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网络大电影,还有前途吗?(第701期)

 一分钟创业 2016-02-16






陈老师:您好!


最近网络大电影很火热,好像许多人都在写这样的剧本,投资者也纷纷涌入,显现出一番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景象。我也参与了其中,最近也在写两个网络大电影剧本。通过微信得知陈老师也在关注和参与网络大电影的创作,给了我们这些草根编剧很大的鼓舞和激励。


但是,最近似乎听到了一些声音,使我们一群人感到某种不安,甚至产生了困惑和动摇,所以特别来请教陈老师,不知能否在您有空的时候给予一些解答。先谢谢了!


问题大概有这样几个:


 网络大电影的盈利状况并不像网上传的那么好,甚至也不像爱奇艺或其他视频网站描述的那么乐观;

 听说广电总局即将对网络大电影和网络剧进行整肃,未来的题材和尺度都会越来越向电视剧靠拢;

③ 网络大电影的门槛越来越高,据说制作成本不上七八十万,一百万的,视频网站都将不再接受;

④ 网络大电影并不是一个良性的经济模型,而是一个群体自嗨,没有前途。


面对这样一些信息,我们这些小编剧,以及小导演和小制作人感到一股寒潮袭来,仿佛刚刚看到的一丝出头的希望之火即将熄灭。


陈老师,这些情况是真实的吗?继续创作或拍摄网络大电影还有前途吗?




亲爱的ZXC:你好!


你的困惑有一定的代表性,最近在网络上也有一些文章提及网络大电影的发展过程,盈利模式,现状,以及对未来的一些预测和分析,也有许多公司和编剧问我类似的问题。我认为大家关心网络大电影,是一件很积极的事,是好事。从大家的问题里,有许多需要理清的概念,才能从中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下面我将我个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分享给大家。


1.网络大电影是一种新的电影形式吗?



网络大电影和院线电影、电视电影的差别,主要是播出平台的不同。我们知道,传统的电影,观众是到电影院去看的,有的会在夜晚的露天广场上看。后来有了电视,观众可以在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看到电影,再后来,有了网络,也可以播出电影。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电影本身没有变,从内容到形式,基本上都是原来的章法,所以,电影没有变,变的是播出平台。换句话说,只要是电影,在网络上播放,都可以叫做网络电影(正如在电视台播出可以叫电视电影一样)。


但是,有一点需要提出的,那就是有一部分电影是专门针对网络播出而拍摄的,就像当初主要为央视电影频道而拍摄的电影,这一部分电影和传统的院线电影有什么不同呢?成本!


因为电影院放映的电影可以通过全国的院线回收投资,获得盈利。在院线的票房最高可以达到几十亿元,所以,拍摄这样的电影在成本就可以提高,从几百万元,到几个亿。


而网络大电影目前的投资回报方式比较单一,就是通过会员制和网站分付费点看。就是网络上的观众在观看了数分钟后依然要继续观看,就得花钱,这个收入形成了网络大电影的投资回收。


由于网络大电影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投资回报很有限,所以,拍摄这样的电影的成本只能控制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当然,由于成本的控制,所以在剧本的写作,场景的选择,拍摄的手法和特技的使用等方面都有限制和控制,也许因此会形成某正艺术表达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和院线大电影的差别是大同小异,没有本质的区别。


结论:网络大电影不是一种新的电影艺术形式,而是一种商业模式。


2.拍摄网络大电影可以赚钱吗?


这是一个伪命题!就像问:拍院线电影可以赚钱吗?拍电视剧可以赚钱吗?开饭店会赚钱吗?搞旅游有赚吗?


任何行业,都有赚钱,也有赔钱的。但总有人问起这个问题,叫我们怎样回答呢?一定要回答,那就得明确到底人们为什么会问起这个“无聊”的问题。


细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不外乎包含两个内核:


一是,拍网络大电影中,有没有赚到钱的?

二是,拍网络大电影赚钱的几率有多高?


