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百里武当,以道闻名

 汉青的马甲 2016-02-15

老子说:“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道法高深,非一日所悟。千百年来,人们在武当山苦苦追寻道法与自然的融合,让这座大山充满神秘空灵的气息。






武当的最高峰天柱峰金顶海拔1612米,虽然这并不是一个让人望而却步的高度。但是,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武当山在无数人心中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武侠梦。





武,止戈也。但如果不曾有勇气使用兵器又如何谈得上放下兵器。勇者无畏,仁者无敌。当,及时也,果勇也。有当机立断,敢作敢当的意味。自古以来,武当侠士锄强扶弱,行走江湖惩治宵小,游走生死一线之间,刀头舔血惊险刺激。



侠之小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侠之中者,锄强扶弱惩恶扬善;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死而后已。



“侠”之一字,便是武当的精神所在!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它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并影响至今。


'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






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


武当山古建筑群敕建于唐贞观年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永乐年间,“北建故宫,南修武当”。





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统一布局,并采用皇家建筑规制,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仙山琼阁”的意境,绵延140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群。


这里堪称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和“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





早在八亿年前,武当山便从古海洋中升起,形成一座莲花状的山形,周围群峰自然地朝向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如同众星拱月,这种奇观被称为,“七十二峰朝大顶”。


按照道教五行学说,“南方属火”,武当山峰顶的形状,如同烈烈燃烧的火焰,水在火上天下即济,只有北方水神真武坐镇在这火形山上,才能达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因此便有了,“非真武不足当之”之说。





武当山,东望三国遗址古城襄阳隆中,西接现代车城十堰,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北临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库区,这片地处东经110度,北纬30度区间的神奇区域,可以说正处在整个中国的中心。


在道教思想看来,武当山这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不仅上可感应天,下可连于地,同时东西南北四个不同方向的阴阳之气,如果能在这个中心位置调和统一,就可以达到万物化生,天下太平。这种万物和谐的最高境界,道教称之为太和。





中华武术,自古就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一北一南两大派别,分别是外家拳和内家拳的代表。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


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又名君宝,号三丰,又号玄玄子,因衣裳褛烂,不修边服,人称张邋遢。元时曾于河南鹿邑太清宫学道,熟读经书,曾至陕西宝鸡金台观学得养生延命之术,明洪武后又至湖北均县武当山玉虚宫五边树结茅庵修炼,修炼内丹大法。





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






太极拳,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绵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





在武当群山的映衬下,道人的一招一式,起承转合,仿佛行云流水,连绵不绝。





如果你知道更好的古村、古镇、古城,请通过下方评论,告知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