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字之四十四:王 壬 任 巫 图一 甲骨文王 《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为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这是说,能够通天通地通人者为王。王是商代的最高统治者。 不过,研究甲骨文的王字,我们就会发现,甲骨文王的本义是天地间一个正面的、张开双臂的、大写的人字。同时用了很粗的刻痕表明王的地位的尊贵。 比王少了中间一横的是甲骨文壬字。如图二: 这个字看起来象汉字工,其实不是。在甲古文中“工”字另有一个形式。壬的本义是什么呢?《说文》“壬。位北方也。阴极阳生,故《易》曰,龙战于野。战者接也。象人裹妊之形,承亥壬以子生之叙也。与巫同义。”这个本义是从甲骨文引申而来,至于为什么这样解释,许慎并没有说清楚。 要解释清楚上面《说文》对壬的定义,就必须从它的源头。甲骨文壬开始考证。在甲古文中三横,代表天地人;两横就代表天和地。前者见王字,后者见中字。壬的甲骨文本义是什么呢? 甲骨文壬的本义是:天地通;这就是《易》所说的:“上下交而其志同也”。目的是沟通协调统一天地和人类的想法。引申为阴阳通;男女通。 图二 甲骨文 壬 参见《说文》“丨”条定义。 音训:从二从丨,二丨切,读若wū。 为什么用壬代表北方呢?因为壬代表的这个北方方位正是阴阳相接的方位。所以是阴阳通。《易经》说“龙战于野”。龙是龙卷风,当龙卷风出现在原野上时,正是龙卷风连接天地的阶段,所以是天地通。妊是女人怀孕了,是男女通,也叫阴阳通。我们再看《说文》那段话就好懂多了。 许慎的意思是:壬,是北方方位,是阴极阳生的位置(过了壬就是癸,是农历新的一年的开始。周代以后正月从夏历十一月开始,正是壬末癸初之时)。《易》说龙战于野,就是天地相接通的意思。我们再来看卜辞的一个例证: “己卯贞:求禾于示壬,三牢。”(甲392)求禾就是祈求丰收,向谁祈求呢?当然是土壤的丰饶产出,天气的风调雨顺。所以,示壬。用三牢(三畜)向天地祈祷。 壬又像女人怀着孩子,阴阳已经相通,孩子就要出生了(壬后为癸,即新生命的开始)。 对壬的定义引出了甲骨文中另一个字,就是任。如图三: 任是一个人倚在壬的旁边,难道男人也会怀孕生子吗?当然不是。但是男人可以使天地通啊。在卜辞中,任常常用作官名。我认为,这个使天地通的男人就是巫的副手。所以在甲古文中任的本义是巫的助手。这样下定义是不是过于主观武断了,我有我们的依据。让我们来看一看甲骨文的巫字。见图四: 甲骨文巫是由两个壬字组合而成的,呈十字交叉。壬的本义是天地通;阴阳通;男女通。巫的本义是什么?从造字原则分析,巫除了天地通以外,还可以通东南西北。巫可以通六合——天、地、东、南、西、北。这就是甲骨文巫的本义。 卜辞中巫的用途主要是巫师,女巫和相关祭祀。 “亥扶女巫。”(甲2356) “甲子……巫帝……”(粹1036) “癸亥贞:今日帝于巫,豕一,犬一。”(京都2298) “乙丑卜……辛未于巫。”(掇2·50) 从巫常被用作地点场合看,这个巫和另一个甲骨文字亞可能有内在联系。 关于巫字的本义知道《说文》的东汉时代变化不大。“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午降神者也。象人两衰午形。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注意许慎说的“与工同意”,的意思是“与壬同意”的意思,即天地通,阴阳通的意思。 【甲骨文字本义小结】 王:天地间一个正面的、张开双臂的、大写的人。名词。 壬:天地通;引申为阴阳通;男女通。动词。 任:巫的助手。名词。 巫:通天地四方。动词。引申为巫师。名词。 壬字的来历和演变壬,有多种意思。是天干的第九位,用作顺序第九的代称;壬人,指巧言谄媚的人。同时,壬也是人名的姓。 (說文解字 篆體字) ![]() ![]() (六書通 篆體字) ![]() ![]() ![]() ![]() ![]() ![]() (金文) ![]() ![]() ![]() ![]() ![]() ![]() (甲骨文 ) ![]() ![]() ![]()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本字"壬" "壬(rén)"与"工"同源,是"任"的本字。壬,甲骨文写作"工"(巧具),表示聪明机智、善于使用巧具,善于办事。金文在巧具"工"的握柄上加一点,表示使用巧具。造字本义:善于使用巧具,胜任事务。篆文将金文的一点写成一横。当"壬"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人"另造"任"代替。 合并字 (tǐng),甲骨文=(人)+(土,土墩),表示挺立在土墩高处。有的甲骨文将"土"写成一横。"望"的甲骨文由"目"会义,表示挺立在高地上远眺。造字本义:挺立在土墩高处。 注:(tǐng)由"廷"代替后,不再在现代汉语中流行,当代字符集中也没有收入。 ----------------------- 壬 文言版《説文解字》:壬(rén),位北方也。陰極陽生,故《易》曰:"龍戰于野。"戰者,接也。象人褢妊之形。承亥壬以子,生之敘也。與巫同意。壬承辛,象人脛。脛,任體也。凡壬之屬皆从壬。 壬 白话版《说文解字》:壬(rén),在天干中"壬"表示北方方位。"壬"也代表冬天,表示阴气到达极点而阳气萌生,所以《周易》上说,"龙战于野。"战,是交接的意思。"壬",字形像人怀孕的形象。用"子"承接地支的"亥"和天干的"壬",这是符合孳生顺序的。"壬"字在"工"字中加一横,这与"巫"字在"工"字中加两个"人"的造字思路相同。"壬"继承"辛",像人的小腿。小腿,是担任身体承重的器官。所有与壬相关的字,都采用"壬"作边旁。 ------------------------ 文言版《説文解字》:(tǐng),善也。