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化论一平: 宏观之我见 写宏观总是件累人的事情,因为涉及的方方面面太...

 行为控制情绪 2016-02-15
写宏观总是件累人的事情,因为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耗时耗心力,碍不过朋友一再邀请,今天提笔写一段,个人对宏观方面的一点拙见。
 
     要搞清楚现在的宏观经济情况,首先要认知到,我们是处于衰退,还是去杠杆。衰退是由于央行收紧银根,进而带来经济活动放缓;去杠杆则是一种内生性的过程,主要表现在资本无法再通过更多有效的生产力产生来清偿信贷还本付息的现金流。
 
     我们目前的情况更接近于去杠杆而不是衰退。而且由于之前货币政策的扩张,我们处于一个通胀型去杠杆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里,货币政策扩张的增量资金不会流入实体(因为依旧无法有更多有效的生产力去匹配货币的还本付息需求),增量资金只会流入有抗通胀属性的资产里面(资本防止自己被货币稀释),进行空转(如理财产品,股市,民间借贷等),这直接导致了扩张的货币政策并无法解决实质问题(需要生产率增加)。钱留在资产端而非生产端演绎着虚假繁荣。扩张的货币政策或许能短暂维持GDP不衰退,但是GDP的主要增速贡献表现在金融服务业却也不是长久之计。持续扩张的资产泡沫(房地产高估值,股市高估值(别和我说银行股低估值,这里银行股要考虑潜在坏账率)),一旦货币政策停下来,就有戳破的风险。而不断扩张的货币政策,又会对本币汇率造成很大的压力,一次性贬值的话,会减计很多人的财富(这也是一笔糊涂账,金融市场里面的人赚的钱,很多也得益于扩张的货币政策,如放贷利息,理财利息,股市收益等)。
 
      看似无解,但是实际的解法还是在于生产率急需提高。而传统行业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所以国家提出要经济转型是完全正确的道路,只是在转型时间和资产泡沫破裂时间上面,是有矛盾的,这就是风险。从乐观的角度看,虽然传统认为去杠杆的周期会很长,但是这主要因为过去的生产力进步速度较慢,而当下,人类文明的进步正在接近J曲线的拐点,是一个加速的过程,所以有理由不那么悲观。当然,矛盾的关键还是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时间和资产泡沫的持续时间二者谁更长,前者快,我们顺利度过去杠杆阶段,扩张货币政策有效。后者快,那么我们将势必经历经济周期的阵痛。
 
      那么,是否未来随着生产力水平越来越快,就不用担心经济周期呢?2000年美国人是这么想的,但是实际上,生产力水平提升再快,也快不过人类更加永无止境的欲望,我们一定会把生产力的边际拉到和资金成本一致,甚至不自觉的更低。
 
      因此,我认为,经济周期或许有时间上缩短的可能性,但是上升下行周期将一如人类历史,不会改变。
 
       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化,我们要做的不过是理解,然后观察,然后跟上。答案就在以上的逻辑的各种变化和演绎之中。我说完了。
 
       @价值at风险 @唐史主任司马迁 @诸葛就是不亮 @TigerinMotion @我是表好胚 @明明德 @驭风资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