第一个问题已经很明确了,据爱奇艺对2015年网络大电影的统计,至少有30%的收回了成本。换句话说,有30%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盈利。大赚的极端例子也有,比如大家都举例的系列电影《道士出山》,据说制片方在三部片子的付费点播收益中分到的利润已经过千万。


极端的例子我们可以不相信,但我身边有许多年轻的制片人去年在网络大电影上是实实在在获利了的。而且他们继续在网络大电影的投资路上继续前行。第二个问题就难说了。因为仅仅从刚才那个“30%”的比例上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去年的网络大电影总体呈现30%的盈利,不等于具体的某一部电影的盈利可能性一定是30%,或者左右。


网络大电影,由于策划创作、生产制作、播放发行和实现销售等,都几乎没有门槛,是谁都可以做,做了都可以播。这种情况非常类似于在网络上写小说,只要你会打字,就可以算你会写网络小说。而此网络小说和彼网络小说也许就是天壤之别,我们怎样去预测和计算成功率?有人写网络小说,每年可以赚上千万元,而更多的网络写手(他们都不敢自称作家)只不过是玩玩票而已,根本谈不上盈利。


网络大电影,上面也说了,它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艺类别,只不过是因为播出平台和盈利模式确定了它的投资很低,门槛也就几乎为零,它从实质上和微电影以及家庭录像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拍摄网络大电影,不赚钱是很正常的。


结论:拍摄网络大电影,已经逐渐形成了市场规范和盈利模式,有赚大钱(指的是益润率高,高回报)的网络大电影,甚至有较大的保本比例,但依然无法说拍网络大电影就一定会赚钱。


3.网络大电影赚了谁的钱?




网络大电影来源于网络微电影,是在网络出现微电影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早起的微电影,已经有许多很抢眼的作品,例如,筷子兄弟在优酷网上播出的《老男孩》等,当时已经非常红火。但由于微电影一直没有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所以长期以来难以规模化发展。以爱奇艺为首的几个视频网站首先提出了“付费观看”的会员制盈利模式,经历了一年多的运行,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2015年爱奇艺播出的网络大电影多达600多部,其中有35部的分账超过100万元人民币。这极大地鼓舞了网络大电影的投资热情。据称在未来的2016年,网络大电影的数量还会继续呈增长趋势。但在这轰轰烈烈、大干快上的“大跃进”发展中,坊间却传出了许多负面的消息,比如说爱奇艺已经不再收低成本网络大电影了。


原因是爱奇艺在网络大电影的分账方面是亏损的。换句话说,网络大电影眼下的这种繁荣景象很可能是一场影视圈的自嗨和泡沫。这样的说法是真的吗?让我们以爱奇艺为例,来看看盈利模式到底是怎样运行的?


在爱奇艺网站,作为一个普通网民或观众,理论上可以观看网站内所有影片资源。但在一部分影片资源的观看时,遇到了“会员制”。


具体说,就是当我们点击带有“VIP”或“会员”字样的图标的节目时,我们只被允许观看6分钟。到6分钟时,影片被中断,并出现提示,如果要继续观看,有两个选择,一是按月购买会员身份(每月会员费为20元),二是花5元钱观看该部影片。这是从观影者的角度来看的,可从制片方的角度来看,到底怎样和网站分配观众观看所花的钱呢?爱奇艺明确规定了,只要某一部电影被观众观看突破了6分钟(超过这个时间为“有效点看”),就和制片方分钱。


具体方案是,提供给爱奇艺独播的影片,只要超过6分钟,无论是不是会员,爱奇艺都会分给片方2元钱;如果是非独播(就是可以同时在其他的视频网站上播放),就分给片方1.5元。以独播为例,假如一个观众买了一个月的会员身份,花掉了20元,当这个会员观众观影突破6分钟的片子超过10部(次),20元就全部分给片方了。