从人士。士,事也。一曰象物出地挺生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tǐng),善好,令人满意。字形采用"人、士"会义。士,表示服务君臣。一种说法认为,字形像植物挺出地面生长的样子。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善用巧具,胜任事务 rén 。 本义后由"任"代替。 ②形容词:伪善的,奸佞的,邪恶的 rén 。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 壬,佞也。------《尔雅 . 释诂》 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书 . 臯陶谟》 至於避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宋 . 司马光《与王介甫第三书》 ③序数词:天干第九位,与地支配合纪时 rén 。 壬辰 壬巳 壬午 …… 太岁在壬日黓……月在壬日终。------《尔雅 . 释天》 夏四月壬戌,公及晋侯盟于长樗。------《春秋 . 襄公三年》 予创若时。娶于塗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书 . 益稷》 ④本义,动词:挺立在土墩高处招呼 tǐng 。 【任】字的演变含义 (說文解字 篆體字) ![]() (金文 ) ![]() ![]()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任:能工巧匠,办事能手,高手。 【其他解读】 任,甲骨文=(工,巧)+(人),表示能工巧匠,造字本义:聪明能干,精于办事。金文在"工" 的握柄上加圆点,写成"壬",表示善于巧用器具,有办事能力。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任,符也。从人,壬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任,委任状。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壬"作声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聪明能干,精于办事。 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周礼 . 大司马》 病不任行。------《史记 . 白起传》 身被大病,不任茅土。------《后汉书 . 丁鸿传》 任重石之何益。------《楚辞 . 悲回风》 ②动词:交托职位,使担职责。 任免 任命 任用 任人 任人唯亲 任人唯贤 / 委任 人事任免 惇德允元而难任人。------《书 . 舜典》 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赦之。------《周礼 . 大司徒》 上舍法,任民之所善,故奸多。------《商君书 . 弱民》 王甚任之。------《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 重怒难任。------《左传 . 僖公十五年》 ③动词:听从安排,听凭处理。 任便 任从 任凭 任随 任听 任选 任纵 任何 任情 任性 任意 任其自然 任劳任怨 / 听任 听之任之 班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礼记 . 祭义》 曷不委心任去留。------晋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恐不任我意。------《玉台新咏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宋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 . 咏梅》 ④动词:担当职责,接受使命。 任教 任课 任期 任事 任职 / 担任 连任 是任是负。------《诗 . 大雅 . 生民》 ⑤名词:职位,职责,使命。 任务 任重 任重道远 / 就任 重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孟子 . 告子下》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伟、允之任也。------诸葛亮《出师表》 ⑥量词:届,期,次。 / 两任 历任 数任 【王】字的演变含义 (金文) ![]() ![]() ![]() ![]() ![]() ![]() (甲骨文) ![]() ![]() ![]() ![]() ![]() ![]() ![]()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王:大王,王者。 【其他解读】 "士"的金文字形与"王"的甲骨文字形略有相似。王,有的甲骨文字形像带手柄的宽刃巨斧。有的甲骨文在战斧(士)的基础上加一横,表示"王"是超级的"士"。造字本义:最大的战斧,借代战场上所向无敌的统帅。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淡去了斧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的"玉" 与篆文的"王"字形相似,区别在于:"玉" 的三横疏密均匀,而"王"的三横上密下疏。