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米的“老家”在哪儿?丨读点经济史

 文山书院 2016-02-15

 


玉米原产地在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一带,人类栽培玉米的历史大约有七千多年。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以后直到整个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到明朝末年,这种泛着金黄色光泽的作物在华夏大地上已随处可见。



玉米神话


玉米崇拜,是墨西哥独有的文化现象。古印第安神谱中,有好几位玉米神——辛特奥特尔玉米神、西洛嫩女神、科麦科阿特尔玉米穗女神等等,他们都象征着幸福和运气。


墨西哥民间有许多关于玉米的神话和传说,都将人类的起源与玉米的发现连在一起。纳华印第安人的传说认为,在远古时代,以克特萨尔科阿特尔和特兹卡特里波卡为主的诸神在反复争斗中创造了世界和人类,在第五个太阳普照大地的时候,人类才从吃树木果实和植物发展到食用玉米。在玛雅人的神话中,人的身体就是造物主用玉米做成的,因为这样的人比原来用泥和木头做的人要好许多,不容易损坏,最重要的是有心脏,因而有情感,能够赞美和颂扬造物主。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把土著人称为“玉米人”,危地马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斯图里亚斯的长篇小说《玉米人》,写的就是玛雅人在现代社会的遭遇。


品之最贵者——玉米


在清代的粮食生产中,玉米、番薯两种新农作物种植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玉米、番薯的老家原本在美洲。15世纪末,欧洲人发现新大陆,把这两项物种带到欧亚大陆,同时也辗转传入中国。根据明代人的记载,玉米的别称有玉蜀黍、玉高粱、御麦、番麦、西番麦、西天麦、玉膏黍、玉膏梁。入清后,随着传播区域的扩大,各种别称更加五花八门,约计不下70余种,其中以棒子、包米、包谷、苞芦、六谷等称呼较为普遍。


玉米的传播早于番薯,大概在16世纪前期,即明正德、嘉靖间,已在某些地区开始种植。


农民对这种新作物既具有好奇性,同时也存在很大的保留。正因如此,它常常被视为一种珍品。在《金瓶梅词话》中,玉米是财主西门庆用来宴客或与烧鹅肉、玫瑰果等一道上席的奢侈食品。江苏江宁府一带则作为“点茶”的“香美”物。在关外辽东地区,至少在康熙前期已种植玉米,但直到乾隆元年吕耀曾编《盛京通志》,还说它是“内务府沤粉充贡”的皇家御用品。同样,雍正十一年编定的《广西通志》谈到桂林府出产玉米,亦言其为“品之最贵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