如果超过了10部(次),爱奇艺不仅不能赚钱,还会补贴从而造成亏损。从这个意义上看,制片方所赚取的影片“分账”收入,压根儿就不是真正的票房,并不真的来源于观众买单,很大程度上是视频网站的补贴!爱奇艺这样补贴到底能够撑多久?这种非良性的盈利模型真的成立吗?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


但从爱奇艺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从根本上讲,并不是想从观众购买会员身份所缴纳的钱,而是通过网络大电影来“吸粉”——就是争取更多的粉丝!在一年多的事件内,爱奇艺的会员已达1000万人。


而一个网站的价值,取决于你的忠实观众到底有多少?网站对这些观众的黏性有多大?


这就正如一个电视台的价值取决于它的收视率一样。有了粘性很好的众多的忠实粉丝,爱奇艺的广告招商才能高效进行!


结论:网络大电影目前所赚取的利益,部分来自“网络票房”(付费点看分成),另一部分来自于视频网站的补贴。


4.网络大电影的优势是什么?




根据上面的分析,既然网络大电影的“票房收入”部分来源于视频网站的补贴,而这种补贴如果让网站长期亏损,这样的经济模型必然走向死胡同。那么,视频网站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亏本买卖呢?这样的赔钱赚吆喝究竟能坚持多久呢?


其实,天下一定没有免费的午餐,视频网站也不是傻子,亏本的生意没有任何人愿意做。那么,既然视频网站不能赚取观众的点播票房收入,那一定有“堤外损失堤内补”。这个“堤内”的补偿,就是“流量”,就是市场的占有率。


自从30年前改革开放开始之后,我们国家的经济就渐渐从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发展到免费经济,从免费经济发展到了今天的“补贴经济”。电影是买票看的,电视剧是免费的,网络上观看大多数视频节目是免费的。QQ是免费的,微博、微信是免费的,但如今的补贴却无处不在,比如“滴滴打车”,比如“饿了吗”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根源,其实是一个经济原理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注意力”的价值!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指出:


“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这种观点被IT业和管理界形象地描述为“注意力经济”。2011年阿玛蒂亚森经济学奖得主陈云博士说:


“未来30年谁把握了注意力,谁将掌控未来的财富”。


“注意力经济”这一观点最早见于美国加州大学学者Richard A.Lawbam在1994年发表一篇题为《注意力的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Attention)的文章注意力经济最早正式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迈克尔·戈德海伯(Michael H.Goldhaber)1997年在美国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


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目前有关信息经济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因为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其研究的主要课题应该是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对于信息社会中的稀缺资源,他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而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而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 在网络上同样是如此,谁吸引了注意力,谁就吸引了经济。而聪明的IT人很快发现了网络大电影和网络剧,是性价比极高的吸引注意力的影视内容。


价廉而吸引力大,正是网络大电影的优势!


这一点可以反过来推,低成本的电影很难进入电影院,低成本的连续剧也很难进入主流电视台播出,然而在网络上不嫌弃低成本,兼收并蓄,多多益善。此外,由于依靠互联网的互动性(搜索)功能,网络大电影比起以往的任何一种电影形式,都更容易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知音”和粉丝。这样,它也就不难理解成为视频网站用来扩大流量,形成价值的有效内容之一原因了。


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同性恋题材的影片,比如纪录片,都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自己特定的粉丝和观众群。尤其突出的是,惊悚恐怖类型片的观众,很容易迅速聚集到网络平台上来。


结论:网络大电影的优势——

1.性价比最好的吸引注意力的视频内容形式;

2.通过互联网互动性功能成为最佳吸引知音和粉丝的视频内容形式。


5.网络大电影应该有多高的门槛?