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军人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型战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 使用特大战斧的将帅叫"王"。 带刃的木制武器叫"帝"* ;文治天下的叫"君" ;头戴金冠之王叫"皇"。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爲王。"凡王之屬皆从王。李陽冰曰:"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義。"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王,人心所向、天下归附和向往的英杰。董仲舒说"古代造字的方法,是在三道横画中间用竖笔连接,叫作‘王’字。三道横画,分别代表天、地、人,而能够参悟、贯通这三者的人,就是王。"孔子也说"能以一贯三者为‘王’。"所有与王相关的字,都采用"王"作边旁。李阳冰说:"‘王’与‘玉’有微妙差异,‘王’字的三横中,中间一横比较靠近上面的一横,而‘玉’字的三横距离均匀。王之所为,就是天义。" 文言文名句摘抄 王,天子也。------《释名》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说文》 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自王。秦有天下,遂自尊为皇帝。汉有天下,因秦制称帝,封同姓为王,名始乱矣。------《六书故》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 . 小雅 . 北土》 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 . 梁惠王上》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 . 周语上》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国语 . 越语上》 故百王之法不同。------《荀子 . 王霸》 赐号称王。------《汉书 . 李广苏建传》 王侯以下。------《后汉书 . 张衡传》 王久不至。------唐 . 李朝威《柳毅传》 王子皇孙。------唐 . 杜牧《阿房宫赋》 以王命聚之。------唐 . 柳宗元《捕蛇者说》 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柳宗元《封建论》 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诗 . 大雅》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 梁惠王上》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 . 公孙丑上》 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商君书》 欲王关中。------《史记 . 项羽本纪》 沛公为汉王,王巴、蜀。------《史记 . 留侯世家》 【巫】字的演变含义 (說文解字 篆體字) ![]() ![]() (六書通 篆體字) ![]() ![]() ![]() ![]() ![]() (金文 ) ![]() (甲骨文) ![]() ![]()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工,表示精巧器具。巫,甲骨文=(工,巧具)+(又,抓、持),表示祭祀时手持巧具,祝祷降神。有的甲骨文= (工,巧具)+(巧具),表示多重巧具组合使用,强调极为智巧。造字本义:远古部落中智慧灵巧的通神者,以神秘法器,祝祷降神。远古巫师是部落中最为智巧者,通常是直觉超常的女性,男巫出现的时代在男权社会形成之后(参见"魅"* 的篆文异体字字形)。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写成一"工"两"人",表示两人或多人配合祝祷降神。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褎舞形。與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凡巫之屬皆从巫。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巫,向神祝祷的人。女人能事奉无形奥秘的事物,能够用魅力歌舞使神灵降临现场。"巫"字像一个人挥动两袖起舞的样子。"巫"和"工"字形相似,可以通用。据传古昔时代巫咸最早开始运用降神的巫术。所有与巫相关的字,都采用"巫"作边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通神者以奇巧法器祝祷降神。 巫婆 巫师 巫术 巫医 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说文》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唐 . 韩愈《师说》 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韩非子 . 显学》 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史记 . 滑稽列传》 ②名词:降神者。 / 大巫 小巫 男巫 女巫 一驼背巫。------《聊斋志异 . 促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