩。于是便做了个人情,顺水推舟,接受了阮氏求降,册封阮文惠为安南国王。

       乾隆通宝背“安南”钱有黄、白铜两种,因当时铸造数量局限的缘故,此钱存世不多,而白铜质地的则更为稀见。笔者这枚乾隆通宝,钱径2.4厘米,穿0.6厘米,重3.2克,白铜质;钱文乾隆通宝楷书直读;钱背横书安南二字。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其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