近来有一种较为强大的声音,说视频网站即将提高网络大电影的准入门槛,要让那些低成本的网络大电影淘汰出局,而让一些制作精良,高成本的网络大电影进入,从而改变目前网络大电影粗制滥造的局面,提高整体质量,满足日益提升的观影需求。真是这样的吗?首先,我认为市场经济最大的好处,就是低门槛,或者无门槛。良性的经济循环,都是打破壁垒,开房自由空间,增强自由竞争。


所以,从经济规律上来说,网络大电影的出现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从行业生态来看,长期以来困扰圈内人的情形,就是门槛太高,而不是太低。


现实审查门槛,然后是技术门槛,最后又是经济的门槛。


在电视剧领域,越来越高的制作成本(尤其以明星片酬过高引起的),和越来越低的收购价(加上一剧两星的雪上加霜)的日益尖锐的矛盾早已出现。


在电影圈也是,低成本的电影,由于没有宣发费用、没有明星和没有完美的特效,故很难进入院线。而高投入的电影呈现的就是高风险和高亏损面。


同时,因为门槛过高,中低成本的影视作品没有生存空间,导致长期以来没有有效的新人培训基地和“造星机器”,这样又进一步形成明星和名导名编供不应求片酬居高不下,而且人才出现断层,青黄不接。这样的壁垒和门槛,对于行业和事业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害无益的,而网络大电影正好打破了这种壁垒,为什么还要去太高门槛呢?是谁需要这样的门槛呢?观众需要吗?当然不是。


毫无疑问,观众想看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但制作精良≠高成本!反过来,许多高成本的作品,我们自己心知肚明,其实也是一些山寨货,也是烂剧烂片。关键是,我们可以用制作粗制滥造来阻止一部电影进入网络电影市场吗?正因为有了伟大的互联网,我们有了这种一视同仁的可能性。


因为对于一个视频网站来讲,没有档期的问题,没有黄金时段和非黄金时段的区别,没有淡季和旺季的落差,可以说,互联网可以是一片汪洋大海,可以海纳百川。


再多的影片资源,无论你是粗制滥造的低成本影片,还是制作精良的烂片,放到网络上都是无所谓的。是否存活下来,是否大红大紫,都由市场去决定,都由观众去决定。至于一部网络大电影是不是应该提高成本,做更加精良的作品,是取决于你对市场的分析,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心和市场价值的预判和评估,以及你对长期战略的设计(比如系列电影孵化IP)。


结论:网络大电影不仅不会提高门槛,也不应该提高门槛。网络大电影可以允许低成本影片存活,同时也不排斥高成本影片的进入。


6.拍网络大电影有前途吗?



对于拍摄网络大电影的前途,我个人是持有极其乐观的判断的。


理由如下:


A.目前视频网站对网络大电影的扶持和补贴,还将继续下去,因为从总体来讲,视频网站需要的是流量,是战略上的胜利,而不是短期战术和局部战场上的胜利。即便从眼下视频网站的具体实操上,对网络大电影的补贴并没有形成视频网站的巨大财政负担,相反却带来了更加健康成长的广告招商收益;


B.视频网站在市场培育成熟之后,如果某一天需要降低或取消对网络大电影的补贴,也一定会想出积极的补偿方式。事实上,现在在网络剧的操作上,视频网站并不依靠付费点播,依然风生水起,繁荣兴旺;


C.网络大电影最终变成纯粹付费点看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包括网络大电影和真正的电影,在网络上形成“网络院线”或“网络影院”,票价实施浮动或多渠道多形式销售,市场前景依然是积极的和乐观的;


D.网络大电影的植入广告形式依然有极大的空间;


E.包括边看边买的电商模式(以后我会专题论述这个部分)在内的新的盈利模式的探索和形成,也有着积极的推进和尝试,即将迅速进入市场,对网络大电影的推动和发展,将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F.网络大电影的创作和制作力量全是新生代,这无疑是影视圈改朝换代、新旧更替的自然规律,80后,90后果断登上网络大电影这个舞台,他们身上无尽的创造力,一定会带来更好的艺术创作力和新的经济推动力。


结论:拍摄网络大电影大有前途,对于创作者,对于投资者,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将具有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