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 重属和弦(属之属)—II7 重属和弦是一个要紧的材料,它是将和声从一个调的樊篱带到海阔天空的境界中。 一个(大)调中有六个和声的材料——六个三和弦,三个大三和弦,三个小三和弦(VIIO的导和弦属于V7之中)。一个调本当只有这六个材料,像是地球本当在大气层之内,这大气层是它(调)的保护也是它的限制,但重属和弦却像个火箭,突破了这个大气层的限制,突破调的限制,将音乐带向(各调之间的)太空领域。 “重属”是什么?在宋大叔教音乐第三单元中,称它是“属之属”。
G是C的属(上5度),D又是G的属(上5度),D就是C的“属之属”。D就是C的重属。 以此类推:A就是G的重属,(A是D的属,D又是G的属) E就是D的重属, B就是A的重属; 向下推也一样: C是F的属,G又是C的属,G就是F的重属, F是bB的属,C又是F的属,C就是bB的重属, F就是bE的重属, bB就是bA的重属; 这个重属(属之属)和弦又称它为II7。 II7(读大27),在了解II(大2)以前先要知道何为小II: 在C大调中,II就是Dm(上主和弦)——是上一课所学的,它是小3度垒大3度垒成的5度(完全5度,纯5度)
(请国内教授和声学的先进们,接受我的建言:将级数和弦分别写成大小写:I、IV、V大写,II、III、VI小写,不可大小写不分,否则,就像这里,无法将小II改写为大II了。将来也会将小III、小VI依需要改为大III、大VI,和弦不分大小写就无法表达这个功能了。) 我的学生们:你们要建立音响的观念:一个调中(除VIIO)的和弦分成二类:一类是大三和弦(大3度垒小3度),它听起来是do、mi、sol,(也是fa、la、do,也是sol、si、re);小3和弦(小3度垒大3度),听起来是la、do、mi,(也是re、fa、la,也是mi、sol、si)。 将重属和弦称为II7是个“捷径”,在头脑中想成是属,再属,是个正途,但却比较费脑筋,想成II7却是个捷径(short-cut)。 C(C大调)的re不就是D音吗?(本来是Dm),改成D就是II(7)了, F(F大调)的re不就是G音吗?(本来是Gm),改成G就是II(7)了, G(G大调)的re不就是A音吗?(本来是Am),改成A就是II(7)了; …… 以此类推即可。 用重属和弦(属之属)在旋律中常出现#fa(#4),这个#fa正是包含在它的II7之中,是属调的属(7)和弦,用这个重属的七和弦接属就是转为属调了:
你不可以说在G大调中,#fa这个音在别的和弦中有呀!不!一定是用它的属(7)和弦,用它的属(7)才叫属之属,才叫重属(7)和弦。 好!举些乐曲为例: 一、有一首歌:自耶稣来住在我心(赞美诗新编400首的293)
二、安稳在耶稣手中:(赞美诗选编1050首的630) G大调 4 / 4 G的属是D,D的属(7)是A(7) 用II7就是它了!A7-D(G的II是Am,小II是Am,大II是A,大II7是A7)
我们已经认清楚了,这种重属和弦实际上是一种“转调”,由本调转入属调,大II7接V就是属调的V(7)-I,属7接主就确定了新调(属调)的调性。 这种转调是暂时性的转调,只是借用一下属调的材料(大II7)而已,我们可以称它为暂转调。它转后就又回来了,此例第四小节的最后一拍,旋律的fa(C)不再是#fa了,这就表示,已回到原调了。 三、神啊!我要赞美你(喜乐900首的353首) 这是一首新歌,但著者(或是编者)却不知使用重属和弦。 为着便于讨论与理解,将其以C大调写谱。
作曲者在第四小节直接用G,这在旋律上并非不对,但试试看若是将此小节先用D7(II7),再用G,它的效果就不同了,后者精彩。 但,你可会问:我们怎么知道要用D7(II7)呢?也没有#fa(#C)出现,(若有#fa,我们就知道它是暂转调了。)这是怎么判断的呢? 这实在是值得讨论的,但在此,我们先确定:用D7(II7)-G真的是效果好。 四、再一首为人熟知的,已经唱了很久的,美国洛杉矶近郊一个乐团的创作曲:耶和华是爱(赞美900首的481首)其中的: 为了便于理解,将其改为F大调:
(III接II?!好笨拙的和弦配置,改成II6(Gm / bB)吧!) 在这里要讨论的是第3小节的Dm(VI)。将这个VI(Dm)改成II7(G7)试试看,音响就好多了! 再次必须提醒年轻的作曲者,要学着使用II7(重属和弦)了。 五、这一首用了多次的歌,我要将认定是I(C)的主和弦改一改: 炼我愈精:
将原著第3小节的C(I)改成后方的C,D7(II7)接第4小节的G(V),用C并非不协和,但用C,D7就不同了,音响漂亮、别致。 这不是强夺了C(I)的和弦吗?为何如此?怎知如此呢? 重属和弦(属之属)是个值得探讨、值得学习使用的材料,请留心学习随后的课程。
|
|
来自: 渴慕shen > 《第三单元和弦及弹奏》